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向选手学习-张禹珍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24-05-10 23:56:57
这篇要从选手身上学东西。
张禹珍近期表现特别出色,
我认为其中一个进步很多的部分是反手。
最早以前都靠正手得分,只要打到反手就相形支拙。
他反手进步的地方并不是说相持变多好或者单项技术变得多厉害,
也不是他学习反手为主的选手的打法或特点。
而是他在正手为主轴的得分体系当中去增加反手所需要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如何用反手衔接出正手的主力得分球。
我觉得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为什么呢?
我举冯翊新以及许昕作为例子。
冯翊新原本是一个正手比较好的选手,
这两三年加强反手后,
反而现在看他的比赛反手使用率远高于正手,
而且甚至反手得分率有时会优于正手。
可是他反手和正手之间并没有特别的加成效果,
反手加强反手的、正手打正手的,
甚至可能原先在正手的注意力会分散到反手,
又或者配合反手而略微降低了正手质量。
姑且不论正手是否有因此受限,
这样的进步比较像是加法的效果,
有正手能力、再加上提升上来的反手能力。
看许昕过去在增强反手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状况,
有某个阶段非常注意反手,反而正手使用不出来,
注意正手的时后反手又变得很零碎,
再回去注意正手时,反手的漏洞还是很明显,
也像是加法的效果,但加完之后被打了折扣。
我个人认为,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有没有可能是教练或选手在训练中有一种想法:
我是一个正手好的人,我要加强反手,
那么我就要去学学反手好的人怎么打、我要学反手好的人的东西。
于是因此大幅改变自己的打法风格使得正手威胁降低,
又或者因此正反手之间不连贯、正手打正手的反手打反手的。
我认为张禹珍就是一个优良的范例,
他增强他反手能力,
是以“我是正手为主的选手”这种思路前提去训练。
他反手强化都围绕在“我要如何能更佳地发挥出正手”,
使得加强完之后,反手能力与正手之间是乘法。
只要提升某些明确的环节,不用复杂,
就可以让整体提升、特长发挥、藏住漏洞。
那么他到底有什么特别优化的地方呢?
我认为张雨珍最主要有三种套路:
1.反手(拉或拧)后,直接侧身。
2.反手反撕加压一板后,直接侧身。
3.反手连续退半步加旋转,突然侧身。
其实他对右手的比赛,
他的反手套路其实就只用这三招,
就可以保持非常高的反手衔接得分率。
(这里先不谈左手,不然扯太远。)
我们
a.线路
b.节奏
这两点开始谈。
首先是线路,
张禹珍反手的线路几乎都是打对方的反手大角或者中间偏反手,
几乎不给直线。
主要是这样的线路更适合以正手为主的选手,
因为这样子对方回过来的线路很难调动正手位大角度,
最多就是直线。
那么限制住来球落点范围后就比较能够掌握侧身时机,
即使想侧身时被调动到正手位,移动的幅度也不会很大。
如果自己反手拉或拧到对方的偏正手位,
一般来说直线因为线路短也比较不好发力,
而对方回过来的线路会比较难以掌握。
一方面对手可能会回在比较靠反手的位置或中间,
这时候因为线路短,过来的节奏比较快而不易侧身。
如果对方回球到正手又因为角度范围太大
需要大幅度的跑动。
相较来说,
反手发力斜线给对方反手位会比较容易有下一板的衔接,
也因为线路长而上台率也比较高。
这样的线路配置也经常在马龙的比赛常见到。
所以从反手给的线路的设定就已经在为正手铺路。
接着是节奏,
张禹珍反手有三种节奏作为主要得分组合。
第一种
反手拉等一拍之后再发力
力量大 节奏慢 球速快
(发力拧球的时候也是类似的节奏但没等那么久)
因为等了一拍,对方不好对节奏,
球质重不那么容易扛,
就容易出机会转正手。
第二种
反撕加速
力量中 节奏快 球速快
使用时机是对方轻拧轻拉的时候
打出有突然性的球
让对方措手不及而制造出下一板转正手机会
第三种
反手连续加旋转加弧线
节奏慢、球速中
这三个环节的意识都是非常清楚明确的设计,
包含不同的力量、节奏,
又能考虑到起板、反击、连续,
前两种打完一板就转正手,
第三种也很容易制造出转正手机会,
使得他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反手洞放在你眼前。
当你觉得这里不行,给去其他地方,
那么就会是落在他等好的正手陷阱里了。
再来我要讲他侧身的时机,
如何制造出侧身时机?
