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北印度游记【六】阿卡巴大帝陵寝

楼主: polesirius (ff)   2021-07-12 10:43:14
~※ 阿卡巴大帝陵寝 ※~
图文网志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89887207
(这是个被耽搁很久才终于完成的游记)
匆匆将“阿格拉红堡”绕过一圈,心里浮浮的,感觉走得很没系统,看过了哪里,谁
与谁的相对位置如何,在脑中仍旧一团乱,就别提根本没时间研究欣赏那些纹饰。幸好在
“德里”曾拜访过它的同胞兄弟,对蒙兀尔风格已累积些概念,不然对胖司机大叔的恨意
肯定再加三成。
而这样将“红堡”时程砍半其实是白砍的,因为之后的车路通畅无比,哪有先前被恐
吓的“很容易塞车”,所以当我走入“阿卡巴大帝陵寝”(Akbar's Tomb),用的是极为
闲散的步伐,跟半小时前天差地远。
陵寝的外围孤立著一栋方屋,屋后墙面不甚起眼,只有简单粉刷,不过当绕去正面,
挑尖的门拱外,居然满是细致的框纹雕琢,特别是微微外探的阳台,蓝纹宝顶、雕镂窗花
,感觉应该是大户人家。果然,读了一旁的说明板,这附近本来也是宫殿区啊,还曾被蒙
兀尔四代王当作猎宫,只可惜为建设“德里”与“阿格拉”之间的快速道路,几乎都被拆
毁了。我好奇走进这栋“Kanch Mahal”,里头大厅的刻凿竟保持得颇不错,刚好能让我
多复习红堡“贾汗季宫”的风格,略微填补遗憾。
欣赏了一阵,主道将我引至陵寝的南大门,四根在边角高立的塔柱将大门添了气势,
红赭墙面以白石拼组的图腾也使其瑰丽。“阿卡巴”是位兼容并蓄的帝王,图腾亦展露他
对宗教的包容性,若仔细辨认,除了伊斯兰的星芒,也能找到佛教的卍字,基督教的十字
,以及印度教的莲花。
而当穿过门廊,便是陵寝在主道际处现出它庞然又匀称的身迹。不像二代王“胡马雍
”的陵寝有着巨大主冠,它以无数的“Chhatri”亭台勾勒成叠峦,拱顶塔尖似树冠也似
峰岩,随着视角挪移,参差错落的景致不断变幻,让人在行走间目光无法移离。而陵墓虽
未高踞于层台,却以类似殿阁的风貌展现细致,柱拱缀连着,仿佛每道弯弧间都藏了华美
厅室,待人去访究。
循着本该水声冽响的长直水道,我边走边拍,直至陵墓占据整个视野,只是当我穿过
雕镂如网的墓门,被门厅彩绘愣大了眼,却遇到很恼人的事。一个印度人黏了过来,嘀嘀
咕咕缠着要帮我导览,意图很明显,我当下就摆出嫌烦的表情,说不需要也不会给小费。
谁知他还不放弃,笑脸持续端著说“OK OK”,然后改提醒进陵墓要包鞋套。我得承认我
的戒心仍旧不够,因为我才一走回门口,守门的便快手快脚帮我套上,随即开口要小费。
我自然立刻说不要,表示脱鞋进去也没差,他却辩称已经帮我服务了,这让我怒火烧得更
烈,骂说早表示一毛都不会付了,干嘛还来这招。
然人的脸皮厚度在此刻就起了决定性的影响,这两个印度家伙早已金刚不坏,我却开
始觉得继续争吵甚至演变成沿路追讨很丢脸,所以僵持了几分钟还是掏出钱钞封住他们的
嘴。
气鼓鼓回到门厅,我努力藉周遭纹饰转移心情,墙面的刻凿如我之前在各蒙兀尔王宫
所见,有切割出星芒的拱面,以及密布的藤瓣纹路,但不同的是,这些纹绘仍保有色彩,
或以青花缀白底,或在蓝底描金。由此可以想见,先前只余石色的殿厅本该都如此瑰丽,
甚至更胜几筹。只惜眼前彩绘越接近人可触碰之处,就越脏污残褪,果真艺术起于人、也
毁于人。
我在这边研究了许久,才继续沿着甬道往前走,本还编想门厅都如此用心了,正殿应
