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关于诗的一点干话:总结 3/3

楼主: searenata (HauSiaulism)   2023-04-11 01:16:42
#诗意和有的没的
其实何谓“诗意”在前文已有带过,但这个词的分量似乎又不能仅仅带过。如同“诗情画
意”一词的意思,诗意本身就是一个等待填补的词汇,也就是“对某些美(或思绪情感)
的形容或代称”。
声音诗、影像诗、电影诗、多媒体诗、符号诗……近现代这样的产物,其实可以说是把“
诗情画意”的概念从形容事物转为拿来创作,这之中不乏确实表现出“诗意”、能创造审
美体验的作品,但有的也只是藉“诗”作为一种艺术、菁英文化的代表来拉抬身价,或假
托为跨界或跨媒材创作而已。
终究诗意和何谓好诗,完全是看脉络的,包括社会、文化性的和文本构造上的,还有作者
和读者的主观经验,以及由前述要素衍生的价值判断。在脉络决定的前提下,好诗可以有
相对清楚但武断的界定方式,就是权威意见和得到多数人喜爱。缺乏共识的情况才需要讨
论好诗不好诗。
诗始终是人类社群中的文化产物,诗的自由,或现代自由诗的“自由”,并不如一些人所
以为的“诗人是命名者(namers)”,代表诗或诗人在自我定义上享有绝对性的权力,而
是需要社群的认可——类似于物种分类学的命名——命名者凭借公开、受检验的努力和实
绩(也许再加上某些妥协)而被认可,或者失败。自由仅仅代表着他人不太规范你非得如
何如何,而不是做什么都会受到认可。
那,讨论所谓诗观或者好诗与否有意义吗?
所谓“传统”带给当代的诗的,并不仅是窠臼与侷限,往往也有久远而庞大的资产;只是
继承状况要看各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所谓“前卫”在脱逸于传统束缚的表象下,往往
也是受益于传统遗产的消费者——至少毫无疑问,是整体文化累积的消费者,甚至可能仅
仅只是消费者。
谈论这些事情有没有意义,也许就在于它们能否成为未来的资产,或者负债。
#关于诗的一点总结
基本上个人对诗的定义就是:
‧借由语言文字表现了美或某些趣味
‧某些人对这样的价值判断有共识
作为最古老的文学艺术形式,及承袭由贵族、知识阶层掌握的传统,“诗”在现代仍常被
认为具有特别的地位;尤其是知识阶层的因素,可能是“诗”有时比起“画”显得更为崇
高的原因,因为画家等艺术家在近代以前往往会被视为工匠,虽然文学也一直有被认为无
实用价值的议论,在部分时代与地区的上层社会也未必被视为真正要紧的教养。
比起华文圈,诗和歌——或声音——的关连在现代欧美(乃至日本)还是比较紧密,没有
真正断绝,Bob Dylan这样的歌手才会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被认肯为“经典的文学创作者
”。
除了华文所承袭的汉文“诗”早已文人化、完成诗乐分离的演化外,汉文本来就是一种跨
不同语言、具文言分离特质的“帝国书写体系”,现代华语文的发明也极为人工,实际上
是帝国书写体系的更新版本,这对现代华语文学和语言声音的关系进一步造成了裂痕。相
对的,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和民族语言的文学发展密不可分,同时兴盛的“古典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也不乏以诗入乐的作品;虽然细究起来,语言、文字标准化的过程一定
会贬低、牺牲“地方语言”,但规模和东亚帝国实在不可相提并论。
欣赏诗和其他艺术一大半是文化性的事情,跟数学一样没学会就是不会,然后就是基本感
官还有个人性的体验经验。有的艺术作品就像跑得快长得壮跳得高ㄐㄐ大一样很容易明白
它厉害在哪,但也不是每个人都会觉得那有什么了不起的。就像听人品酒,可能会说酒有
什么覆盆子、鱼子酱的气味,你不知道覆盆子、鱼子酱是啥就会觉得在讲啥滫;亚洲人可
能觉得酱香味很棒,而欧洲人普遍觉得这是腐败的味道;有人喜欢泥煤威士忌有人受不了
,还有人根本无法接受烈酒,甚至连工业啤酒都觉得太苦,基于不同的社群文化和个人经
验就是会有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可能无法化解。
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观赏艺术这件事并不特别“深奥”,就跟看球赛或电玩竞赛一样,通
常持续看下去就会懂,怎样是好看的比赛怎样是杰出表现;这有时还需要学习和一些个人
经验,你可能会跟其他观众交流想法,而知道一般的标准是怎样,主流的看法是什么,甚
至产生自己的观点。当然,天赋也会有影响就是,虽然天赋跟经验、素养很难区别,但天
赋的影响不能忽视。
所谓深度往往来自于一些没路用的知识,比如你知道这个技巧的难度,这个选手的经历心
路历程等等,但这些东西大多只在这个领域内有价值,除非这是一个非常普及的领域,会
让人误以为人人都该知道;现在“诗”因为和日常语言的关系非常密切,却又仍有上层文
化的定位,菁英与大众日常两种性质的矛盾常衍生一些奇怪的争议或误解。
事实上,比赛的技巧拿到赛场外多半都是没路用的东西,作画的技术在作画之外也是没路
用的东西,“诗”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不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