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幸可以顺利上榜
几经考量,决定还是将准备教甄的心得分享出来。
===========================================
* 经历:
96.9-100.6 台大生命科学系
100.9-103.6 台大生态演化所 & 台大教育学程
103.9-104.2 台北市公立高中实习 & 当兵
104.2-104.7 台北市公立高中兼课
105.8-107.8 台北市公立高中代理
104年教甄 初试:1/7 (复试:茎的构造与功能)
105年教甄 初试:3/10 (复试:专一性防御,光合作用,动作电位与神经冲动)
106年教甄 初试:0/4
107年教甄 初试:4/6
复试:基因表现的调控,以大分子的合成与分解说明胞器的构造与功能
血压的调控,化学渗透磷酸化 & 显微测量
===========================================
* 教程 & 实习:
所有规划的考量,目的都是要让我在30岁前考到正式教师。
因此势必要一边念研究所,一边念教程,时间调配上有很大的压力。
三年过后,虽然研究还不够完整,但还是决定按照计画到学校实习。
实习期间,我给自己的要求是 "把自己当成正式教师"
最感谢指导老师们都很愿意给机会让我尝试,让我累积不少实战经验。
而实习学校期末的模拟教甄,也推着我先完成最初版的备审资料。
===========================================
* 教检 & 替代役:
实习结束后,立马接到兵单,教检考试一个礼拜前要入伍,
意识到只有一个月可以准备,新训期间应该是不可能念书,
事实证明也不可能,都在救援恍神、不会对脚步、搞错指令的临兵。
我的读书方式是写五年份的考古题,然后找出常考的概念优先作笔记。
其余的参考书籍,要看考生们各自习惯的编排,建议自行到书店翻阅。
切忌买了一堆书,然后又都看不下去,我会觉得有点浪费...
以我个人的状况来说:我专书只有挑心理学念,因为觉得是各科的核心。
陈家阳那三本厚厚的,我则选择把他当成参考书跟睡前读物。
念书时间则分成早上、下午两个时段 (各3小时),晚上则休息
最终教检以 7X 通过 (洒花)
===========================================
* 代理 & 教甄:
代理时期,我还是把自己当成 "正式教师" 来看,
所以举凡校本课程、特色选修课程、探究与实作都有一定的成果,
无形中累积了不少资历,让自己在教甄场上教能够显现出自信。
教甄准备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两项关键是:读书会、稳定的心情
读书会除了聊天、情报收集,最重要的还是非选题作答与迷思概念的讨论。
上学期分工整理常见迷思与考题,自己写选修生物的板书稿
下学期则练习笔试速度 (要求一个小时写完题目),教甄季开始后才加入试教练习 。
读书会以实力相当,能共同分享资讯不藏私为主,故人数不宜过多 (我们是3人)。
除了共同的练习,大家各自有一套笔记和常见基本试题的作答方向与模板。
建议大家找资深老师帮忙看作答内容,一方面帮忙挑错,一方面也帮忙看如何重整架构。
笔试的配分,通常就是你可以在这题花的时间,所以作答架构也要依此调整。
另外,针对不熟、常写错的内容 (e.g.激素,连锁互换计算),自己要有对策。
针对英文名词解释,整理课本后面的名词索引,不熟的抓下来拟答,做成表格考前翻阅。
针对其他英文试题,我是吃老本,但切忌对英文试题赌烂而不去准备,
外文资料阅读能力对于素养试题开发、课程设计、科学新知接收都很有帮助,
备课时有时候翻翻原文书,上网找paper参考,技能level还是可以提高。
复试准备部分,我建议找资深老师帮忙看试教,这是修正最快的方式。
今年我终于鼓起勇气找科内老师帮忙,找到不少盲点,收到很好的成效。
试教内容的安排我则会思考:为何要这样上? 我要处理什么问题或迷思?
觉得这样比较能展现架构,专业问答的题目也比较容易预测。
最后,如果分析今年突破的另一项关键,
我觉得是"能自我察觉状态的波动,并随之调整以稳定心情",
意即感受到 "后设认知" 的三阶段,计画、监控、调节,一直在进行。
无论是寒假的新西兰自助,考试期间的垃圾食物炼法阵,还有多次找师长朋友咨询,
都是让自己专注,但却能比较放松去准备考试的调整方式。
==========================================
一路走来,我真的觉得运气很好,实习、当兵、兼课代理根本就是无缝接轨XD
让我能够达成最初的目标,现在则在台北接受新的挑战。
过去在这个版上、教学现场都获益良多,希望这个分享也能帮助到人。
如果有考试准备相关的问题,也欢迎来信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