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美国女孩 - 有些爱,长大才懂

楼主: pttpttlin (阿默)   2021-12-08 13:32:21
网页好读版:https://amoandmovie.blogspot.com/2021/12/american-girl2021.html
在金马影展之前,就已经听闻《美国女孩》,尤其身边媒体朋友抢先观看后的好评不断,
让我对这部电影早有了期待,终于等到上映的第一个周末,如愿进戏院欣赏这部电影。
先说结论,喜欢,真的好喜欢。
那种喜欢不是在观影时痛哭流涕,带着饱满的情绪走出影厅,到处推荐大家去看;而是在
观影时眼眶微微泛泪,在剧情中看见自己过去的影子,走出影厅后轻轻呵一口气,那些记
忆不敢说被疗愈,但某种程度被同理,并在剧情里找到了出口。
~~~~~~~~~~~~~~~~~~~ 雷文 主文分隔线 ~~~~~~~~~~~~~~~~~~~~~~~~~~~~~~~~~
剧情描述母亲莉莉(林嘉欣饰)因罹患癌症,不得不带着两位女儿(芳仪、芳安)回台湾
生活的故事,正值青春期的芳仪(方郁婷饰)在重新适应家庭氛围、校园环境,以及母亲
疾病的种种压力下,将情绪转为对母亲的厌恶、对美国的思念,回美国成了她在戏里的唯
一向往,她幻想记忆中的白马能带她逃离现实的痛苦,校园里老师的体罚、同学的排挤与
讪笑她都可以忍,只要能连结美国好友,去网咖、被母亲骂也没关系。
然而,当她终于见到了白马,却始终无法替马套上缰绳时,仿佛诉说著“回美国”已是回
不去过去。
“她的恐惧会成为我的恐惧,而她的软弱会使我软弱。”
梁芳仪成长年代与 90 后的我几乎有高度的重叠。在尚有发禁与体罚的年代,我们徘徊在
各大唱片行,听着蔡依林、周杰伦的歌,看《玩偶游戏》之类的少女漫画,等待拨接连上
网后用 MSN 和朋友聊天。而我也与芳仪一样,在那个年纪对母亲以恨为爱,时时处于高张
力的互动中。
在那不懂事的年纪,我们却懂得如何用最尖锐的言语中伤对方。芳仪心中是不希望母亲死
的,所以她讨厌听到妈妈一直提及自己的病;在母亲撕下墙上象征自由与美好的照片时,
盛怒之下的她便将死亡作为情绪发泄的利器,那句话伤透了母亲的心,也让自己换来父亲
一阵毒打。
这场戏让我红了眼眶,记忆中那几次与家人的冲突历历在目,当时的我也是说了好多伤人
的话,义无反顾离去,发誓再也不要回到这个地方。多年后再看梁芳仪的眼泪,我想那部
分也有来自对母亲的愧歉,而她跳上公共汽车去找白马时,除了重温记忆中骑乘白马的自由,
更多是想逃避自己造成的伤。
电影最后那场戏,从芳仪说出:“你可以帮我掏耳朵吗?”我就开始掉泪了。是啊,芳仪
这年纪的孩子哪会说什么“爱”,要承认自己爱妈妈、接受妈妈是爱自己的,这些事情都
太难了。让妈妈帮自己掏耳朵,像以前那样,就是她释出对母亲的爱了。
幸好,妈妈接受到女儿的爱了,这次,芳仪没有透过妹妹转述,而是清清楚楚听见了妈妈
对她说,我爱你。
“你知道妈妈爱你吧?”
我在芳仪身上找到自己过去的影子,却也在莉莉身上同理母亲的一切。虽然不知道当初莉
莉为什么会带着女儿到美国,但从回到台湾的那一刻起,她对女儿的关心从来不曾少过。
先是担心女儿马上就要入学,会有不适应的问题,更是在看见女儿在课本的涂鸦,带她们
去吃圣代,母女三人度过美好的下午茶时光。当我看见莉莉拿出手机拍下女儿开心的模样
,忍不住揪了心,要看见芳仪微笑是多么难得的事呀,想起我以前在家也常常摆臭脸,忍
不住想,当时妈妈是不是也很少看见我的笑容?
全剧最高张的情节,无非是得知妹妹确诊,需要住院隔离之时。莉莉虽然先撕毁了女儿的
照片、被女儿说了不好听的话,在先生动手后依然是护着女儿为优先,甚至频频向她道歉
。观影至此,你怎能不被林嘉欣的表演所感动。
莉莉爱着女儿,芳仪也爱着妈妈,只是生活有太多烦人的事情,总让这份爱化为冲突。
我想,《美国女孩》之所以深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移民经验,或是曾抱着远大的美国梦
,而是每个人都能在剧情刻画的家庭模样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在日益斑驳的记忆中,找
到相对应的轮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