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odawa (jodaway)》之铭言:
: ※ 引述《icrose (嗯,咳咳)》之铭言:
: : 根据王晶在访谈节目中的观点
: : 辉煌一时的香港电影下坡路,是从济公和大话西游的惨败开始
: : 台湾投资商对香港电影失去了绝对信心,希望给香港电影盖上1750万港币的购买上限
: : 双方都不满意,谈崩了以后,台湾转而放开了美国电影的进口配额,从一部八个拷贝上升到了100个
: : 直接断了香港电影的后路
: : https://v.douyin.com/N7gqFLd/
: 记得多年前曾经参加了<<甜蜜蜜>>在台湾好像院线重播的电影会吧。
: 导演陈可辛还有来讲谈
: 当时他就说,获得各界高度赞赏的<<投名状>>,其实是赔钱的。
: 赔钱原因就是因为,高估了台湾的票房。
: 他说,香港700万人口,台湾2000余万。
: 中国大陆可能占一点 (是不是当时是不是有政策条件限制? 我已经忘了)
投名状在大陆院线上映了。
但观众对港片的欣赏习惯是固定的,被徐克的武侠重新定义过的
把投名状当武侠片看是个误会,其实是个战争片,所以接受起来有问题
陈可辛的投名状现在口碑是逐步逆转的
投名状作为新港片早了五六年,陈可辛也是文艺片导演,从来不是纯粹商业导演
之后五六年周星驰 林超贤 徐克也都以导演身份帮助大陆电影取得二十亿 三十亿 乃至四十亿的商业片成就了
: 至于欧美海外市场,他说在西方眼中,这种中国古装、武侠片,
: 都是中二屁孩才会来当功夫片看,一般人不会来看。
: 东方片在他们眼中就是这样的。
: 总之他的意思就是,台湾的票房是很关键的。(人口是香港3倍余)
: 投名状,应该说是港片中巅峰之一的作品也不夸张了。
: 不过是亏钱的啊!!
: 只能说,电影终究是仰赖商业市场。
: 就算拍得再棒,没有赚钱,又能撑多久?
: 这样来看,也就是当时的华语片总市场决定了电影的成本,
: 市场不够大的情况下,要持续拍大成本的大片是不可能的。
: 美国的片能卖到美洲、欧洲、亚洲,但华语片主要只能卖两岸三地。
: 无法拍大成本的片,那就只能拍中阶成本片,可是欧美的片又进得来,
在疫情前。大陆一部动画片,比如魔童降世就可以达到四五十亿的规模
中国电影进入鬼吹灯 科幻 战争片的高成本片的新时代
在此之前。还是成龙在九十年代的尝试和04年周星驰的功夫
港片以小成本的的快节奏来吸引观众
其实这种小品类的片子真的在互联网前时代,是很好的消费标的。在互联网时代。还是那些类型。其实在这个时代是注定被淘汰的
看看近二十年的港片。在艳照门之前的余晖时代,就已经几乎只剩下了购物狂 减肥狂 选择恐惧症 恨嫁这些城市男女的无病呻吟。
之前的香港电影,是靠家庭伦理喜剧 武侠片 江湖恩怨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脉络做充实
才能更亲近华人观众
除了张柏芝独撑的香港现代喜剧,杀破狼这种基本只剩好勇斗狠的片子。根本不是中国人欣赏动作片都习惯
如果只是拳拳到肉的动作片,比泰国的托尼贾也强不到哪。甚至比不上
: 以低成本电影 VS 好莱坞大片 那港台电影的竞争优势何在?
: 也许这就是电影市场的现实与无奈吧。
: 不然我觉得很多港片真的很好看阿,可是片商不可能一直赔本拍,
: 演员也不可能一直领低薪,是吧。
: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后来港片越来越多成本较低的片出来吧
: 现在市场怎样就不晓得了...
一个可以驳斥香港电影死于审查的理由就是台湾的影视也在蔡 李 杨等退休远走之后近乎断代,现在的影视宛如重新生长
其实,香港电影就是中国内战后的上海江浙娱乐资本南下
香港电影从来没有和大陆电影届失去联系
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就是共产党资本的国营电影公司的成员
大陆的黄梅调电影也都掀起香港同类电影的追风
邵氏时期的电影,国语,而且明显的中国人的视角去诠释古代题材
共产党的资本在97以后基本合并为银都机构,继承了左翼电影的传承
有底层关怀和人文关怀的电影和电影人,老港正传,关锦鹏,王家卫都得益于银都的大力支持
就算是徐克,周星驰,你们以为90年左右的香港大漠电影热潮,新龙门客栈,东邪西毒,大话西游是怎来的
其实是受张艺谋蜚声国际的红高粱这部片子影响,还有双旗镇刀客。在国产零零漆里也有结尾的模仿
港片从来没有放弃从中华文化本体吸收养分。这种吸收以前还是实时的
香港电影败退于文化断根,好莱坞碾压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