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龙来自于猪

楼主: gecer (gecer)   2013-05-07 18:47:57
http://tw.myblog.yahoo.com/1985-0123/article?mid=2769
八卦看到的 觉得有理 补一下红山文化玉器
http://0rz.tw/72AHA
中国人是猪的传人,而不是龙的传人
  摘录于黄守愚《中国人:猪之传人》一书稿
  前提关键词:万物有灵 猪灵 生殖崇拜 万物平等
  前置说明:猪灵崇拜起源很早,而早期的野猪很聪明,健壮威猛,并不是今天的“蠢
猪”的形象。今天的家猪成为“愚蠢”的代名词,是人类自私自利、过度驯化野猪的结果
。人类社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过度驯化物种,最终必将自遗其咎。如水稻,今天必须
依靠杂交,获得野生水稻的优势基因,才能再见良好的性能。
  黄守愚论上古史:“周易”即“男男女女性交的猪神庙”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据说是周代的产物,夏商时代有连山、归藏,周代
有“周易”。“周易”是什么意思,至今没有人解释得清楚,今天我们要用猪灵生殖崇拜
来解释一下,以求教于社会各界人士。
  一、“周”是猪灵神庙
  “周”是什么意思?《说文》解释道:“周,密也。”这一句,一般学者都认为是“
周密细致”的意思。有学者认为“周”字像田,是周民族拥有农耕文明的象征。而事实上
,“周”的意思却并不是这样的。
  “周”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还得从上古音韵上着手。
  “周”字,在上古读“吊”或“都”或“猪”或“帝”。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
》卷五《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条解释说,“周”字上古声母在“端”母,如“雕”、“
凋”、“鲷”、“雕”等字从“周”,可以读作“吊”或“竹”(竹字上古读都)。
  “吊”是什么意思,男性生殖器官。那么,“周”字,也有男性生殖器官的意思。不
过,这是后起的意思,不是原始本义。
  “周”字读“都”字,是什么意思呢?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舌音类隔
之说不可信》条解释说,“都”就是“猪”。《礼记‧檀弓》上有““夸 其宫而而猪焉
。”注:“猪,都也。南方谓都为猪。”《书‧禹贡》:“大野既猪”,《史记》却写作
为“既都”。
  猪有什么含义呢?它是上古时代的猪灵生殖崇拜。云南出土有人与野母猪性交的青铜
器,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的猪头龙身玉雕,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猪头神象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等,都是新石器时代普遍存在着的猪灵生殖崇拜。猪灵是人
类的祖先,是世界的创世主。它凿破鸿蒙、开天辟地,正如《庄子‧大宗师》所说的,“
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可见,猪灵崇拜远在伏羲的蛇灵崇拜
、葫芦灵崇拜之前。
  在上古的先民看来,人类是猪灵的子孙后代。 于是,先民把猪当作自己的祖宗,供
奉为“神主”。 因此,凡是有猪灵的神主的神庙,就叫“家” 。在甲骨文中,“家”就
有庙的正室的意思。 因为人是猪的子孙后代,人是猪族,所以就叫“家族”。在上古,
“都”字,是“有先祖的庙的城市”的意思,其实最初指的就是“有猪灵神主的庙”。
  猪灵神庙的“官方名称”,还可以叫“閟宫”、“宓宫”、“密宫”,那么它是用来
做什么?祭祀,聚会,商议大事,等等,有很多。先民在猪灵神庙里举行男男女女的集体
性交的祭祀仪式。这一点,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一书中也这样认为。
  “周”或“家”,为什么又是“閟宫”、“宓宫”、“密宫”呢?我们还得必须引用
《说文》的解释:“周,密也。”“密”就是“閟宫”、“宓宫”、“密宫”、“都”、
“家”。如《山海经‧西山经》:“昆仑之丘,是惟帝之下都。”《山海经‧海内西经》
:“海内昆仑之虚,……帝之下都。”《山海经‧中山经》:“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

  综上所述,“周”就是“家”,猪灵神庙,那里可以举行男男女女的集体性交的祭祀
仪式。
  二、“易”是性交中的两猪灵
  “易”是什么意思?许多人说是“蜥蜴”,但是他们不知道,“蜥蜴”就叫“猪婆蛇
”。在先民看来,“蜥蜴”也是猪灵的一种。
  “易”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们仍然还是从上古音韵上着手。
  “易”字,上古音读“弟”。在《管子‧戒》中有“易牙”,而在《大戴礼记‧保傅
篇》、《论衡‧谴告篇》都写作“狄牙”。
  在猪灵神庙,不但要举行男男女女的集体性交的祭祀仪式,还要同时举行杀猪吃猪肉
的祭祀。“易”就有“杀”的意思,钱大昕先生《说文答问》说:“杀本古文肆字。肆与