无论是
1.反手(拉或拧)后,直接侧身。
还是
2.反手反撕加压一板后,直接侧身。
这两种都是打一板反手就直接转侧身,
第一种是用力量和节奏去使你回到他可以侧身的范围。
第二种则是用突然性,
让你无意识地回到他可以用正手的位置。
所以这两种的侧身时机很简单,
只要把反手这一板练准练熟,
在比赛就看着对手的反应,
(这个“看”后面再讲)
接着下一板就可以侧身。
=====
ps.我要补充一点,起板除了发力之外,
他还有一个轻拧中间偏反手,
这也是一种节奏变化,
后面会看到我列出的片段,
轻拧中间主要在于让对方反手使不上力又借不上力而产生侧身机会。
但是当对方中间位是用正手反拉,那么自己就不侧了。
这一球侧身的时机是看着对手,
当对手有用正手的意识(动作会很明显),自己就不侧,
当对手维持站位用反手,自己就跳开。
这个余光盯对方动作的方式一定有下功夫练过。
=====
而第三种
3.反手连续退半步加旋转,突然侧身。
这是属于在连续中要看来球状况侧身的,
那连续中什么时候可以侧?
A.来球变慢的时候。
B.来反手位的球没这么开,甚至有点靠中间的时候。
那么为什么要退半步去加旋转呢?
因为通常对手反手相持看到他退了一点,
就会觉得如果自己给去他正手会被等好冲一板,
就会有持续压进去反手加速的欲望,
会想着我反手持续给你加快、施加压力来占据主动。
于是张宇珍退半步,
第一个是对方用反手的球质不太会爆冲,
在自己退一点之后就容易回击。
第二个是辅以加弧线、加旋转来变慢节奏,
对方想要快节奏、我就把节奏变慢,
对方想增加球速、我就用旋转牵制。
这过程中就等对方不小心给了稍微没那么开,
或者刚好哪一球借不上力球慢了,
就可以突然侧身了。
接着我再来讲张禹珍在连续中侧身的方式。
这是要特别练的步法,
球要来的时候再侧,不能先侧。
球快到的时候再侧,边侧边打。
很多人练多球练侧身都是先侧过去再打,
用这种方式侧身在比赛中很容易被控制。
(不然你控制和设计能力就要像马龙一样强才能先侧再打)
拿这个当例子:
https://youtu.be/DbngrJb88o8?t=161
张禹珍加转靠住中间,控制节奏(仔细看落点都是中间)
加了弧线有时间,给中间让对方难以发力。
盯着对方看知道对方持续想压快。
于是,
在球快到的最后瞬间才移位侧身。
这一点很重要,
要在对方已经出手了才真的侧开。
如图,
马龙在出手的瞬间,可以看到张宇镇有侧身的意识,
但是身体只是微幅准备,并没有明显让对方看到自己要侧,
我是慢动作截图才看到他有轻微调整重心,
实际上在快速来回连续中根本无法去注意对方这么轻微的意识准备。
即使真的看到张禹珍有这个意识,
可是拍子也已经击到球了,
无法改变落点的选择,
https://imgur.com/y8cTir6
再如图,
球在过网,张禹珍才开始启动侧身,
在这个瞬间才是最佳的侧身时间点,
因为他可以看到球是真的往侧身位过来,
而不是对手调到他正手大角去,
如果对手真的调动去正手,
他这个时候也来得及去打正手位的落点。
https://imgur.com/wczOEM9
然而这些盯球和步法,
就是在练反手单项技术之后,
要接着把衔接给练起来的。
不用很多花样,
他反手衔接正手侧身只练好上面三招就有极为明显的突破,
并且让其他环节的得分效果也提升了。
那么下面我节录这三种情形的片段给大家参考:
反手发力拉下旋就转侧身
以下片段,大部分的球发力就得分了,
可是可以看看张禹珍收拍之后的动作,都是准备转正手,
所以即使对方防回来,就是正手一板冲了。
反手发力就直接侧身
https://youtu.be/AWsQ9AzhNO8?t=406
反手发力前刻意停一拍
让对手不容易判断节奏和落点
也因为有节奏上的调节
让自己发完力之后能直接转正手去准备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377
发力后侧身(可以看他结束动作是要往左侧开)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736