该更加华美,但很反差地,甬道末端就是个较大空间,暗暗晦晦地,除了简单的棺冢、一
盏没被点亮的灯,什么都没有,壁面雕凿阙如,就别提彩绘了。根据记载,在帝国中期,
陵墓曾被外敌入侵掠夺,连藏在地底的真正棺冢都被挖出,大帝尸骨惨遭焚烧。可能就是
这个缘故,整个正殿只能以一个表冢标志曾经的历史。
这样的结局很令人唏嘘,毕竟“阿卡巴大帝”是整个“蒙兀尔帝国”评价最好的君王
,他不但逆转了父亲“胡马雍”留下的倾危局面,还繁盛了帝国,将疆土扩大至三倍。最
令人赞许的,是他对各民族的包容,一反穆斯林人独尊伊斯兰教的传统,允许印度教徒担
任高位,也取消许多不公平制度。然现代人比较知晓的却是“泰姬玛哈陵”,是建了许多
华美建筑却掏空了国家的“沙贾汗”,想想也挺讽刺。
原路走了出来,我顺着陵墓外廊,尝试想找寻别的入口,毕竟这么大的建筑,只有两
间厅室很不合理,然不知是没有开放或本来就是堆实的,找了一阵依旧没结果,就别提上
头那些看似藏了很多房间的楼层了,是否哪里有着精美饰刻只能是个谜。
既然如此,就仅剩陵墓外观可看了,走到西侧认真观察了一下,四个面的设计应该是
一样的,不过这儿在外头另立了一片小拱门,不知有何用意,只见络绎不绝的观光客们抢
著拿它当造景拍照。妙的是,在这边我又有“艳遇”了。
一群印度人不知相中了我什么,男男女女涌上来要跟我合影,为了留下我的丰功伟业
,我也表达想拍拍他们,结果上来的仅有其中三男。由于想拍传统纱丽,我对女生们示意
著,她们看来也很意动,怎知当她们怯生生问了像是男友的人,却被严厉回绝,果真一如
传说,是恐怖的男尊女卑社会。
倒是当中有个男生对我兴趣极高,一直跟我问东问西,后来在大门口再度遇上时,又
进一步问我要去哪,有点像要约我一起吃晚餐的意思。我都不知道顺着接话下去,到底是
会让旅途多了值得说嘴的轶事,还是步入贼窟,被夺财分尸,只能说幸好我们不来电啊,
可以果决和他握手道别。诡异的是他手溼溼冰冰的,一回神想再找他们居然全都消失没踪
影了,莫非我是不小心踏过藏在陵寝的幽界门道?
话说回来,若不是被那些只为讨小费的可恶家伙骗过,印度人的热情是挺搏人好感的
,就像在这墓园里,除了刚那一大伙人,还遇到了两个男生,可能真的很有缘,初进大门
时请了其一帮忙拍照,结果接续在陵墓里不管怎么走都会再遇到,在不断递出相机、交换
很有默契的笑容后,我贴上应该已经练到中级的厚脸皮说要帮他们拍,也被笑笑接受了。
老实说,我想拍的只有其中一位,或许血统里的浓眉大眼让印度人占尽优势,眼前这
位已不知是这几天瞄见的第几个帅哥了,须胡茂盛的深邃轮廓里,眼睛微瞇、齿列一展,
就是很棒的笑容。不过,浓眉大眼的组合也是有失误的时候,就像跟他同行的朋友,站一
起就是明显的落差,总觉得这人应该每天都过得很有压力,搞不好早被逼出了心理阴影。
就这样逛著逛著,我在广场的西门望见了夕阳,温黄的色度让门墙凋零的纹彩唤醒些
许活力。它没有南门的高耸角塔,但蒙兀尔的特色饰亭依旧妆点了轮廓,洁白的外墙石嵌
应该是维修过的,因为拱门内的一个个彩框几乎都是空格,感觉原本都曾有着拼贴。幸好
还有几幅大型花叶与拱顶芒饰仍留存,像是勉力撑过了历史风霜,想告诉现今的我们曾经
的繁华荣光。
而其余两个门就没这么幸运了,走在园区十字放射的步道往前寻,东门的彩绘可能已
全部毁损,被重上了简单漆色,而北门连门的形状都难辨认,仅是荒草中的一面墙。与其
相伴的,只有一群群看似悠闲的小羚羊,羊儿偶尔转头回望,像是好奇著为何每天都有这
么多人来访、伫望,甚至陷入某种嗟叹感伤。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