杀声相转。”而章太炎先生在《小学答问》中说:“古问杀即囗 之古文。 囗 者,修豪
兽,读若弟。”(囗,是一个无法打出来的古字,是猪的一种。)
  按照生殖崇拜理论, 在猪灵神庙里,先举行男男女女的集体性交的祭祀仪式,并同
时举行杀猪吃猪肉的祭祀。“易”就是“杀猪灵”,也指涉性交中的两猪灵,男男女女的
集体性交。
  后来,周民族还把他们其中一处的的猪灵神庙命名叫做“豳”,“豳”就是性交中的
两猪灵。
  “周易”两个词语连用,属于双声叠韵,属于上古时代的普遍现象。所以,“周易”
的意思就是“男男女女性交的猪神庙”。
  三、周文王是猪灵的儿子
  相传周文王是《周易》的最终整理者。可是,却没有人知道他是猪灵的儿子。周文王
的母亲太任梦见与巨大的猪人在猪牢里性交,于是生了周文王。今本《竹书纪年》:“季
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溶于豕牢而生昌,是为文王。”《国语‧晋语》:“太任震文
王不变,少谀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病焉。”所以周文王对他们“家族”的文化非常熟悉
,最终整理了《周易》。在上古时代,也就周文王的时代,猪灵神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而在猪神庙里举行男男女女集体性交的祭祀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是繁殖种族的一种神
圣的方式。
  总结:“周易”就“男男女女性交的猪灵神庙”,当时的先民在猪灵神庙里面举行集
体性交的祭祀。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周民族的至高无上的“神圣”,所以周文王就使
用“周易”来命名“《周易》”这部典籍。
  黄守愚论上古史:大禹是一只双头猪考(猪八戒的原型)
  古史辨派的顾颉刚先生说,大禹是一条大虫,结果遭遇当时全国的学者们的一致反对
,受尽嘲笑,比如鲁迅就骂顾颉刚先生是“鸟头教授”。今天,我要考证大禹是一只猪,
恐怕又有许多人要骂我,嘲讽我,但是,为了复原上古史的真实面貌,我就不得不以身殉
道了。
  禹是什么?在汉代的许慎那里,是一条爬在地上的虫,《说文》 禸部说 :“禸 ,
兽足蹂地也。象形,九声。《尔疋》曰:‘狐貍貍貉丑,其足?,其迹厹。’凡厹之属皆
从厹。 ”禸部又说:“禹,虫也。从厹,象形 。”
  从《说文》的解释看来,“禹”是一只有脚爬在地上的“虫”,“九”声。
  “九”是什么?部落的首领。
  《说文》九部说:“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凡九之属皆从九。”在上古
,“九”、“鬼”可以通用。《战国策‧赵策三》之“鬼侯”,《史记‧殷本纪》及《鲁
仲连列传》作“九侯”。
  在很多的少数民族中,部落首领叫“鬼主”,在历史文献资料中,写作“大鬼主”、
“小鬼主”。在《易经》中,有“高宗伐鬼方”一句。 “大鬼主”,也就是“大九主”
,也就是“大禹主”。
  汉代的砖画伏羲、女娲交尾像,就是“九”。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一书中解释
“九”就是“交”或“性交”,就很对。
  闻一多先生《伏羲考》说,“交龙”、“螣蛇”、“腾马”、“两头蛇”、“二龙”
、“并逢”(或作“并封”、“平逢”、“屏蓬”等),等等,都是“阴阳两性交配”或“
性交”的意思。“交”就是“九”,就是“蓬”,而蓬就是双头猪。
  笔者在拙著《生殖崇拜与中国青铜时代》中,就把“五”解释为“性交”的意思。“
九”、“五”是一个意思。
  按照赵国华先生的研究,大禹是蜥蜴。蜥蜴是什么,叫“猪婆蛇”。大禹本是一只双
头猪,它成猪变成蜥蜴,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的延衍。
  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就是一只大母猪。 “涂”、“猪”(上古读都),在上古,读音
基本上一致。在《易经》》“睽”卦上九爻辞说:“睽孤,见豕负途,载鬼一车,先张之弧,
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豕字,就是猪,上古读作“希”或“弟”或“剃”
,与“猪”(上古读都)读音可相转。其中的“鬼”就是猪灵神主,车上装载着猪灵神主,
路上就恰好遇到猪爬在地上发情作性交状,这是有利于婚姻的大好事。
  屈原就提到大禹像猪一样贪婪于性欲,他的性欲怎么也喂不饱。 《楚辞‧天问》: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于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
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所以《淮南子》就说“大禹”有淫湎之意,是一个大色鬼。而
古代,只有猪才能享受色鬼这个荣誉称号。
  “夏”和“禹”字,在上古都是影母鱼部字,可以读作“鱼”或“猪”。此外有一个
证据,《西游记》中,有猪八戒“天蓬元帅”戏嫦娥一事。它的原型就是大禹与他的妻子
涂山氏。何新先生在《诸神的起源》里说,涂山氏就是嫦娥,这一点考证得很正确。而“
蓬”或“逢”就是象征性交的意义的双头猪,猪八戒在天上做大官,所以叫“天上的双头
