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美国女孩

楼主: jygiant0330 (小祯)   2021-12-08 17:13:03
雷文防雷资讯页
~*-*~*-*~*-*~*-*~*-*~*-*~*-*~*-*~*-*~*-*~*-*~*-*~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第58届金马奖四强鼎立,其中,入围7项大奖,最后拿下最佳新导演、最佳新演员、最佳
摄影与观众票选最佳影片的《美国女孩》叫好又叫座。原因无他,第一部剧情长片就有此
成绩,阮凤仪导演用她独特、含蓄的叙事方式掳获所有《美国女孩》的观众。
剧情描述,2003年,移民美国五年的莉莉抱病带着两个女儿芳仪、芳安从洛杉矶回到台湾
,与聚少离多的丈夫宗辉团聚。一心渴望返美的芳仪与母亲莉莉冲突不断,导致家庭成员
之间关系紧张,并随着SARS疫情的爆发来到高峰。
虽说目前正值疫情,大家对防疫、量体温、隔离与快筛等字眼并不陌生,但故事背景设定
的SARS期间,对所有经历过那段时期的台湾人来说,仍旧是一段不愿回首的过去。在那个
5566是少女杀手的年代,MSN、拨接与无名小站是生活的样貌,不论是刚流行还是已流行
一阵子,对刚从美国回来的芳仪来说都很新鲜。隔着MSN的对话框,她多么想要把在台湾
受到的委屈一股脑地对好友Jessie诉说,但打出的文字最后又在一下一下的delete键敲击
后被吞噬,这是那个年代将想说的话“收回”的方式。
癌症长在莉莉身上,但痛却在全家人心上。她并没有想要对家人情绪勒索,但癌症带来的
担忧与恐惧啃蚀著莉莉,她担心自己若真的离开,小女儿每天都得吃最讨厌的番茄酱,大
女儿再也回不去最爱的美国,所以莉莉只好在自己有限的时间内,尽力做到最好,只是这
个“最好”可能不是家人所想要的。我们常说要维持“身心灵健康”,疾病痛在身上,但
其影响的心灵层面会将低气压带至整个家庭。从芳仪与朋友的对话“至少妳妈妈没有生病
”能够看出,她也不希望莉莉生病,更害怕妈妈死去,但芳仪不喜欢莉莉每天以死相逼。
由于妈妈没有“好好活着”,让她本来就已经如此艰难的中学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对莉莉
自然就只有怨怼,没有体谅。
对芳仪来说,等在真正的“家”──LA的是好友Jessie那匹代表着自由奔放的马“水花”
。导演对水花的想念甚至扩展到电影本身,她将公司以牠命名,也象征著梦想的实践。芳
仪单纯地以为“回台湾”只是暂时的,暑假就能再与Jessie、水花见面,墙上贴满马的图
画与照片,还有最珍惜的马蹄铁,都是她对美国的想望。但当芳仪与妈妈的冲突越演越烈
,马蹄铁掷地甚至损坏,她的美国梦也跟着彻底粉碎,因而在深夜赌气跑去马场。因为只
要能上马,驰骋的感觉就会将阴霾一扫而空。芳仪不知道的是,马场里的马不是水花,牠
们不会随着她的意志行事,不管牠们多美,牠们都不是水花。即便台湾的生活没有缺点,
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导演用非常平淡、含蓄且收敛的方式描绘这家人对彼此的爱。虽然爸爸看似不断逃避,但
其实他是全家唯一有“好好活着”的人。在莉莉住院期间难得下厨却被小女儿嫌弃,让爸
爸很受伤;白目的芳仪在他气头上讨脚踏车,餐桌气氛荡到谷底,但回过头爸爸还是买给
她。拗不过芳仪,原本要买书桌变成梳妆台,但他并非盲目宠女儿,当芳仪对妈妈说出“
干脆死一死”,爸爸也失手重打她。他已经很努力讨好每个人,尽力让家维持原貌,仿佛
润滑油的爸爸必须顶住所有压力,撑住整个家,而这一切就在他得知被隔离的小女儿并没
有确诊SARS的瞬间宣泄出来。
莉莉在家长会上说“如果我女儿要成绩好,才配拥有朋友,那她也不需要这些朋友。”可
惜当时的帅劲芳仪都不知道,她只知道“成绩那么差还买梳妆台”,在美国是模范生的芳
仪自然会不服气、觉得委屈。另一方面,由于需要隔离,芳仪也没能在演讲比赛将想对妈
妈说的话说出。虽说《美国女孩》若是结束在哭哭啼啼的演讲比赛就太过好莱坞,也太过
洒狗血,但就像导演所说,整部电影就是她对莉莉的话,并不需要一篇冠冕堂皇的演讲来
呈现。真要说的话,最后掏耳朵一幕芳仪对妈妈说“我不想要妳死掉”或许就给莉莉最大
的求生意志,让她决定要为了女儿“好好活着”。
其实,对芳仪来说,最可怕的不是离开美国,而是回台湾后的“逆文化冲击”。正如妹妹
所说,“美国的生活也不是完美无缺”,芳仪自己就最讨厌每次都得为了省钱拼命剪折价
截角,但至少在美国一人一个房间,没有发禁,数学不是无字天书,老师不会打人,同学
不会嘲讽她。搞不好她在美国,除了Jessie之外也被霸凌、遭受种族歧视,面对嘴里喊著
“滚回妳的国家去”的同学,没想到,当芳仪真的回到家乡,却被同学称为“美国人”,
她无所适从,怎么做都错。芳仪不但得面对外在与妈妈的争执,她的内心也正经历暴风般
的冲突。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可能无法拥有移民美国的经验,也或许幸运没有家人罹患重症,
但每个人的家肯定都有自己的课题等待修复。无论是心理影响身体,或是身体影响心理,
都必须用家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沟通,才能解开打死的结,成为彼此最棒的支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