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iamred (红小鬼)
2022-04-24 17:41:34依网页公告备份
※※※
120分钟。
一、国字注音: 请自行标号,仅写答案(10%)
1. 斩将“ㄑㄧㄢ”旗
2. “ㄏㄨㄟ”名城
3. 山“ㄐㄧㄝˊ”藻棁
4. 伯壎仲“ㄔˊ”
5. 𫗦糟ㄔㄨㄛˋ醨
6. 教“猱”升木
7. “惸”独鳏寡
8. 寝“苫”枕块
9. 乘“轺”建节
10. 跋胡“疐”尾
二、请根据甲、乙、丙三篇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5%)
(一)请比较甲、乙文中提及陈涉的目的为何?(5%)
(二)甲、乙文所提陈涉和整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主题有何关联? (5%)
(三)丙文中阐述苏东坡对贾谊的看法与评论及贾谊的生命际遇,你会如何引导
学生面对生命的课题? (5%)
甲 、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
,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
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丘迟〈与陈伯之书〉)
乙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倔起阡陌之中,
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
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贾谊 〈过秦论〉)
丙、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
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有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
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观其过湘,
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卒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
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
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
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
其以此哉!
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
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仅其所发哉!(苏轼〈贾谊论〉)
三、根据引文,回答下列问题。(25%)
(一)依据标点,翻译下列文句(10%)
暱暱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羣,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溼
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听颖师弹琴〉)
(二)请说明如何进行本诗的教学?( 15%)
四、命题设计: (25%)
依据甲、乙二文,设计学测国综试卷的单选混合题型,至少包括一题单选题及一题非选
择题。须附上配分、答案及解析,以及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完全给分、部分给分、零分
)。
甲: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
,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
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
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
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
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
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孟子告子章句上)
乙:
一九O六年,在上海澄衷学堂,一个十五岁的学生热爱知识,而且关心时事,积极参与
各种活动,他是学校内很多学生社团像自治会、集益会、讲书会等的发起人或负责人,也
当过班长。曾因班上一个同学被开除,他以班
长的身分向校长提出抗议,结果被记大过一次。
有一次,他在自治会演说,题目是“论性”,他反驳孟子的性善主张,也不赞同荀子的
性恶说,而认为王阳明所说的“无善无恶,可善可恶”才是对的。他特别提到孟子所说的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是违反科学的——当时正在读英文版 The Science Readers 的他活学活用
,在演说里指出,水的性质是保持水平,水会向下流是因受地心引力影响,而高地的蓄水
塔则可让自来水管里的水向上流;如果人性像水,那么应该是无善无恶、可善可恶的。所
以孟子错了,最少是做了不恰当的比喻,王阳明说的才比较有道理。
这样的演说很受同学们的欢迎,而他也很得意,所以后来又以“慎独”及“交际之要素
”等为题演说,将自己的思考心得与同学分享,并训练自己的口才。
他就是后来倡导新文学运动,并成为世界知名学者的胡适。胡适在澄衷学堂的时间虽然
只有两年,但却是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使用“
胡适”之名(他原名胡洪骍),而这个“适”
就是来自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名言。当时的他深受严复所译《天演论》
及梁启超“新民说”的影响,有着满腔想要“振衰起敝、救亡图存”的热血,他在澄衷学
堂里的活跃,可以说就是这种热忱的表现。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敢公开反驳孟子,显示胡适对权威的无所畏惧,但如果因此而认为他
鄙夷传统,那就大错特错。事实上,在当时的日记里,胡适不仅记载了那次演说,更在其
他页面抄录很多他所读到的古圣先贤的名言警句,他是个认真看待并热心学习传统的学子
,而对传统提出批判,正代表了他的认真与热心。(王溢嘉〈用科学反驳孟子〉)
五、素养导向课程设计 : (25%)
联合国为地球永续发展,于2015年订定涵盖经济、社会、环境面向,规划17个永续发展
目标,期盼地球在人类的努力下能永续发展。请从108课纲建议15篇选文中挑选一篇,结
合上述SDGs中一项发展指标作为国文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完成一份素养导向的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内容须包含:(一)课程核心目标 (二)对应之核心素养能力指标 (三)文本核心
概念 (四)学习活动规划 (五)学生表现任务及延伸阅读规划。
课程设计可参考下列三项图示:
图一、108 课纲建议之高中国文 15 篇选文篇目
图二、108 课纲核心素养之三面九向
图三、SDGs17 项永续发展指标
(表格难以复制,请自行查找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