猪元帅”,象征著性交,性欲。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猪能下水,能陆地和水中过两栖生活,叫“江猪”(和今天的江
猪、猪婆龙不是同一种)。这些,在历史文献中有记载,《玉烛宝典》卷四引《孝经援神
契》曰:“彘水伏,故无脉。”又曰:“彘为太阴之物。”《文献通考》:“石氏谓之天
豕,亦曰封豕。”《史记‧货殖列传》:“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所以古代在干
旱的时候使用猪来求雨,“老母猪过河”的民间俗语。
  据文献资料,还有一种猪能潜水很深,《楚辞》王注引《山海经》:“中极之渊,深
三百仞,唯冰夷都焉。冰夷,人面而乘龙。”《说文》:“豮羠 ,豕也。从豕贲声。”
豮羠 ,音与彭夷、冰夷、冯夷同。
  闻一多先生说,河神就是双头大猪 “封豨”,〈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
夏民。射夫河伯,而夷彼雒嫔?冯 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上
言河伯,下言封豨,是河伯即封豨。
  因此,大禹治水就是江猪治水。在当时的先民看来,因为江猪熟悉江河特性,所以治
水容易。
  大禹的母亲的名字鲧、儿子名字字,都是江猪的名称。封豨,又名“奎”。《史记正
义》:“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沟渎。”奎、鬼、夔通。开、鬼上古音同。。古音冏
,与鬼亦为一音之转。《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处,赤水之南,有人珥两青蛇,
乘两龙,名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
,开焉得始歌《九招》。”何新先生在〈龙与神话〉一书中说:“综上所述,夔就龙,是
鳄鱼。”《山海经‧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后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
”其实,夏后开就是乐正夔。
  何新先生在〈龙与神话〉一书中说,鳄鱼叫猪婆龙,是猪跟龙攀关系的证据。但是我
却相反,认为只龙和猪攀亲戚的证据。先有一种江猪,潜居水中的猪,才有鳄鱼攀上猪这
种当时的显贵亲戚,于是就叫“猪婆龙”。
  总结:大禹是可能实际存在的一个民族的首领的称号,因为这个民族崇拜猪灵,尤其
是江猪灵,江猪灵叫“禹”,于是这个民族就把江猪灵“禹”当作自己民族首领的称号。
而这江猪灵作为崇拜象征物的时候,变成了双头猪,象征性交,生命绵绵不绝,隐喻这个
民族将永久存在于这个世界。
  中国人:猪之传人——猪灵崇拜考证
  远古时代,猪凿破鸿蒙、开天辟地,生命创造以是绵绵不绝。《庄子‧大宗师》:“
豨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羲氏得之,以袭气母。”王先谦注:“豨韦,即豕韦,盖古帝
王也。”成疏:“豨韦氏,文字以前远古帝王号。‧‧‧‧‧‧提挈二仪。又作契字者,
契,合也,言能混同万物,符合二仪者也。”自随案,此处的成疏“提挈二仪”、“符合
二仪”之说未达。挈(契)兼有符合与划分、剖判之义。《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
江者,其剑自舟中坠入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毕沅补注:“旧校云:
‘契’一作‘刻’。”《尔雅‧释诂下》:“契,绝也。”邢疏:“定公九年《左传》曰
:‘尽借邑人之车,契其轴。’杜注云:‘契,刻也’。”《释名》:“契,刻也。”《
诗‧大雅‧绵》:“爰契我龟。”孔疏:“契,开。”《荀子‧强国》:“剖刑而莫邪已
。”注:“剖,开也。”《广雅‧释诂》:“剖,分也。”《左传‧襄公二四年》:“与
女剖分而食之。”注云:“中分为剖。” 《广雅‧释诂》:“剖,半也。” 《广韵》:
“剖,破也。”《文选‧海赋》李善注:“剖,犹破也。”契又作 ,《说文》:“ ,刻
也。”是故契兼合与判义。豨即是猪,豨韦氏即豕韦氏。《方言》曰:“猪,北燕朝鲜谓
之豭。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豨。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 。淮扬之间谓
之猪子。”《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之于监市履豨也,每下愈况。”郭象注:“豨
,大豕也。”成疏:“豨,猪也。”郝懿行《尔雅义疏》曰:“猪彘声转,豕、豨、彘俱
声近。”作为猪神兼创世主的豨韦氏,在整个创世过程中的年代上远比伏羲、黄帝等后世
较熟悉的祖神或始祖更古老。《庄子‧外物》:“夫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且以豨韦
氏之流观今之世,夫孰能不波,‧‧‧‧‧‧。”成疏:“豨韦,三皇已前帝号也。”三
皇五帝众说歧出。《白虎通义‧号》:“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
‧‧‧‧五帝者,何谓也?《礼》曰:‘黄帝、颛顼、帝 、帝尧、帝舜,五帝也。’”
