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如何净化记忆?

楼主: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4-07 10:50:33
整理了几个教材,于心与本性之间的关系,但能有更深入的启发。
1.《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一乘即是一心,一心生万法,万法归一心,故曰一乘。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万法生灭,觉心不动。
犹一水起万重浪,万重浪是一水,浪有起伏,水性不动,既知水性不动,浪何尝动?
一乘缘起,即性起也。性起者,起而无起,无起而起,犹浪起伏宛然,水性不 动湛然,浪
即是水,水即是浪。故知浪为水,则起而无起。知水为浪,则无起而起。
既是一乘,故起止皆是自体。
一切法无非缘起。故一切法各各界别不同,所以 称法界。
缘起则无性,无性则无界,故法界无界,无界法界,分别而无分别,无分别而分别,此是自
体法界义。
大乘二乘缘起,即三乘缘起。
三乘缘起与一乘缘起不同,三乘缘起,缘来则聚,缘去则散。
一乘缘起不然,缘来不聚,缘去不散。
何以故?
一性常泯,万相俱寂故。
所以三乘缘起,聚则离于断过,散则离于常过。故曰但能离执常断诸过。
此宗一乘缘起不尔,一即一切,无过不离,无法不同。
犹一水即万重浪,一起 一切起,一伏一切伏,故无过不离,无法不同。
2.《六祖坛经》:
僧智常。信州贵溪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
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峯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
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
本性。
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
对曰:见。
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
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
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
3.华严经-金狮子章
https://youtu.be/v93jyh3TgIs?t=2621
4.妄尽还原观
https://youtu.be/v93jyh3TgIs?t=5690
透过六根法门观识去顺藤摸瓜,从:性<-心<-根<-识 这样逐步往回追。
一开始发现这些东西的时候,觉得住在这里面真的很好,世间的是非太麻烦,跟人说又真没
几个人听得懂,真想就干脆这样一辈子算了,完全不想出来,。
但是时间久了就开始想,既然以前这些根、识、六尘都是由本性起心而用,都是同一个体,
那凡夫之用不就即是佛之用?而且把自己永远绑在一个地方,要怎么三界神通自在?也太窝
囊了!
就好比过去我们演狗演久了,就以为自己是狗。但仔细一想,其实就是用人的技能来演狗而
已,不是吗?如果不是人本来就有的技能,你要怎么拿来演狗?
这里的人比喻的就是你本来的面目,狗比喻的是迷在三界六道时的角色。
《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诸佛悉了知,一切从心转。
过去观修时就像因式分解,从:性<-心<-根<-识,逐步追回源头。
但是可不可以回到源头后,从:性->心->根->识,再起“相”“用”?
当然可以。
但是这时因为我们清楚知道一切由性起心而造,从来不离本性,而这个本性也不是因修或不
修而得,因为本不生灭。
从没离开自己的身心,就像一直都在同一条船上,一个站在船头看船尾(性->心->根->识),
一个站在船尾看船头(性<-心<-根<-识 )。
高兴要在船上往回走或是往前走当然都可以,且自由自在。
知道了这个“体”之后,在“相”、“用”上自然就能自在,应当下时空所需、众生根基所
需而“现”。
利用人性演演戏来帮助他人成长,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虽然分别性、心、根、识,但其实不二,就是一而已,只是为了分别在相用上的差异。
搞明白这个“体”,就算你不拿经文来讲,生活中一花一草、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拿出来举例
,并且以经解经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了,就看你有没有兴趣再花时间去深入研究经典而已。
既然识本心,那就该学法了。
是时候用心去“如来藏”上下工夫,待气脉明点成就后再回来研究这些也还不迟,就像火与
光之间的关系一样,有火必然会有光。
自然会大明起来,照亮周围的人。
实修很重要,如不透过体道于身来真搞明白这个“体”,很容易会变成用大脑、识心去修,
变成用识心去理解。
从言行可以观察出,这类人讲出来的东西常常会有矛盾、不圆融之处,甚至常常曲解别人意
思、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因为自己升起障碍障了自己的目。
就像虽然都是修,并且都有一定的量,但是在质上会有差别。
好比用砂煮饭,煮再多、再久依然是砂,不会真成米饭。
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
在质上不真,所以智慧才没开。
※ 引述《barnesmoon (可)》之铭言
: 大家好~
: 佛法谈的识,换言之就是“记忆”吧。“转识成智”应该是指将“记忆”化为智力施加作
: 用的对象,也就是将记忆“知识化”。这种知识化,不同于一般透过语言或符号(数字、
: 图案、符码、卦象等等)等等载体所教导、学习、改进、创新的知识内容,将之“编程”
: 于个体的心智,而是用智力的直观,(观智?),将有相的记忆自程式中“解编”。这种
: “解编”就算是“净化”了吧?因为有相记忆已成无相知识,有相记忆的储存器是适应
: 因缘的方便,无相知识是无可言说的秘密(神秘)所保存的,吧?
: 观智,应该是没有主体的吧,就像理解数学算式或读佛经一样,都是主体不明的状态。
: 请大家批评指教~~
作者: barnesmoon (moonbarnes)   2023-04-07 22:30:00
我按照顺序来回应1.水与浪的比喻,也就是透明跟波动。透明无物是空波动是色察觉透明,接纳波动,这样可以在各种法界中通行无碍法界,是3D、456D世界之类的吧,以及无限平行宇宙XDD后面谈到大乘二乘和一乘的差别。这是在谈有体系的教团必然会有的过失因为是有为的。 一乘则是不从有体系的教学入手,直接从机缘上给予启发吧?2.这就很金刚经了。都跟学生明说了,学生还是不通,因为还误以为要学到什么才是学习3.我承认我喜欢有智慧的美女就酱XDD饥来食饱困来眠,我都看完了,但想睡了,先这样
楼主: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4-09 15:47:00
随喜
作者: barnesmoon (moonbarnes)   2023-04-09 20:56:00
今天在工厂看到小学同学的名字,想起她小学时的模样她家、和她妈。我和她不熟,但托儿所读同一间、小学又同班两年。我记性好,没有忘记然后我就知道我恨不下去了。我不是过去的我,也不是现在的我。恨不下去了。这真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