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24世界杯马龙半决赛决赛Part.3.1

楼主: skypiper ( 天空笛)   2024-05-04 22:45:09
我比较习惯用网页版发文,
所以排版用网页会比较容易阅读,
如果用手机看会有一些地方会突然断行。
讲完马龙的逆侧、反手发,
我要先谈另一个大家谈论很多的主题,
就是马龙在这两场比赛中得分率很高的拧球。
马龙平常比赛拧球的使用率比较低,
因为围绕着正手的体系来讲,
摆短控制为主可以有更多的直接抢冲机会。
不然拧起来则会形成连续相持
反而对于反手为主的体系的对手更加顺手。
然而这两场比赛中,马龙拧球让大家眼睛为之一亮,
这次林高远和王楚钦面对马龙的拧球也跟着做出战术上的调整,
但仔细真正去算,其实马龙拧球的比例仍然不高,
实际计算了一下这两场比赛拧球的次数如下:
https://imgur.com/qqi6JA7
https://imgur.com/H56cH3F
可以看到马龙拧球的次数远低于林高远,
也比王楚钦少,
而且针对王楚钦那场细看,
马龙在接发球环节,
使用拧球的次数远低于王楚钦,
接发使用拧球平均一局只有2.5球。
马龙使用拧球的目的和王楚钦林高远不同,
王楚钦和林高远拧球的目的是打起上旋之后打相持,
对于王楚钦和林高远来讲那是打法的主轴。
但马龙使用拧球的目的是配球,
冷不防地给你一板拧球,出乎你的意料,
那么即使十球当中只配两球,
你的注意力依然会完全被这两三颗球拉走。
世界杯两场比赛,
马龙在短球的处理上并非以拧球为主轴,
可是无论观众还是对手都完全被这个配菜给拉走注意力了。
“我有拧球,你要小心我,因为我拧球会得分。”
这种心理战术就会强化主轴的台内控制的效果,
所以其实马龙这两场真正使用的还是台内控制,
拧球的使用除了搏杀得分的野心之外,
更多的是,分化你对于台内控制的注意力。
也就是少量使用但有注意力放大的效果,
只打个两三球却让你整局都在注意这个球。
要做到这点,
拧球就得要非常有侵略性,
若是仅仅是稳定拧球之后再打连续,
那么给人的感觉将会是被迫作的变化。
因此马龙拧球出手这一下,
就要够冷且有高得分机率。
所以我想针对拧球这个主题来聊聊,
包含接发时的拧球、第三板抢攻的拧球、控制中进攻的拧球,
这三个阶段还是有些不同的细节。
然而我想先谈比较特别、马龙使用的“交叉步拧球”,
马龙在王楚钦这场使用了三次交叉步拧球:
https://youtu.be/j4XY9qo0tbs?t=28
https://youtu.be/j4XY9qo0tbs?t=121
https://youtu.be/j4XY9qo0tbs?t=188
马龙会这样打其实满让人惊讶的,
我想王楚钦应该也感到很惊讶,
踏交叉步去拧球是非常不合理的步法,
拧球不像正手爆冲可以一板过,
正手倒地爆冲你可以鱼死网破不要了,
但是拧球出不了这么高的质量,
踏交叉步出去冒的风险太大。
马龙第一球是第三板抢攻,
后两球都是控制中进攻,
并没有在接发球时使用。
我先讲几个结论:
1.交叉步拧球是一种搏杀,较不常见,难以连续。
2.属于先准备长、后准备短的启动方式。
3.不适用于接发球。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交叉步拧球。
一般正常拧球的步法是,
右脚往台内去踏、左脚跟上、踏稳蓄力之后等球出手、还原回来打连续。
然而交叉步拧球则是,
在移位前就开始准备蓄力,或者边移位边蓄力。
右脚往前踏步但踏步的幅度并不足够妥善击球、
所以左脚从后跨右脚交叉加大幅度移位并同时击球、
因为移位的幅度大、往右前的冲力大难以煞车,
故难以停住还原回来打连续,
即使煞住了还原回来,也会比一般的移位方式晚很多。
如图,左脚从后跨过右脚
https://imgur.com/Hy6Cgkq
https://imgur.com/9b0li54
简单讲,
正常拧球是踏定位之后再拧,
交叉步拧球则是边移位边拧球。
====
补充说明一下,
交叉步如果用在正手,
无论是挑球还是拉球,向正手位跑还是向侧身位跑,
交叉的相叠都是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交叉步如果用在反手,
无论是拧球还是拉球,向正手位跑还是向反手位跑,
交叉的相叠都是左脚在后、右脚在前。
====
交叉步拧球就会如同正手侧身倒地暴冲一样,
就是搏杀那一板,打上了就是我的、被防到我也不要了。
就如同王楚钦那场的第三球,
防回来即使在身体附近,马龙也不打了。
也可以看到第三球被防回来之后马龙就再也不使用了,
因为这种球只要有意识到对方这板要搏杀,
防进的机率还是很高的,
只要对手防进,
自己就算回来补救,后面的连续仍会劣势。
所以这球的用意在于出其不意、在于搏杀、在于配球,
场上不能以这个做为主轴,
拿来作为主轴就会有明显漏洞,
主要是吓你一下,抓住你的注意力,
让你去注意这颗而疏忽台内控制或其他的战术套路。
换个方式形容,
这就是一个麻辣辛香或是酸咸刺激的小配菜,
可以强烈刺激味觉、增添整体色彩,
必须要有但多了会破坏口感、也伤身不宜多吃。
交叉步拧不能用于接发球,
对方摆短时来球的旋转较低、可能冒高,
但对方发球过来弧线都会控制低、有旋转变化,
若以踏交叉步的方式冲上去搏杀拧球,
就几乎没什么入球率。
那么为什么马龙要用交叉步拧球?