豨韦氏在三皇五帝之先,开天辟地之功泽及于今。最晚近之地下发掘多有猪形器物。内蒙
古红山文化遗存中发现之猪头龙身玉雕,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之猪头神象,河姆渡
文化遗址出土之陶猪等,皆彰显了新石器时代普遍存在着的猪神崇拜。
  笔者以为对猪神的崇拜乃是对猪进行生殖崇拜。远古时代,作为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
是一种遍及全世界的现象。猪作为生殖崇拜之对象在于猪之肥硕、丰腴、贪食、多产,禀
具超常的生殖力。猪贪食无厌,即是超常生殖力与淫欲之指征。“食”在先秦时代乃是男
女交媾之庾语。《礼记‧天问》:“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 如调饥。”《笺》:“‘调’、朝也。‧‧‧‧‧
‧如朝饥之思食。”以“朝饥”喻未见之“ ”,正如以“快朝饱”喻“匹合”。以饮食
喻男女,以甘喻匹,犹如小说中常云“秀色可餐”,“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皆是此意
也。《汉书‧外戚传》注载应劭说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诗‧陈风‧
株林》:“乘我乘驹,朝食于株。”根据原始类比喻象思维,猪之贪食无厌及其禀具超常
生殖力是为猪对交媾之无厌的指征。是故猪乃是象征超常生殖力淫欲、交媾。《太平广记
》卷二一六《张璟藏》条引《朝野佥载》:“准相书:猪视者淫。”俗说由来旧矣。钱钟
书发明而曰:“是故《西游记》中猪八戒,‘食肠’如壑,‘色胆如天’(第一九回八戒
自称‘色胆如天叫似雷’)。乃古来两说之综合,一身而二任者。‧‧‧‧‧‧吾国文字
之有‘甚’,兼‘甘’与‘匹’,亦犹吾国旧小说角色之猪八戒,兼封豕与艾豭,以一当
两也。”[1]其实不然,钱说未达乎“食色”之因果矣。
  猪由“贪食无厌”而肥腹多子禀具超常生殖力。初民还以为猪之牝牡交媾可以诱致田
地受孕、诞育禾稼,是田地丰殖之缘由。初民甚至以为人的男女交媾也可诱使田地丰产。
中国的古籍《诗经》中也保存了不少男女在田地野合以诱使丰产的诗歌。据宋玉的《高唐
赋》的记载,古人谓男女交媾为“云雨”。猪之“贪食无厌”也即便“云雨”无厌。是故
猪与雨水相关联。
  初民对猪进行生殖崇拜,在于猪之“贪食无厌”而胖腹多子,繁殖力极强。初民尤其
是女性,渴望对猪的崇拜能起到将其超常生殖能力转移给自身,或者能加强自身的生殖能
力。[2]是故猪亦与女子相关联。今民间犹有称女子为“猪婆子”之谑。
  所谓臼,乃是中部凹下之盆形石制或木制器具也。臼是为女性生殖器之象征,因而亦
指征女性。笔者在《释“中”》一文中对“臼”已有论述。《说文》:“妻,女中空也。
”徐锴系传有 文从臼人中女,臼者,母之兄弟曰舅,妻之兄弟曰舅,皆为臼统关系,其
义由臼引申。《说文》女部:“娄,空也。从毋从中女。‧‧‧‧‧‧臼声。”娄之从臼
,中空者,为女子性欲冲动,渴求解决之景象也。章太炎《小学答问》:“娄为女求男,
牝求牡也。”《北堂书钞》卷八五引《东观汉记》:“魏霸妻死,长兄更为取妻,霸笑曰
:‘何用空养佗家老妪为?’即自入拜其妻,手奉案前,霸跪曰:‘夫人视老夫复何中空
而远失计义。’即拜而出。”所谓中空者,娄也。《公羊传》:“夫人不娄不可使入。”
后世遂有祭娄猪以求子者,即膢祭也。据《左传‧定公一四年》载,卫夫人南子与宋朝淫
乱,“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杜注:“娄猪,求子猪。”而艾豭
者,老公猪(脚猪)也。娄猪、艾豭皆禀具有至上生殖力。《韩非子‧五蠹》曰:“山居而
谷汲者,膢腊而相以水。”膢腊即是娄祭也。《说文》曰:“膢,楚俗以二月祭饮食也。
”段注引《风俗通》曰:“楚俗常以十二月祭饮食也。”《太平御览》引《说文》曰:“
作十二月。” 是故膢腊即本是一祭,腊或作腊(蜡)。《礼记‧郊特牲》:“蜡也者,索
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尚书大传》:“所言八卦之位四时索祭。”索即
腊(蜡)、膢,乃是求子与娄猪神而祭之也。据《周礼》载,祭膢腊时,则龠豳(豳即与娄
猪相关联,下文即证)。《春官‧龠章》:“国祭蜡,则吹豳颂,击土鼓,以息老物。”
盖豳颂乃是“娄歌”也。
  猪之肥硕、贪食无厌,曰封豨、封豕。《艺文类聚》卷九四郭璞《封豕赞》:“有物
贪婪,号为封豕,荐食无厌。”《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上国。”杜
注:“荐,数也。言吴贪害如蛇豕。”《左传‧昭公二八年》:“有氏生女,湛湛而甚美
,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厌,忿类无期,谓之封
豕。有穷后羿灭之,夔以是不祀。”忿读朋,朋类即交媾之庾语也。生殖力是一切力量的
终极依据,“贪婪无厌忿类无期”,故杀戮征伐力亦极其强大,封古音邦,邦、冯、彭皆
为一音之转,并皆可训大。《初学记》卷二九曰:“封国殷商,号曰豕氏。”案,彭、朋
通,故封亦有牝牡交媾之义。《淮南子‧本经训》:“禽封豨于桑林。”高注:“封豨,
大豕。楚人谓豕为豨也。”《说文》豕部:“豕,彘也。‧‧‧‧‧‧读与豨同。”又豨
字云:“豨,豕走豨豨也。”《玉篇》:“豕,走悦也。”悦者,男女相悦也。牝猪性欲
冲动求牡时,猖狂出走,口中发出豨豨之声。或被人所系不能出走者,盘旋不已,口中亦
发出豨豨之声,此所谓之猪豨窠。《周易‧姤》:“姤:女壮,勿用取女。初六:系于金
