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crose (嗯,咳咳)》之铭言:
: 根据王晶在访谈节目中的观点
: 辉煌一时的香港电影下坡路,是从济公和大话西游的惨败开始
: 台湾投资商对香港电影失去了绝对信心,希望给香港电影盖上1750万港币的购买上限
: 双方都不满意,谈崩了以后,台湾转而放开了美国电影的进口配额,从一部八个拷贝上升到了100个
: 直接断了香港电影的后路
: https://v.douyin.com/N7gqFLd/
记得多年前曾经参加了<<甜蜜蜜>>在台湾好像院线重播的电影会吧。
导演陈可辛还有来讲谈
当时他就说,获得各界高度赞赏的<<投名状>>,其实是赔钱的。
赔钱原因就是因为,高估了台湾的票房。
他说,香港700万人口,台湾2000余万。
中国大陆可能占一点 (是不是当时是不是有政策条件限制? 我已经忘了)
至于欧美海外市场,他说在西方眼中,这种中国古装、武侠片,
都是中二屁孩才会来当功夫片看,一般人不会来看。
东方片在他们眼中就是这样的。
总之他的意思就是,台湾的票房是很关键的。(人口是香港3倍余)
投名状,应该说是港片中巅峰之一的作品也不夸张了。
不过是亏钱的啊!!
只能说,电影终究是仰赖商业市场。
就算拍得再棒,没有赚钱,又能撑多久?
这样来看,也就是当时的华语片总市场决定了电影的成本,
市场不够大的情况下,要持续拍大成本的大片是不可能的。
美国的片能卖到美洲、欧洲、亚洲,但华语片主要只能卖两岸三地。
无法拍大成本的片,那就只能拍中阶成本片,可是欧美的片又进得来,
以低成本电影 VS 好莱坞大片 那港台电影的竞争优势何在?
也许这就是电影市场的现实与无奈吧。
不然我觉得很多港片真的很好看阿,可是片商不可能一直赔本拍,
演员也不可能一直领低薪,是吧。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后来港片越来越多成本较低的片出来吧
现在市场怎样就不晓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