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ony577 (双姓:《姓名权》平等!)
2025-01-15 17:26:13※ [本文转录自 elderly 看板 #1dXtykZt ]
最冷瞬间还没到!泡汤6招防心梗、脑中风、猝死:千万别迷信“冷热泉交替”
2025-01-13 13:41 联合新闻网/
今周刊
文.郭美懿
强烈大陆冷气团袭台,全台有感降温,1/12晨本岛平地最低温为新北市石碇摄氏7.5度,
金门县金城镇则出现4.9度低温。不过,台大大气科学博士林得恩示警,最冷时间还没到
,“今晚至明晨,冷干加上风寒效应,将是这波冷空气达到巅峰的时候。”气象专家吴德
荣更直指入夜强辐射冷却发威,不排除出现5度左右极端低温。
天气冷飕飕,许多人选择泡汤来暖身御寒,不过剧烈温差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风险,在喜
爱泡澡、泡汤的日本,每年就有1.9万人因“热休克”丧命,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交通事故
。医师建议,民众泡汤应先适应水温、且控制在40℃左右,时间则不宜超过30分钟。另外
,处于高温环境也会加速水分流失,应适时补充水分,才能安全享受泡汤乐趣。
所谓的“热休克”,是指人体从室温较低的更衣室突然进入浴缸内,容易因剧烈温度变化
导致血压巨幅波动,进而引发心肌梗塞等。日本每年因洗澡时引起“热休克”死亡人数高
达1.9万人,尤以60岁以上熟龄者是热休克的高危险群,去年12月骤逝的《情书》女星中
山美穗,就疑似因泡澡引发热休克而辞世。
花莲慈济医院预防医学中心医师黄亮凯指出,当身体进入高温的热水当中,会使血管扩张
,血液流向四肢,造成心脏和脑部的血流供应相对减少,对于供应脑部血流的颈动脉有狭
窄、或心脏冠状动脉部分阻塞的患者来说,可能因瞬间血液不足而增加脑中风或心肌梗塞
的风险。
除此之外,从高温的温泉水中离开,突然进入冷空气时,也可能造成血管急速收缩,造成
脑部或心脏血流瞬间下降,甚至引发血栓,带来猝死危机。所以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建
议先向医师咨询后,再选择合适的泡汤活动,而病情严重者,更是不建议泡汤。
黄亮凯建议,民众进入温泉前应该先适应水温,水温则控制在40°C左右,时间不宜超过
30分钟,并避免浸泡超过心脏部位,若有头晕、胸闷的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水池。
另一方面,处于高温环境中会加速水分流失,可能会造成脱水或血压波动,所以泡汤过程
间应适时补充水分。值得注意的是,国外电影常出现一边泡澡一边饮酒放松的画面,但其
实饮酒或服用安眠药、血管扩张药物等,都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或过度放松,增加溺水或跌
倒的风险。
而血管不好的族群则要多加注意,如糖尿病患者和年长者,建议不超过15分钟。他也提醒
,最好避免单独泡温泉,结伴同行才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协助,并注意避免因站立或换姿
势造成血压剧变,防止昏倒或意外。
过去曾有都市传说,认为“冷热泉交替”——泡完热水再冲冷水,交替可以训练血管强度
,但这行为早被医师打脸“是谣言”!因为极端温度会对身体周边血管造成过度刺激,造
成血压突然飙高,可能会有适应不良的问题,严重可能会引起包含“主动脉剥离”在内的
危急状况发生。
花莲门诺医院心脏血管内科医师陈翰兴指出,泡汤应避免“冷热泉交替”,以免过度刺激
心脏血管,水位也不要超过心脏,最好每次约泡10分钟就起身休息一下。
如果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疾病,但又很想暖暖身,建议可以“足浴”替代。另外,民众在家
冲澡、泡澡也要注意,避免浴室内外温差过大,擦干身体、穿上衣服后再走出浴室,降低
血管因温差波动的不正常收缩。
安全泡汤6原则
1. 泡汤时要结伴同行,勿单独泡个人池。
2. 每次泡汤约10~15分钟,若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浴缸。
3. 温度勿超过40℃、避免冷热水交替。
4. 泡汤后勿太快起身。
5. 泡汤前后都应喝足水份,饮酒或吃饭后隔1.5小时以上再泡。
6. “渐进式”进出温泉池,下肢浸入水中,适应温度后再逐步浸泡全身;离池时也应先
露出上半身,等待3~5分钟,确认无不适再完全离开。
延伸阅读:
本文授权自今周刊,原文见此。
https://udn.com/news/story/6839/84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