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踯躅。”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古羸娄同音,羸
豕即娄猪(发情的母猪)。”缠绕被系的娄猪不静而发豨豨之声,以足击地。若娶得如此女
子,就得要对其行为加以严格限制约束,故曰“系于金柅”而“贞吉”。反之,恣其所为
,则“有攸往”,“见凶。”“桑林”、《诗‧鄘风‧桑中》之“桑中”、“上宫”皆乃
求子于娄猪神既而进行男女交媾之祭所,并非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桑中、上宫,幽会
之所也。”[1]《墨子‧明鬼》:“燕之有驰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此
男女所属而观也。”属者,男女交媾也。“驰祖”、“社稷”、“云梦”、“桑林”之地
皆为男女交媾求子于膢神之地。《淮南子‧本经训》:“禽封豨于桑林。”封豨乃是大娄
猪,桑林之娄神也。
  豳为周之发祥地。豳字从豳,许慎《说文》未得其解。笔者以为豳者,乃是生殖神旁
所立之二娄猪神也。《说文》:“豳,‧‧‧‧‧‧从山从 。” 为二娄猪。《说文》:
“ , 属。从二 。‧‧‧‧‧‧《虞书》曰:‘ 类于上帝。’”类,祭名。《说文》:
“ ,修豪兽。一曰:河内名豕也。‧‧‧‧‧‧凡 之属皆从 。读若弟。” 今《书‧尧
典》作肆。肆亦是祭名。盖远古之时有肆杀娄猪而将其公分于初民以求丰产的“尸分竟地
”之原始农业祭典。《论语‧宪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刘宝楠注:“陈其尸曰肆
者。”《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注:“肆谓
死刑暴尸也。”《广雅‧释诂》:“肆,杀也。”《大戴礼记‧夏小正》:“狸子肇肆,
其或曰肆杀也。”钱大 《说文答问》:“杀不成字,当从古文 。 本古文肆字。《尚书
》肆类于上帝,古文作 ,从二 ,与 通。” 、夷通。夷即二尸。《说文》:“仁,亲,
从人二‧‧‧‧‧‧或从尸。”段注:“按古文夷亦如此。”《礼记‧中庸》:“仁者,
人也。”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庄子‧大宗师》:“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
”成疏:“人,偶也;为人,犹为偶。”古文仁与夷同为一字。《山海经‧海内西经》:
“昆仑之虚,非仁羿莫能上罔之岩。”《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古文
仁字从二尸。《周礼‧天官‧凌人》:“大丧共夷槃冰。”郑注:“夷之言,尸也。”《
礼记‧郊特牲》:“尸,神象也。”《说文》段注:“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陈之,而祭者
因主之,二义实相因二生。”《尔雅‧释诂》:“尸,主也。”主即祖宗神主,古者以活
人代主而作尸。豳者, 也,尸立于生殖宗神旁之二豕也。豳、彭通,豳亦有大义,亦有
牝牡交媾之义,其禀具至上殖力。豳为周民族之发祥地,与猪相关联。相传周之西伯文王
之降生有猪祥。今本《竹书纪年》:“季历之妃曰太任,梦长人感己溶于豕牢而生昌,是
为文王。”《国语‧晋语》:“太任震文王不变,少谀于豕牢而得文王,不加病焉。”周
之豳是其民族滥觞之地,本求子于二娄猪之祭地也,后遂以此名之。《诗‧豳风》是为膢
祭时之“风”。风者,即是男女交媾。蜡(膢、腊)祭而作“豳风”,发乎自然也,则《周
礼》之所言不欺也。
  据说封豕(封豨)性贪婪,居于水泽之中。《史记‧天官书》:“奎为封豕,为沟渎。
”《正义》:“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沟渎。”《焦氏易林》:“封豕为沟渎,灌馈
国邑。”又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玉烛宝典》卷四引《
孝经援神契》曰:“彘水伏,故无脉。”又曰:“彘为太阴之物。”《文献通考》:“石
氏谓之天豕,亦曰封豕。”《史记‧货殖列传》:“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民间
犹有“老母猪过河”或“乌猪过溪”之谚,谓云气连缀渡河者,即天雨之兆。《诗经》载
有猪入淤水之象而大雨滂沱之诗。《小雅‧渐渐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
毕,俾滂沱矣。”《毛传》:“将久雨,则豕涉水波。”据《史记》记载,孔子殁后,其
弟子们宗貌似孔子的有子为主,一夜,有月离于毕之象,有子泥其诗而不知变,遂下断语
而有失矣,终为众人所放逐。《周易‧睽》:“上九: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
后说之弧。匪寇昏媾,往,遇雨则吉。”《述异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
黑猪渡河,雨候也。”《太平御览》一零引黄子发《相雨书》:“四方北斗中无云,惟河
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豨,三日大雨。”与《诗》之传说相吻合,是其证验。笔者以
