Re: [法语] 证果历程~平常心隆波田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17-06-29 10:43:41
很抱歉我在此版写了这些批判《证果历程~平常心隆波田》的意见。
我当然可以心有怀疑但闷声不讲,但我若不讲,读这篇文的人就会认为证果就是如此。
但《证果历程~平常心隆波田》文中有许多不符上座部教理之处,
就像您屡屡告诫我应该要去问隆波通,但问题是文中用了一些佛法名词,
可是其意义却与原有佛法名词的定义不同。
譬如“见惑”一词是上座部佛法用以说初果之惑,文中却将见惑与初禅相提并论。
※ 引述《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之铭言:
: ※ 引述《amidha (东岐明)》之铭言:
: : 标题: Re: [法语] 证果历程~平常心隆波田
: : 时间: Wed Jun 21 11:24:21 2017
: : 请问版上大德,隆波田宣称自己证果,有得到任何上座部长老的认证吗?
: 大越法师曾说过葛印卡禅法和隆波田的动中禅是正确的修四念处方法,
: 不过大越法师认为修马哈希四念处禅法进步比较快。
隆波田的方法是正确的,他的修行体验也是观智体验。
但他宣称这些修行体验就是证果体验,是有误解的。
: : 我看了上文中隆波田的修行体证心得,怀疑他应该没有真正证果。
: : 因为他讲的一些内容,似乎都还是未证初果前观智阶段的体验。
: 你不应该在没足够证据前就乱下结论。
: : 还有文中所谓的初二三四禅,应该是指他认为的初二三四果吧?
: 文章里面没有写初二三四禅是初二三四果,
: 想知道隆波田说的初二三四禅是什么应该去问隆波田的弟子隆波通,
: 不应该自己乱下结论。
我之所以会质疑,因为此文名为《证果历程~平常心隆波田》,
文章标题就表明了是讲证果的历程,可是从头到尾的阶段分类却是:
 ◎破愚痴见惑的阶位:初禅
 ◎断烦恼执著的阶位:二禅
 ◎了悟平常心:三禅
 ◎终极真理‧超越善恶:四禅
一般说到“见惑”就是指初果的见惑,如果可以自己定义,那教理要如何理解呢?
若是说这是指修定,修定在初禅也未破任何见惑啊!何况文中就是在讲观智体验!
所以就文中所述体验,可以判断这并不是禅定体验,所以我才有这些疑问啊!
如果大家都闷声不提,那这些说法就会被不熟佛法的人以为是正确教理,
譬如转贴这篇文章的版友,应该是相信此文所以才转贴。
然后他文中说到初二三四禅,却没提到“寻、伺、喜、乐、一境性”的五禅支,
而是不断在提到修行观智的体验,而且文中还有如下想法叙述:
 ◎破愚痴见惑的阶位:初禅
 ‘请记得:任何人达到这境界,就成了一位圣者,而一般通过传统世俗仪式而成为
  一位圣者或一位比丘,那则是另一回事,前面那个才是一位真正的圣者。这叫做
  :世俗胜义谛、胜义胜义谛、道理胜义谛,及证得胜义谛,我当下真正了悟了这
  点,那时大概是晚上六点。’
依照上座部佛教传统,只有初果及其以上才有资格被称为圣者。
所以可以据此判断文中是在讲了悟初果的体验。
 ◎断烦恼执著的阶位:二禅
  (超凡入圣)
 ‘了悟这点之后,我体会到超凡入圣的重要。所谓圣者就是超凡卓越之人:也就是
  入流与一来果的圣者,我当下真实了悟:这就是所谓的初禅和二禅。依经典所说
  ,初禅是破除见惑,也就是说,破除了对贪瞋痴的疑惑。二禅破除执著,也就是
  破除烦恼、贪爱、执著与业(即薄贪瞋痴)。’
此句‘初禅是破除见惑,也就是说,破除了对贪瞋痴的疑惑。’
很明显可以看出是以“初禅”谈“初果”,但却未提到见惑重点是在我执的“身见”。
此句‘二禅破除执著,也就是破除烦恼、贪爱、执著与业(即薄贪瞋痴)。’
很明显可以看出是以“二禅”谈“二果”。
此段可以看出文中所谓的初二禅并非禅定,而是指解脱果位的初二果。
而且文中圣者就是指初二果。
为什么隆波田会使用初二三四禅来说初二三四果,我才据此判断是因为不熟教理,
所以才将“果”误以“禅”来说明,不然就是译者有问题。