为什么不是像大家一样先踏进去再拧呢?
踏进去不是更可以很稳定发力吗?
拿林高远这几个例子:
https://youtu.be/gFmtCYopbE4?t=109
https://youtu.be/gFmtCYopbE4?t=185
林高远这两球的范例就是很明确地,
先踏好之后稳定发力,
不但可以准确看着球发力和控制落点、
假设对方回击也能妥善衔接下一版。
那为什么马龙不这样踏?
这样拧不是更好吗?
因为,
先踏进去是建立在预判到短球机率很高的前提,
假设这一球对方有很高的机率给长、少机率给短呢?
先踏进去结果对手给长球了,
自己二次启动让位去拉,
那么拉球的质量也很难高,
稳拉的情况下只能进入到五五的相持,
甚至可能会被对方算好反拉。
一般来说预判通常都会做至少两个顺位的准备,
比方,
第一顺位准备长的要正手抢冲,
第二顺位准备短的要劈长。
或者
第一顺位准备短的要拧球,
第二顺位准备长的要两面拉。
但是,
但是,
但是,
如果有人说我第一顺位准备长的要正手暴冲,
第二顺位准备短的要发力拧,
这个在重要赛事中,
就会是非常不合理且不理智的设定。
为什么?
因为,
以短球的弹跳轨迹,
能让你妥善击球的甜区相对于长球来讲小很多,
也就是能让你准备好的时间、能调节的时间比长球少,
如果你在外面第一顺位先准备长球,
第二顺位就没有时间可以先踏进来站好再发力拧了。
比方林高远的这球
https://youtu.be/gFmtCYopbE4?t=333
他第一顺位是准备反手发力拉长球,
结果来球短了,他二次启动上去,
能让他调整的时间只够他使用劈长了。
可以看到在同样区域,
反手拉和反手拧站位也差异不大,
仅仅是一步的前后距离而已,也不够时间去发力拧,
那么假设今天准备的是正手爆冲,
预先有全台让位准备的时候,
今天来球是一个短球,
还有可能调整身体站位重新踏上去站好再拧吗?
就算真的让你踏上去了,
要嘛失误,
要嘛那球拧不出质量被打回头,
然而被打回头因为你的移位在匆忙中调整,
后续衔接也会被动。
所以当你第一顺位是这球对方接过来有可能长,
我要准备有侵略性的抢冲。
但是我第二顺位也不希望短球只是稳稳回过去,
那要怎么办?
那就是搏杀
怎么搏杀?
踏交叉步冲上去,
顺着身体的势可以发力,
也可以赶上很短的甜区时间。
可是这球就有点像正手爆挑,
线路比较死,线路通常会顺着发力方向打,
那么打了几球会很容易被对方看穿线路。
因此这是不能常用又很高阶的技术。
马龙用出来还用三次,
真的有吓到我。
我本来想把我想讲的一次写完,
但篇幅好像太大,
而且平常忙,
不分段会拖稿太久搞到自己写不完,
所以我可能分多偏一点来写。
我们下一篇再来谈谈接发拧球这个环节,
以及还有控制中拧球、第三板拧球。
谈完之后再来谈这两场马龙在衔接时的战术。
以及节奏运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