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学年度板桥高中第1次教甄国文科试题
共五大题,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成语解释:请写出下列各题成语的原义与引申义。(10分)
1.告朔饩羊
2.出尔反尔
3.惨绿少年
4.难兄难弟
5.率尔操觚
二、阅读下列二文,说明各自的含意;并比较儒家、法家对于“法”的差异。(20分)
甲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乙
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
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
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韩非子˙五蠹)
三、赏析下列二文,并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说明什么是“文学”?
2.根据下列二文,请设计两堂课的讨论课程,包含讨论问题、能力指标、如何引导学生思
考与评鉴标准。
3.根据下列二文设计一则情意感知题,须包含引文与题目。
甲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
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突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
但事实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水边的白杨树
,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
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
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
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
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
?事实上没有一个是完全的现实,两者必须相互映照、同时存在,没有一个孤立的现实。
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
,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
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你: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
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你如果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杨树,而不知道有水里的白杨树的话,你做出来的价值判断
很可能是一个片面的、单层次的、简单化了的价值判断。(节录龙应台﹤在迷宫中仰望星
斗﹥)
乙
待补(节录张惠菁﹤比雾更深的地方˙自序﹥)
四、根据下列二文,设计新式混合题组(至少包括一题单选,一题简答,分数自订),选
择题须有答案、解析、评量指标,非选择题须有参考答案、评分标准。(25分)
甲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乎枯淡
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
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
也。(东坡题跋˙评韩柳诗)
乙
“平淡”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的一种重要的艺术风格。苏轼对“平淡”的认识见于他对陶
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苏辙的《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中记录了苏轼对陶渊明“枯
淡”诗风的批评:“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
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苏轼还在《评韩柳诗》中
进一步论述了陶诗的“枯淡”风格:“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
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在苏轼看来,陶渊明诗的“枯淡”美就
体现在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审美效果上。从表面
上看,“枯”、“质”、“癯”与“膏”、“绮”、“腴”是两组截然相反的美学概念,
但苏轼却认为陶渊明诗歌将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融合在一起了。“质”和“癯”是外在表
现,“绮”和“腴”是内里蕴含的趣味,从而达到了外表质朴、内里丰腴,“似淡而实美
”的审美效果。
针对如何处理“质”与“绮”、“癯”与“腴”关系的问题,苏轼在《评韩柳诗》中说:
“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
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显然,苏轼是不赞成“中边皆枯淡”和“中边皆甜
”的。这二者分别指的是什么呢?如果结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创作来看,“中边皆枯
淡”应该是指钟嵘《诗品序》中所说的“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而“
中边皆甜”则是指当时兴起的过度注重雕琢修饰的诗风。前者因缺乏诗歌艺术应有的美感
而显得“枯槁”,后者则因为过度修饰而破坏了“平淡”美。根据苏轼的理解,“枯”、
“质”、“癯”应属“边”的范围,指的是陶诗的平实质朴的外表——日常生活化的景物
、白描式的描写、朴实无华的语言等;“膏”、“绮”、“腴”则是“中”的要求,是陶
诗用字精准、对偶巧妙、暗合格律、用典自然等特点的代名词。陶渊明诗区别于同时期诗
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承玄言诗之余绪却摆脱了说理诗“淡乎寡味”的弊端,处于
追求华丽修饰的风气中却以“平淡自然”独树一帜。所以,只有像陶渊明一样做到“质而
实绮,癯而实腴”,才是真正的“枯淡”。
五、请根据新课纲所订古文15篇为范围,结合“三面九项核心素养”,挑选高一至高三任
一年段,设计12小时的微课程。(25分)
注意:
1.至少须包含2项核心素养
2.内容须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大纲、能力指标、教学活动内容、预期成果等项目
3.可结合其他选文
案:核心素养有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