反手停一拍再发力
可以让自己有更多时间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1043
可以从慢动作镜头当中看到
反手发力完会看着对方将如何回击这一球
从而去预判来球情形 来决定自己侧身的幅度
可以看到张边作还原边看着对手
看到对手的反应比较偏被动的时候 自己直接下意识作出侧身姿势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1310
上面片段看完会发现张禹珍很少反手起板会使用快拉,
而是通常都等一拍再发力,
一方面可以掌控节奏,
一方面自己较不擅长的反手的入球率也会更提高。
看完发力的,
接着我们看轻拧中间偏反手,
这种有节奏和力量调节的设计。
拧中间的落点不需要侧太开
来球角度比较小
https://youtu.be/DbngrJb88o8?t=8
拧轻的转侧身
https://youtu.be/DbngrJb88o8?t=216
拧轻的中间之后侧身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824
拧慢速中间 有时间和空间侧身
这套路侧身时不会退台退太多
对方力量通常不会太强、角度也不会太开
维持侧身偏近台会更好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259
看完起板之后侧身,
接着我们看防守反击之后侧身。
反手快撕反击后退半步侧身
https://youtu.be/AWsQ9AzhNO8?t=449
https://youtu.be/AWsQ9AzhNO8?t=472
https://youtu.be/AWsQ9AzhNO8?t=200
https://youtu.be/AWsQ9AzhNO8?t=18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1254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1472
可以注意到,
相比轻拧后的侧身,
反撕后的侧身退台退得比较多。
因为对方起板后自己再反撕,
力量大又球速快,
对方回过来的球会更长更顶,
所以必须让出更足够的空间。
由这个比较可以看出他让空间也是有经过设计和训练,
而不是盲目乱侧,
要侧多开、退多远,都是设计过的。
看完起板和反击,接着看连续吧。
反手对住时
会盯着对手身体姿势再侧身
(对方退台了代表节奏慢了可以侧身)
https://youtu.be/AWsQ9AzhNO8?t=171
反手连续中
给一个中路软的 可以侧身
https://youtu.be/DbngrJb88o8?t=86
反手连续中加旋转降节奏,
虽然这分没侧,
但整体设计都是为了后续侧身的可能性
https://youtu.be/DbngrJb88o8?t=104
这球前面说明过了
https://youtu.be/DbngrJb88o8?t=161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417
这球退出来反手加旋转
一方面对手会想持续加压反手以免调张禹珍正手的时候被冲
一方面退出来加旋转给予自己更多时间去预判对手的动作对手想要给的落点
而有更充裕的准备去侧身
这些连续球,
因为有加旋转在控制节奏,
对手想吸短并不好吸。
对手给的角度不够大时,就能在瞬间小步侧身。
即使对手给正手位调动,也能随时往右冲上去发力。
然而反过来说在这种节奏和落点都被张禹珍先摆好陷阱的状况下,
最好的方式其实是
持续压反手大角度或者自己转为正手发力去抢冲得分。
只要角度不够开或球慢了就会被张宇珍转正手,
但反过来说,张退台了降节奏,
其实自己有时间转正手去发力更进一步主动压迫张禹珍,
千万别傻傻跟着张禹珍的节奏用反手去对,威胁不够。
好,看完侧身的例子,再来看一些不同的状况。
前面有说过线路尽量给反手或反手偏中间,
为什么呢?
