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在客场作战要记得反客为主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时候,需要一个主体做为陈述的视角,或叫主角。然后,通常会有
其它角色的参与,相对于主体而言,他们就是客体。但凡是个故事,不知怎地就是会有个
坏人(坏客体);至于,哪边是好哪边是坏?在故事里,总是做为主体的人看似好一些,
而比较坏的都是客体。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呢?我们在认知的记忆与读取上,大多是以自己做为主体的,
当然,在陈述时也是。
就我的理解,人们常是记住那些让自己得以为是自己的事情,然后下意识地选择性
遗忘那些跟自己不相符的部份。电影《夺命记忆》里那位治疗师有一句台词:“那一连
串的选择,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个性”。
另一部电影《思维空间(Mindscape)》里头记忆调查师对女主角也说过一段台词:
“记忆不见得是事实,捏造的记忆看起来会有一些不协调的部份,像是指针不会动的
时钟。”假设记忆调查师在电影里头做的事情,其实是生活中每个人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的,这也只是告诉我们:记忆跟客观事实往往有相当大的落差,更甭提自己和他人想要
共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记忆,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记忆的玄妙之处,就是不能全盘皆
信;但遗憾的是,我们也只剩记忆而已。无论再痛苦,我们还是要试着接受事实,因为
最后能拯救我们的,也只有事实。”
经过短短十来分钟左右的交谈,我迟疑了。并不是对自己原本的决定有所迟疑,而
是在自己的角色定位上。再怎么样,只就小嘴巴的角度来看,我才是坏人吧。有时候,
特别是像这种时候,我真恨我这该死的同理心。应该是说,如果非得有个人当坏蛋,那
我选择自己来扮演。嗯,必须要这样,眼前没有其它的选项了。我更加坚定地决定着。
回到停车场,我上了车,猪队友一如往常地滑着他的手机,目不转睛地。
“走吧。”
“走啦?结果呢?她还有什么话说?”他一边熟练地把车开出停车场,一边事不关
己地透过我这个当事人,用轻松的语气来质问著另一个当事人。
“她要我滚。”我非常精简地简述她的意思,用我自己的句子。
“真的假的?这么狠?唉唷?”他看起来既没有专心地在开车、语气上听起来也不
像是专心地在回应我。从老奔驰的引擎声才得出来,他踩深了几分油门,也许是出自于
情绪激动,或者是巧合。即便荣格(Carl Jung)常说,他从不相信世上有纯粹的巧合。
“那你打算怎么办?她出招了嘛。”他几乎是自动化地在市区的拥挤车道上,看似
把同理心完全关闭地反复着重踩油门、超车、无视被按喇叭等动作。
“那家医院的规定,加护病房每天只有下午的一段会客时间。等明天的会客时间,
我会再去一趟。”边说,我边拉了几下安全带,确认它有被扣紧,然后右手抓着车门内
侧上方的把手,习以为常地。此时,我脑海里乍然浮现刚刚小嘴巴只穿着病人服的画
面:为了方便随时更换包扎敷料的宽松病人服,随手就能轻易脱掉的穿法,轻薄透气的
浅绿色布料,底下就是我再熟悉不过的玲珑曲线。然后是一股同样再熟悉不过的暖流,
打我的胸口猛然汇流至下腹部,再自然而然不过地。我对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出现
如此的反射性生理反应,有了罪恶感。
“唉唷?这么狠?”他用他那相较于常人而言,比较接近赛车选手的技巧,切入右
方车道内两台小客车之间,那不到1.5个车身的间距。“这样就对了嘛!对的时间、对
的角色、对的场合都凑齐,对的结局就会出现嘛!”然后他把车里的音响音量转到
max,跟着高亢地哼起歌来,仿佛他对现况已经很满意了,“但明天下午我要开会喔。”
在间奏时,他补充道。
在这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我有什么不吐不快的难言之隐,都是找小嘴巴去说。而
现在,我只剩一个随时能把同理心关掉,且大多数时候都关掉的猪队友。然后他的习惯
是让事情朝着他认为有趣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朝着(除了他自己以外的)对当事人有利
的方向。
"say goodbye~ say goodbye~~~ 前前后后 迂迂回回地试探
say goodbye~ say goodbye~~~ 昂首阔步 不留一丝遗憾"
“不留一丝~~ 遗咿咿咿咿咿咿咿~ 憾~~~”他跟着张雨生的歌声转着音,用他自己
觉得有趣的方式,而歌名也许刚好又是个巧合,叫《我期待》。
是的。明天才只是小嘴巴她出意外住进加护病房的第三天,而医院规定的探视时
间,只有下午的那一个时段,只要我在那个时间出现,她的父母、她的家人、她的
男友,合情合理地都会出现。但猪队友口中的对的结局是什么样子,我严重怀疑他自
己也不知道,他只是很为我开心地期待着。
期待小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