为封豨本指涉交媾,是故亦指涉“云雨”、“淫雨”。相传“桑林”乃是商汤祈雨之地。
《尸子‧君治》:“汤之救旱也,乘素车白马,著布衣,婴白茅,以身为牲,祷于桑林之
野。”《吕氏春秋‧顺民》、《墨子‧兼爱下》、《文先‧思玄赋》李注、《太平御览》
卷八二引《帝王世纪》均有载。笔者谓“桑林”本求子于膢神而男女交媾(“云雨”)之祭
所,是故亦即祈雨之所。《淮南子‧本经训》:“禽封豨于桑林。”《淮南子‧修务训》
:“汤旱,以身祷于桑山之林。”高注:“桑山之林能为云雨,故祷之。”《吕氏春秋‧
慎大》:“武王胜殷,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高注:“桑山之林,汤所祷也,故
所奉也。”是故居桑林的封豨亦为司雨之神。
  蓱翳或屏翳是文献记载中的较早的雨师之名。《楚辞‧天问》:“蓱号起雨,何以兴
之?”王逸注:“蓱,蓱翳,雨师名也。”《山海经‧海外东经》:“雨师妾在其北,其
为人黑。”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 屏翳,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作冯翳,冯翳
即河伯冯夷也。冯夷实为封豨之转。《说文》:“ ,豕也。” ,音与彭夷、冰夷、冯夷
同。《楚辞》王注引《山海经》:“中极之渊,深三百仞,唯冰夷都焉。冰夷,人面而乘
龙。”《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射夫河伯,而夷彼雒嫔?冯 利决,封
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上言河伯,下言封豨,是河伯即封豨。《楚辞‧
天问》:“冯翼惟像。”冯翼即冯夷,冯夷乃是封豨之转。封豨(冯翼)之像乃是膢神之尸

  《说文》亥部:“亥,荄也。十月微阳接盛阴。从二。二古文上字也。一文男一人也
。‧‧‧‧‧‧《春秋传》曰:亥有二首。‧‧‧‧‧‧亥为豕,与豕同。亥而生子,复
从一起。”段注:“其下从二人,一人男一人女,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猪是地支亥
的属相,亥居地支第十二位,止于北方,属水,主黑色,属阴。所谓接者,交合也。亥者
,牝牡交媾也,云雨也。
  猪与龙关相联。封、彭通。彭即龙,徐州古称龙州,又称彭城。封豨即龙豨、彭豨。
笔者以为猪文化远早于龙文化,龙文化日枳而猪文化淹没而不闻于后世。龙即是猪(豕)也
。龙文化继猪文化之余绪,遂蔚然为大观。人皆曰:龙之传人。然未有人曰:猪之传人。
绵绵几千年之中华文化至今还是选择猪作为主要肉食来源,并同禁食猪肉、视猪为恶的其
它文化形成鲜明对照。今之人既忘中华文化本滥觞于猪文化,可谓“数典忘祖”也。
  黄帝称龙神,其孙韩流却有猪相。《山海经‧海内经》:“有朝云之国,有司 之国
。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 、渠股、豚趾
。”这韩流据说是颛顼之父。他的国名是司 之国。韩流之长首、豕 、鳞身、曲股——正
是“ ”。《说文》:“ ,修豪兽。一曰河内名豕也。”《礼‧曲礼》:“豕曰刚鬣。”
《山海经图赞》:“刚鬣之族号曰豪豨,毛如攒锥,中有激矢。”《尔雅‧释兽》:“
,修豪兽。”郝笺:“ ,说文作 ,云修豪兽也。”高诱注:“ 豕 如笔者,篆文作豪。
”《文选》师古注:“豪猪,一名 。”作为龙神的黄帝之孙韩流却是一猪,就绝非是偶
然的了。
  封豨,又名“奎”。《史记正义》:“奎一曰天豕,亦曰封豕,在沟渎。”奎、鬼、
夔通。开、鬼上古音同。。古音冏,与鬼亦为一音之转。《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
海处,赤水之南,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与《九
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何新先生曰:“综上所述,
夔就龙,是鳄鱼。”[3]《山海经‧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后于此舞九代,乘两
龙,云盖三层。”其实,夏后开就是乐正夔。《荀子‧成相》:“夔为乐正,鸟兽服。”
封豨为“桑林”之膢神,“桑林”为商之膢神祭所,商与猪之关联非同一般商人先祖王亥
名亥,亥即二 交媾。相传商汤祈雨于“桑林”,商之遗民之宋亦祭于“桑林”。《墨子
‧明鬼》:“燕之有驰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此男女所属而观也。”商
之实滥觞于猪矣。周民族与猪之关联早以拈出,是故不再烦论。
  《汉书‧武帝纪》:“今天下大酺五日膢五日。”苏林曰:“ 膢之祭也。”师古曰
:“《续汉书》作 刘。”刘膢义通,刘又作柳。辛训刘(柳),是故辛膢义通。商之祖高
辛氏即九膢,九膢亦即奎膢。九、高古音亦同。商之祭膢神于桑林,而桑林本封豨所居之
地。奎为封豕,是故高辛氏本是封豨。相传龙与猪皆居水中。《管子‧水地》:“龙生于
水,被五色而游,故神。”《左传‧昭公九年》:“龙,水物也。”封豨即龙豨,龙即豨
,至于龙猪为何是一而不二,笔老以为其二者皆禀具至上生殖力。今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存
中发掘出有之猪头龙身玉猪龙。《左传‧襄公二四年》:“范宣子曰:‘昔丐之祖,自虞
