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总是提早15分钟的陈以文

楼主: ppibrother (风的样子)   2021-12-08 16:56:40
这是另外一篇,读到关于《修行》陈以文的侧写,也贴上来分享给各位
(不禁觉得台湾真是很多好演员啊)
原文网址:
https://pse.is/3yxuwn
▎总是提早15分钟的陈以文
“我的戏剧创作动力根植于‘人物’,而人物表达的直接方式是‘表演’。”── 陈以文

《修行》拍摄期间,有不少次,剧组皆请我协助接送陈以文先生。每次,陈以文总是一袭黑衣,宛如一只黑豹,安静地坐在后座。
我们几乎没有过任何交谈,而我常感受到陈以文从后座传来一股,带有傲气的沉郁、透明如黑水晶的饱满能量。
我思索著这是怎样的演员能量。我知道陈以文是武术高手(他曾在电影《小美》秀过一套拳),也知道他熟读文学与戏剧经典(有次钱翔导演在片场与他聊到王文兴《家变》,他眼神随即一亮),然而,仍有一股难以简单归类的神祕气场,环绕在陈以文的四周。
该怎么形容那股独特的个人气场,想到的是商禽的诗句:
“不识岁月的容颜,不知岁月的籍贯,不明岁月的行踪;乃夜夜往动物园中,到长颈鹿栏下,去逡巡,去守候。”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不管当天通告时间多早,陈以文总是至少提早15分钟就到达约定地点,没有一次例外。
“准时”,这项看似基本的要求,在现在的拍片环境里,几乎已成了一种不可强求的美德。
陈以文不仅是准时,他总是早到。
我总是能清楚地感受到,在陈以文抵达搭车的集合地点之前,他便已经准备好当日的演员功课。他一搭上车,他就一直在保持着自己的演员状态,等待着稍晚在摄影机前,迸发他的表演。

2019年,陈以文以《阳光普照》荣获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我常觉得,“最佳男主角”的名号,不足以涵盖陈以文在影视╱表演产业的广度,及其深度。
早在《西部来的人》(黄明川导演,1991),陈以文便以担纲男主演,而后他跟随杨德昌导演,不仅担任演员,更是学习导演之术,随后也陆续执导多部电影。而在他决定重回演员身分,“重拾二十几岁时,自己充满热情、最喜欢的那件事”,他的表演就不仅是演员视角的表演,更是伴随着导演视角的表演。
《修行》拍摄现场,常看到陈以文与钱翔导演讨论接下来的表演时,陈以文会询问镜头细节,知道摄影机的方位与角度,以做出相对应的影像表演。
一种具有导演思维的影像表演。

陈以文的表演的深度,还不仅于止具有影像感,也大量奠基于剧场训练所给予的丰厚累积。
在决定重拾演员身分之际,陈以文只身前往洛杉矶接受演员培训,还报名独白比赛(LA's 8th Annual 1Minute Monologue Contest),并自编自演舞台剧《死刑犯的最后一天》(2015首演),那是一出带有强烈社会意识的小剧场作品,直指国家机器是否可以杀人的道德探问。
从人物的个体性出发,中间交杂着许多缜密的人文思考,最后运用“表演”予以生猛直接地呈现。
这是陈以文式的表演,一个无法轻易以“演员”身分涵盖其繁复的演员。
作者: sampsonlu919 (欢迎所有球队教训旧金山)   2021-12-08 17:01:00
他算是大器晚成 阳光普照的成功让他终于成为巨星级影响其实他还没爆红前有出过自传“杀掉青春没有梦”我个人读过感觉还不错 希望能再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