比方这球
打直线来球比较不好预判使用正手的时机
https://youtu.be/AWsQ9AzhNO8?t=122
所以几乎没看到张禹珍拧这个落点。
往对手正手位拧比较适合反手相持能力强的选手,
比方樊振东梁靖昆张继科等等。
对方打回来可以用两面持续压迫。
但不适用于张宇珍这类型的正手选手,
所以也很少看马龙拧这个线路。
再来要不要侧也要看当下自己打过去的球完成度如何
中等力量的球打在对方反手拍子上会被压
比较不好侧
所以轻拧应该要拧在中间
被压了所以这球侧完一板马上回来准备两面
https://youtu.be/AWsQ9AzhNO8?t=304
反手发力了却没侧
因为张禹珍在中台要侧身都是最后一拍球要到了才真的侧开,
所以不会有想侧身反而被调到的问题。
这个侧身的timing前面有讲过,非常重要。
https://youtu.be/DbngrJb88o8?t=252
发力拧之后的收拍就可以看到张禹真要转正手
马龙调去正手位
但就如前面说的
张宇真都是球快到了才动,边动边打。
所以马上就靠反应直接正手拉。
不会有被调动的问题。
https://youtu.be/DbngrJb88o8?t=276
拧过去看到马龙用正手
有盯着马龙看
所以这球还原可以看到张宇真不像前面都有转正手的企图,
这球因为看到马龙用正手就没有打算侧身而是打算先用两面对住。
https://youtu.be/DbngrJb88o8?t=302
变化性质去正手短落点拧球,
由于是加速拧过去,以对手的习性经常会是快节奏,
包括移位的难易度,比分的落差无须搏杀
所以下一板衔接适合采取两面进攻直接在近台先压一板,而不是盲目侧身。
这是三场球唯一的拧完用反手衔接,
几乎所有的拧球都因为节奏和落点都有设计过,
所以可以配合衔接用正手的套路。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1652
总是会有被对手搏杀或算准的情形
但这球还是设计到有用正手的机会。
https://youtu.be/vmJ2LucOphg?t=1397
可以看到张宇珍反手的使用率虽然不高,但是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主要是像上面说明的,
张宇珍使用反手都是有经过设计的,
而且包括衔接都是练得非常精准和纯熟的,
其实就三招:
等一拍反手发力或轻拧中间后下一板侧身
加速反撕后下一板侧身
反手连续退半步加旋转制造机会侧身
三招练熟就有很高的效益,让整体都提升起来。
而不是要把反手所有技术或基本功都练得很完美,
要有针对性的加强。
而我们看到选手的成长过程以及成长方式,
可以学习并思考让自己在想要进步的过程当中,
找到比较适合或者更有效的方向。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24-05-10 23:57:00
想在他上场打法兰西斯卡之前写完没想到真的被我赶稿赶上了XD
作者: a4bbta1   2024-05-11 00:21:00
先推再看
作者: Eddy554977   2024-05-11 11:26:00
版主这么认真发这么一大串心得文章真是值得大推、赞啦 !
作者: tepzero (R之魂)   2024-05-11 12:00:00
作者: thomas0312 (白)   2024-05-11 15:33:00
推推
作者: arscadre (arscadre)   2024-05-11 18:57:00
真的是有心 效率又佳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24-05-11 20:02:00
因为我要拿法兰西斯卡这场作为印证和破解说明的素材必须要在他们打之前发文XD可是 WTT到现在还不把影片剪好放上去
作者: kbook (kbook)   2024-05-12 00:16:00
作者: pkmilk   2024-05-12 01:00:00
作者: avalox (...)   2024-05-12 21:57:00
另外 有意思的是张的发球绝大部分都是对方正手位半出台降低对手拧拉的机会 尽可能搭配自己的正手抢攻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24-05-12 21:58:00
也有正手短不出台 但他从以前就这么发了这不是新套路而且他都以正侧旋为主 可参考我前面讲马龙逆旋那篇这个方向的旋转要拧大角会增加难度https://youtu.be/Mv-_n3KZbPY可以参考上一次张对法兰西斯卡 就是反手长正手短搭配不过那些不是我这里要谈的主题 就不多讲了
作者: jumber (bug)   2024-05-13 06:52:00
作者: avalox (...)   2024-05-13 07:43:00
对啦 也有正手短 总之都往正手发 偶尔配反手与中路长 线路变化不多 能谈谈这样发的原因吗?学习了 我自己的打法也是完全偏正手,反手只是过度 可能业余这个层级 打法简单反而突显优势,有点像前面讨论过的木鱼
作者: chopeter2002 (allen)   2024-05-13 11:45:00
https://youtu.be/izWxfvB_Y8o?si=8SgETujctIGA6g_q楼上说的,刚好让我想到昨天看的这个教学
作者: justlazy (.....)   2024-05-18 07:4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