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明为范氏。’”《
汉书‧高帝纪》:“刘累(累、娄、刘通,笔者注)学扰龙事于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
为豕韦氏。”《诗‧商颂‧长发》:“韦顾既伐。”《笺》:“韦,豕韦,彭姓也。”《
汉书‧韦贤传》:“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旗。”卜辞有娄猪,而封豨
之桑林,为汤祷雨之地,盖崇拜封豨由来已久矣。商祖高辛氏本是膢神封豨。相传豕韦氏
为五伯之一。《白虎通义‧号》:“五霸者,何谓也?昆吾氏、大彭氏、豕韦氏、齐桓公
、 晋文公也。”又曰:“大彭、豕韦,霸于殷者也。”《国语‧郑语》:“大彭、豕韦
,为商伯矣。”注:“陆终第三子籛,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彭城是也。豕韦,
彭姓之别封于豕韦者。殷衰,二侯相继为伯。”猪龙相关联,豕韦氏在商为伯,表明商本
猪文化之展开也。刘、柳、彭之得姓,以其祖先神之为封豨也。
  《庄子‧大宗师》:“豨韦氏得之,以契天地。”豨韦氏凿破鸿蒙,开天辟地,中华
文化由是绵绵不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家”乃是中华文化之血脉。《说文》:
“家,居也,从从。豭声省。”段注:“豢豕之生子 多,故人居处借用其字,久而忘其
字之本义,使引申之义的冒据之。”然段注亦有未达。刘宝楠《论语正义》:“ 者,交
覆深屋。庙之象。”《说文》:““,宗庙庙 也。从从 ,主声。”主者,为祭祀而所立
之象征先祖之尸(像)或神主。笔者上古时代“家”即““”,也即“豕”是“主”也。叶
舒宪先生谓许慎《说文》之义当是家的神圣意义淡化以后的说法。[4]其说甚然。家者,
中华文化血脉绵延不绝、薪火相传而不息之本也。家即祖庙、神庙也,后人以讹传讹,遂
贻笑方家。
  是故笔者以为龙文化就是猪文化,龙文化继承了猪文化并发展了猪文化。
  参考文献:
  [1]钱钟书.管锥编(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黄勇.水与生殖崇拜——从帝到道的嬗变[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2).
  [3]何新.龙:神话与真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4] 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辛巳秋分前夕初稿
  辛已霜降时分修证
  跋:此文为吾师黄守愚先生《生殖崇拜与中国青铜时代》(2002年版)一书一小章节。
  青枫隐者识于即日
  修订说明:
  《中国人:猪之传人——猪灵崇拜考证》一文完成于西元2000年的暑假,当时家中藏
书不丰,因此无法确证某些观点,所以其中有一些错讹,如对豕韦氏的考证就出现了错误

  中国人是猪的传人,不是龙的传人(中国文化起源于猪文化)
  ————来源于:世 纪 中 国
  第一,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必须先去掉一种“现代”的眼光。“先进”看落后的眼光
,好比古代中国人热爱华夏文化,什么都是辉煌的成就,在近代以来,中国屡次受到外国
的侵略,于是什么中国文化都成了垃圾,外国的月亮总是圆的。
  在2002年,我撰写拙著《生殖崇拜与中国青铜时代》的时候就归纳、演绎总结了不少
“方法论”的问题。
  2005年,我在复印一篇文章的时候,无意之中发现有清华大学葛兆光先生的一篇研究
思想史的文章,大概讲的是做思想史研究可以使用“减法”,负的方法。与我的研究的方
法论一致。
  在古代,有许多认为是正统的观念,在今天看来,我们的现代人认为是淫秽或不以为
然。 比如说,在清代的忠君,那是人人必须信仰的正统思想,但在现代人看来,这简直
是不可救药。
  葛兆光先生说,有不少的少数民族都有火葬的历史,但是汉族的正统观点是入土为安
,火葬是“腐朽思想”,是“邪恶”的“落后”文明,因此火葬几乎从古籍中消逝了。可
是在现代,火葬又演变为文明的象征了。
  在义和团运动中,有民众把女阴当作阻挡炮火的“保护网”,他们是有正统的思想观
念的。在今天简直不可想象。
  第二,猪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有人说:“野猪身上披着硬毛,长得“青面獠牙”
,性格十分凶猛。它跑得很快,发起怒来真是无所顾忌,连兽中之王老虎也要怕它三分。
而被驯化的家猪,一改野猪的恶性,在长相、性格上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逐渐形成
了发育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因此成为经济价值极高的家畜。”这很确实。
  考古学家发现,早在近万年前,人类就开始驯化并饲养野猪了。人类为了私己的利益
,于是就把野猪驯化为具有愚蠢、懒惰、好吃、肥壮、丰产的多种性能的家猪。
  联系到现实,这就是文明驯化过度的表现。正如袁隆平院时的杂交水稻,因为我们以
前的水稻驯化过度,产量、性能等等,都严重弱化了。只有杂交野生水稻基因。
  野猪被人类过度驯化为家猪,因为人类总算有了一个“愚蠢”的指涉物了!
