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那些独处时光

楼主: trblover (多父午)   2016-01-10 21:16:32
不晓得是有意无意,这几年总会在团练前到附近的咖啡厅去稍坐。
头几年,因为交通的选择,总会比团练时间还早个三四小时抵达,很自然地就近寻间感觉
舒服的店家进去消磨剩下的时间。读读当周进度剩下的书目,或是写写东西。那阵子很多
字都是在那段时间里完成的。
当时那间位于医院附近二楼的咖啡厅,犹记得光度偏暗,装潢色调是暗棕色透点暗红,我
不太清楚那种颜色叫什么,可能查过后来也忘了。背景总是放著搞不清选择逻辑的古典乐
,久了,我私以为比较适合室内乐那种重奏曲目的,在那空间。
店铺老板自己有在烘豆子,咖啡的选择也相当多样,不过我不常在那遇见老板,大多时候
都是老板的女儿在营运著那个二楼店舖。
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怎么开始,偶尔会跟老板女儿有一句没一句的瞎聊,印象比较深
刻的,好像当时我在看某本俄国作家的书,然后女儿问起,说道最近正在读《罪与罚》,
而刚好那阵子我刚读完它,就开了话题。
地理位置的关系,那儿经常有外国客人,有个胖老白人是这儿的常客,他跟我一样都是独
自前往,因此我们经常在吧台比邻。他或读英文日报或跟吧台女儿聊天,聊台湾的政治聊
各种事情。我则利用那个时候假装看书,实际上专心练英听。
这里的吧添德人数不多,我印象中忙的时候加上女儿最多也就三个人,但三人在狭小空间
里的技术跟流畅动作的表演,却是我那时的私房剧场,非常好看。那成了我后来到不同的
咖啡厅或有吧台的店家时,会不觉停下手边动作静静观赏的演出。
去那的日子除非乐团加练,不然时间总是固定的。岁月推移,除了女儿,也渐渐地跟另一
位熟识起来,后来也借了对方一本书。当然,那也是没有再回来了。
印象中,是女儿跑去澳洲看大满贯的那阵子开始跟罗有些来往。相较于女儿,也许是后来
发现彼此都是苗栗客家人,老家其实就在隔壁村,又是相同星座等等的相似,渐渐地她把
我当成自己人,偶尔还会帮我续杯,或干脆请我喝另一杯完全不一样的,或者她觉得她今
天在泡的时候“心情没有很好,所以一定泡得很难喝”等这样的理由为由,赔偿我另一杯

后来聊的一些事情,还有这间咖啡厅的各种记忆,成了我学生时的一部作品里头的细节。
我以为于我来说,那是记得这个地方最好的方式。
后来不是学生了之后便没有再参与那个乐团。
当然,咖啡厅那也是没有再踏进去了。
会想起来或许是从去年开始,我又在目前参与的乐团附近找了间咖啡厅,又开始了那种团
练前的独处模式。
这间咖啡厅跟前面描述的所有一切完全倒反, 厅里几净明亮,极简装潢米白色调,背景
是文青软绵绵音乐,但通常小声到你听不到,只有在你上厕所时你才会在厕所里听到现在
放的音乐。那时私想,这也太日本美感,是有读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还是《刺猬的
优雅》?才会懂得如厕时该这么搞?另外,他们的饮料选择虽多,不过咖啡品项很单纯,
它们好像没有自己烘豆,但却卖著许多日本米,供餐选项还是日式饭团,甜点师傅也是个
法国人。
这中间的巧合穿插实在让人不能不与之联想!
不过当我怀着这样惊喜的心情回到座位上,冷静下来之后......嗯,这一切肯定都是我的
错觉。
美好的幻想是好,但过度期待还是太危险。
吧添德的人数超多,媲美麦当劳,相似的是,都只有一个男的,其余全是文青妹子,或现
场氛围让她们看起来像文青妹子。而因为女孩多,所以像极初学会飞翔的麻雀,一聚一聚
黏腻,倒不吵杂,却显青春。摆设餐点时犹如作画,仔细优雅,相比过去在客量庞大的咖
啡厅工作时的出餐手速回忆,女孩们简直像在对待琉璃精品般动作轻柔易碎。
那像是能剧了。
待在这的时间还没有以往二楼来得长,记忆也不悠远,还没想到要细细观察它们,但还是
断断续续开始了某些工作。
向晚时带上如果放手便会吓人一跳的厅门,与那有时眼神深邃得好像经历过一些什么的女
孩微笑道别(或我自以为我微笑但也许她不这么想),抬眼望见高楼层的住家,一整面墙
的原木书架,柔和的鹅黄光度,极简的空间装潢,圆润的照明设计,色调统一,阳台仅侧
一盆观赏矮木。
那些原本预计完成而又未完成的落后,也盖不了此刻的舒畅愉快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