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修行入出息念时,你可用舒适的姿势坐着,双手可随意摆放,并将全身放松。
然后,你尝试觉知,经过鼻头一带进入和离开身体的呼吸。
你只需在最明显的地方,去觉知呼吸;无论它是擦过,或碰触在嘴唇上方、人中一带,
还是擦过或碰触鼻孔周围的任何地方。
我们把这些地方叫做‘触点’,你可以感觉到,呼吸经过鼻头进出的那一点。
然而,你应当只觉知,在触点上方的呼吸,而不是去觉知触点本身。
你用这种方法,专注于鼻孔周围的呼吸,无需再想其他的事情,而只是呼吸!
如果你的心,习惯性地飘走,你可以通过默念,来让心保持在呼吸上。
譬如,在觉知入出息时,你可以默念‘入息-出息’或‘入-出’等。
四种典型的问题:用这种方法修行入出息时,有些禅修者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一、用眼睛观呼吸:
请不要用眼睛看呼吸!
假如你这样做,眼睛会感到疲劳,同时眼睛周围,或者脸部、头部可能会变紧。
所以无论何时,都只应用心,来专注呼吸。
二、跟随呼吸进到鼻腔里:
当定力提升时,呼吸会变细,这是自然的。
那个时候,鼻腔里面的呼吸会变得比较清楚,但事实上这是风界的推动相变得明显。
假如你跟随着呼吸进到鼻腔,并长时间专注风界的推动相,
那么,地界的坚硬相、水界的黏结相,也会变明显。
于是,你可能会变成,在专注四界的推动、硬和黏结这三个特相,
并取代了对呼吸的专注。
此时,你已经不是在修习入出息念,而是在修四界差别。
假如你用这种方法来修四界,你的整个脸部或整个头部,慢慢地会变得愈来愈硬。
到时,每当你闭上眼睛禅修时,你都会感觉很紧绷。
所以,当呼吸变微细时,不能因为呼吸在鼻腔里比较清楚,而跟随它进去。
请在人中或上嘴唇一带,等待呼吸再次变明显。
三、过度专注皮肤:
在修习入出息念时,你不能太专注鼻孔出口处或上唇一带的皮肤。
为什么不能呢?因为若过度地专注在皮肤上,你将会再次专注皮肤的四界,而不是呼吸。
你的业处,将再次偏离入出息念,而变成了修四界差别。
四、咬牙:
在投入地专注呼吸时,你可能会下意识地咬著牙,如此,你的脸部会感觉紧绷。
所以,请保持牙齿稍微有点分开。
如果你确定,没有出现上述四种问题的任何一种,且只是平静地专注在入出息上,
不放任心到处飘荡,那么你将能够培育和提升定力。
这就是佛陀在《大念处经》中,教导入出息念的意思:
“诸比库,在此,比库前往林野,前往树下;或前往空闲处,结跏趺而坐,
保持其身正直,置念(在入出息)于面前。
他只念于入息,只念于出息。”
用这种方法,专注呼吸至少半个小时之后;则可以前进到,
修习出息念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即:了知长息和短息。
摘自帕奥禅师的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