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无我相关的开示

楼主: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7-27 23:07:37
帕奥禅师 正念之道
....略
在这里,大家不要误解说只修行四念处中的单一种念
处就足以证悟涅槃。我要进一步解释这一点。在《相应部
》中有两部《不遍知经》(Aparijanana Sutta),佛陀在经
中说:“诸比丘,如果不能以三种遍知来了知一切名色法
或五蕴法,就无法解脱生死轮回。”三种遍知是:
1、 所知遍知(bata paribba):即名色分别智与缘
2、 审察遍知(tirana paribba度遍知):即思惟智与
摄受智。
生灭随观智。这两种观智观照名色法及它们之因
3、 断遍知(pahana paribba):即从坏灭随观智起
因此,根据《不遍知经》,如果想要断除烦恼、解脱
生死轮回,你就必须以三种遍知来了知一切名色或五蕴及
它们的因,并且观照它们为无常、苦、无我。
再者,《阿毗达摩藏》的注释也解释说:只观照色或
只观照名都不足以证悟涅槃。因此禅修者必须有时观照色
,有时观照名。在观照名色法的时候,如果只观照内在或
只观照外在的名色法,这样也不足以证悟涅槃。必须有时
观照内在的名色法,有时观照外在的名色法。
佛陀在《大念处经》中教导身、受、心、法这四念处
。修行身念处的时候,你注重在观照色法,但是只观照色
法是不够的,还必须观照名法。同理,修行受念处的时候
,你注重在观照受,但是只观照受是不够的,必须也观照
色法及其他的名法。修行心念处的时候,你注重在观照心
,但是只观照心是不够的,必须也观照色法及其他的名法
。在法念处当中,佛陀教导观照五蕴等各种不同的方法。
所以大家不要误解说只观照四念处当中的一种就足以证悟
涅槃。
.......略
===========================
帕奥禅师 如实知见 问答
1-3
....略
唯有能够透视内外的究竟名色法5(paramattha-
namarupa)时,才能解决灵魂的问题:无论内在或外在,
都找不到所谓的灵魂。因此你必须破除名色法的密集6,以
透视究竟名色法。
“Nanadhatuyo vinibbhujitva ghanavinibbhoge kate
anattalakkhanam yathavasarasato upatthati”──“当我们破
除密集之时,无我的领悟(anatta-sabba)就会生起。因为
有密集的概念,才生起灵魂的概念。”
要破除色法的密集,首先你必须辨识色聚7(微细的粒
子)。然后必须辨识每粒色聚里所存在至少八种的究竟色
。若不破除色法的密集,则灵魂的概念不会消失。
同样地,若不破除名法的密集,灵魂的概念也不会消
失。例如:当你的心胡思乱想时,你会认为那个胡思乱想
的心是你的灵魂。
尚未证得观智(vipassana-bana)、道智(magga-
bana)与果智(phala-bana)的人,或尚未破除名法密集
的人会认为心是他们的灵魂;然而,如果能破除名法的密
集,他们将见到心与心所的快速生灭。由于对无常的领悟
,无我的领悟将会生起。在《弥酰经Meghiya Sutta》中,
佛陀说:“Aniccasabbino Meghiya anattasabba
santhati”──“对于无常观智强而有力的人而言,无我的观
智也将清楚地显现。”
当你证得“离行作心”(visavkharagata-citta)时,认
为有灵魂存在的邪见就会完全被灭除。行法指的是名色法
及它们的因缘;离行(visavkhara)指的是没有行法8
(savkhara)的涅槃。涅槃没有行法,但是要透视涅槃(离
行)确实需要心识的作用。此心即是道心及果心,亦称为
离行作心。而根除邪见的作用是由须陀洹道心来执行。
.............略
===========================
帕奥禅师 正念之道
.....略
比达末罗长老为了让同修的比丘们知道自己的成就,
就发出清咳的声音,并且说了下列这首表达获得解脱之喜
的偈颂:
一切世间最胜见者佛陀如此地开示:
诸比丘,色不是你们的,舍弃它吧。
一切行法都是无常的,都是生灭法,
生起后立即坏灭,其寂灭是谓安乐。
在这个故事中谈到佛陀开示的话:“诸比丘,色不是
你们的,舍弃它吧。”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它的含义是
:我们必须舍弃对色、受、想、行、识这五蕴的执著。如
何才能舍弃对五蕴的执著呢?首先我们必须照见五蕴及其
因,然后必须观照它们的迅速生灭为无常、观照它们受到
生灭的逼迫为苦、观照它们没有恒常稳定的我为无我。若
能如此观照,就能舍弃执著。色不是你们的,它们一生起
之后就立刻坏灭。同样的道理,受也不是你们的,无论是
身体的受或心理的受。如果受是你们的,那么受就会一直
存在,而且你们将能控制自己的受。然而由于其因缘生灭
无常,因此受也是生灭无常的、苦的、无我的。若能如此
观照,就能舍弃对受的执著。但是若还未能如此修行观禅
,例如对于还在修行止禅的人,他就必须藉著专注于禅修
的目标来压抑身体的痛苦。
........略
=====================
帕奥禅师佛学问答整理
问47:据说佛陀对当时的信众所开示的大都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开始,然后观察信众的根基,给予开
示诸欲的过患,及苦集灭道之诸佛本真。请告诉我怎样布施才能获得好福报?怎样持戒才能不受地狱恶道烧
烤,享有大功德?升天之论是什么?诸欲的过患是什么?
答47:这种教法称为“次第说法”。佛陀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以这种系列来说法。对于戒与定都已达到清净
的比丘,佛陀直接教导观禅;最初的五比丘就是很好的例子:在他们都证得须陀洹果之后,佛陀为他们开示
《无我相经》,单纯只教导观禅,没有谈到戒与定。对于持戒已达到清净,但是定力还不够强的比丘,佛陀
就从禅定的修行方法开始教起,《小空经》就是一个例子。在《小空经》里,佛陀教导世间的八定及灭尽定
。对于持戒还未清净的人,佛陀就从戒开始谈起,例如《意愿经》。对于需要听闻布施论、持戒论、天论等
的人,尤其是对于在家居士,佛陀才开示“次第说法”。
.........略
========================
太多关于无我的开示 .....略
======================
另可参考无我相经
作者: smallkelp (小海带)   2016-07-28 08:18:00
随喜
作者: caselook (幸福要懂得耕耘)   2016-07-29 14:27:00
Sadhu!Sadhu!Sadhu!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