至于禅定境界与观智觉支境界的关系,在班迪达大师《解脱道上》有相关说明,
并不是将初二三四禅对应于初二三四果,而是在证初果前的观智阶段就会由初禅至四禅。
 ◎了悟平常心:三禅
  (了悟禅定)
 ‘我们刚开始先是依见闻记忆而知,其次依思惟理解而知,乃至最后证悟与如实真
  知,这次第对所有人都是适用的。因此培养觉性是一个人觉悟因素(knowing-ele
  ment)的一块敲门砖(shaking-up,方便),觉悟之因人人本具,无一不有,我没有
  必要骗你们。当我了悟这点,我不再没有自信了,这个时候,我的心生起了第三
  次的转变,也就是说,那天晚上有了两层的转变,而到了隔天凌晨,又有两层的
  转变,这颗心变得轻了两倍,不再黏着任何东西。
  藉著这样修习,我了悟佛陀有关初、二、三禅的教导。像我这样宣称自己已得超
  凡之果証,极可能遭人谴责,但我要强调:我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如果想
  要觉悟真理,就必须说真话,如果不说真话而说些自己尚未亲证的东西,那就是
  未得谓得、未证言证的大妄语,那有什么好处呢?还不如老老实实说真话!’
 ‘借由正式的坐禅修定来舍断贪、瞋、痴,这点和培养觉性此一正道的原则是不同的’
上述可以看出文中所述证果历程,并非是在修定,而是修行观智的证果体验。
所以文中所提的四个禅修阶段就是指证果的四个阶段。
 ◎终极真理‧超越善恶:四禅
  (了悟生灭状态)
 ‘了悟禅定之后,接着我生起了悟什么是身、口、意等善行及其果报的智慧:了悟
  修身、口、意善行的果报是戒、定、慧,它们是圆满且完美的;还了悟什么是涅
  槃。另一方面,我也了悟身、口、意等恶行及其果报。所有这些善恶业报的总总
  差别相我都清楚无疑。在见到这层次的当下,所有事物就离散了,并且我看见、
  知道并了悟了生灭的状态(the state of arising/passing)。’
上述可以看出到了这第四阶段,其修行体验才看见事物离散,了悟生灭及涅槃。
如果真是证果,从初果到四果会有层次不同的四种圣者涅槃体验,此文却最后才有。
而且一切事物离散是从生灭智开始有的深刻体验,不需证果即有,并非是证果体验。
隆波田在证得文中深刻体验后,回家就以居士导师的身份开始教授禅法。
然后在两年多以后,才出家为僧。
可是记得根据经中佛说,在家人证得阿罗汉之后,必须于一天内出家,否则就会入灭。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7-06-29 12:42:00
最后一句出自何经? 我没读到
作者: WEINUO (行人)   2017-06-29 13:57:00
推认真!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7-06-29 14:18:00
长知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7-06-29 14:28:00
最后一句应该是出自于部派论师所推衍的主张。
作者: Kermei (one)   2017-06-29 15:16:00
是出自佛经。弥兰王问经:“在家得阿罗汉果,不出二途:即日出家,或般涅槃”。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7-06-29 15:21:00
弥兰王问,严格来说,不是佛经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7-06-29 21:31:00
他的觉性,动中禅,算是正知吧,定是心一境,动怎会有定.
作者: solarjeff (吉祥如意)   2017-07-02 13:11:00
动为何不能有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