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Musicteach 看板 #1LNlrSaJ ]
作者: HCming (陈小罗) 看板: Musicteach
标题: [问题] 异音同名的教学与解说
时间: Fri May 22 17:56:42 2015
其实不是很知道该怎么下标题
简单来说想要请教各位前辈老师的是关于小学低年级(一年级)的乐理教学
我们先假设这个小朋友从未接触过音乐教育
以下是我的问题,为了说明清楚所以篇幅有点长,还请大家见谅:
1. “我们”能够辨认C3,C4虽然音高(频率)相异却在听感上有相似之处这样的能力
,是与生俱来或者是需要接受音乐教育的?
2. 在我假设中这样的小朋友,以这样的年龄层来说,在未接受过音乐教育的状况下,
普遍来说是否已经可以感受这种“虽然音高不同,但是听起来很类似”的状态?
(意即这若是与生俱来,则在普遍的社会化或接触音乐下,何时会被开发?)
3. 承上,在这个年龄层的脑开发程度,在具备上述能力的前提下,能否直接接受他们
被以相同名称(C or Do)称呼?(而非IJKLMNOP.....)
4. 承上,如果3.的答案为否定,意即他们能感受相似之处,却需要透过引导来理解相
同称呼的概念,常见并惯用的方式我目前知道有爸爸小孩(透过生活经验中父亲声
线低,并且共用姓氏或长相相似)的解说方式,除此之外有没有前辈可以分享其他
教学方法?
5. 若此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这里为方便讨论,先定义其程度为能够分辨音高相异但无
法感受听感上的相似之处),是否有任何可以让小朋友先从“感受”上接受这件事
的方式(意即非强迫性的使其具备2.的能力)?有的话是否能请各位前辈分享?
6. 承上,若答案为否定,意即此种感受力需要透过强制性的“定义”或“训练”时,
由于我们都知道差八度的声音(低音Do 高音Do)之所以有相似性,在物理上确实
有很明确的原因(频率呈倍数关系),但碍于小朋友的年龄与知识基础不适用这
样的解说或论述方式。则当面对“为什么他们明明听起来不一样,我们还要叫他
Do?”时,该如何以小朋友可以理解的定义或训练方式,使其至少接受听感相似
的事实并继续解说异音同名的联想(见3.4.)或推进课程进度?
问题到此为止谢谢大家耐心看完或end,如果各位先进愿意回文或者进一步讨论,还
请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