  三,中国文化起源于猪文化。中国人崇拜猪灵,中国人把猪神庙称作为“家”,把自
己当作猪的种族,叫“家族”。后来,中国人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家”。中国人的“高
楼大厦”,也还是猪居住的地方,“娄”就是求子猪灵,“夏”与“禹”一个意思,双头
猪灵。所谓的“吊脚楼”、“广厦”等等,“楼”、与“厦”都是猪居住的地方
作者: luciferii (路西瓜)   2013-05-07 18:59:00
龙是一种很多来源的综合形象,商务印书馆《龙的身世》有不错的各种整理。里头讲到其一就是辽河(红山文化)的猪纹和后述形象的流变这篇用一些小穿凿附会的技巧就帮龙文化和中国文化下了个一脉相承的理论,不免有点譁众取宠了点
作者: midnightsnow   2013-05-07 19:45:00
通篇看完有种似是而非的诡异感~例如"易"字~当是取"日月"之形~引申阴阳之意~这与周易一书之内容亦相符合~硬于声韵 将其解释为男女交媾~实在有点牛头马嘴之感~在猪婆龙乃是龙攀附猪的说法处~我认为也有点过于主观古代各式动物攀附龙形、龙名多有~ 为何单是猪例外?龙的崇拜中~于形有对水、雨崇拜的说法~于音有对农崇拜的说法(楚戈"龙史")...等~单以生殖崇拜=猪 来取代~觉得有点单薄~ 且生殖崇拜中关于阳具崇拜的部分~个人认为蛇崇拜还更为相似~ 且生态中多产的并不是只有猪~猪贪得无厌、生活就是吃、交配...等 我不认为那是自野猪时就有的习性...如此人们还会将其视生殖崇拜的对像吗? 以上一时间想到的一些疑点~~供大家参考~
作者: waitla (のぶたパワー~注入!)   2013-05-07 21:17:00
看没两段就直接end了
作者: luciferii (路西瓜)   2013-05-08 00:22:00
就说是譁众取宠的文章啊,标准的先下立论再硬解释
作者: eva05s (◎)   2013-05-08 00:24:00
就算有排版还是看得很痛苦....至少猪常被当作多产的象征这点是没有什么问题猪很早以前就被作为家畜饲养.在人类可豢养的动物中猪几乎是在单次生殖中可以产出最多胎的一种北欧神话中象征丰饶的福瑞座骑就是野猪回到中国.要把龙跟猪凑上对.....这么说吧.猪的形象或许有些融入了龙型之中但要说龙从猪来....算了算了
作者: nknuukyo (我无所能因敌成体)   2013-05-08 06:41:00
有个说法我觉得合理性不错是用雷去解龙字 主要是拿去解易经 乾卦不过若把龙为猪 很难解释古时豢龙人为什么要为龙被国王吃光了而失去这个古职业 毕竟猪或山猪还有人养吧 ? 从扶羲氏结网以来人就逐渐走入畜牧了歹势 手机打字只变成推文 囧
作者: vajra0001 (闲邪存诚)   2013-05-08 21:00:00
这个解释不正确 左传有记载龙斗 地点是在城门外的湖边跟猪习性不相同
作者: C2C (西土西)   2013-05-08 21:11:00
上山学屠龙,下山龙没了
作者: vajra0001 (闲邪存诚)   2013-05-09 00:40:00
对于屠龙技这件事 个人猜想 不是龙没了 只是不好找礼记说 龙是麟虫之长 可见是冷血动物 易经说春分登天秋分潜渊 可见是两栖动物 再参后代的笔记小说 说猪婆龙似龙而短 可见龙应该是少数突变种特大号的鳄鱼就像人类中 身高超过七呎的非常难找一样如果有一个人花了十年练成了专门对付七呎巨汉的格斗技也一样会穷愁潦倒的
作者: nknuukyo (我无所能因敌成体)   2013-05-09 02:10:00
作者: luciferii (路西瓜)   2013-05-09 03:24:00
豢龙氏的龙一般都认为是指鳄鱼吧鳄鱼也有小只的,上古器物上画巫师都手持双龙脚乘双龙可能就是巫师养鳄的一个概念。后来黄河慢慢没有鳄鱼了所以看到鳄鱼变成极为稀有的事件,龙的地位就抬高了
作者: nknuukyo (我无所能因敌成体)   2013-05-09 20:48:00
楼上的补充 有相当的解释力 这也是我想陈述的点相同逻辑拿猪套 就套不进去了
作者: Asvaghosa (叶)   2013-05-12 14:35:00
乱套一通; 龙是龙卷风
作者: nknuukyo (我无所能因敌成体)   2013-05-12 22:58:00
陈怡魁的一个解法是雷 飞龙在天是打雷下雨见龙在田是雷击是有机氮肥 可作耕耘亢龙有悔是如果雷云太低 虽然雷声很大 但雨却很小想找那块地耕耘反而后悔遗憾至于潜龙勿用意指一个地方连雷雨都没有就别耕了以上说法我不完全认同 但挺喜欢这个创意跟解释逻辑
作者: C2C (西土西)   2013-05-12 23:55:00
双龙取水 复合龙卷风带来丰沛雨量地龙翻身 地震发出的声音像打雷一样大龙战于野 野外打雷雷霸龙: 雷声龙龙...
作者: oitoe (isa)   2013-05-16 19:37:00
猪人,很有趣的,是可能的。器官移植很多是拿猪作对象。不过,生物学上,还是要补论证,何以猪与人,分化成了两种文史资料,因为训诂解读上的问题,也将会成为辅证的有力资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