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hunweitsai.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html
(网志版)
碰!笑到哭的《一尸到底》
我承认我看电影之前连预告片都没好好看完,心想,这好像不太是我会喜欢的片,而且才
37分钟?(可见预告片后半段完全没看XD)。我也承认在没有去找剧情大纲之前就踏入电
影院,完全是因为看到太多剧场人在脸书上分享诸如“好久没有在电影院狂哭。”“完全
被击中。”之类的评价。结果我也是又整个被击中,观影过程中,又哭又笑,时而笑到哭
,时而哭到笑。
这部电影的珍贵,在于它玩形式与后设玩到炉火纯青,玩到雅俗共赏,玩到连观众哭笑时
对比戏剧与人生中的荒谬场景的既视感都能完美召唤。从亚里斯多德到王尔德再到当代,
究竟是“艺术模仿人生”或是“人生模仿艺术”的论辩已显得陈腔滥调,在这个直播和即
时动态活跃的年代,这种二分法甚至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一尸到底》把人生与艺
术互相模仿、互为辩证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想这是为什么电影这么好笑又这么好哭
,简直太荒谬但又太真实啦!
电影前37分钟的一镜到底直播剧是戏中剧组产出的作品本身,但这个作品本身是戏中戏的
架构,所以在这里面就已经玩了一次的后设。而当电影呈现出一镜到底直播剧的镜头外那
些天马行空的制作过程与兵荒马乱的拍摄场景时,电影真正精采的地方才开始。这让我联
想到 Michael Frayn 的舞台剧本 Noises Off;该剧将观众眼前的戏剧表演呈现过一次后
,再把后台翻转给观众看,笑闹的效果就是从台前台后对照的反差制造出来的。剧场的表
演场域是舞台,电影则是镜头,不得不说,电影艺术的特色,如镜头的选择、重点的强调
、叙事者的隐身,能让这种后设玩得更痛快。能够想到用一镜到底的影片设定来呈现出拍
摄的慌乱是很聪明的,某种程度上就和剧场重视效率而且不能重来的特性很像。
人生一样不能重来。那些令人捧腹大笑、匪夷所思、措手不及的突发状况完全呼应了生活
的切面。遇到这种状况,有些人会像制作人和偶像男主角一样抗拒,说“这不可能,这不
能直播,需要先中止”,但有些人会像导演和导演的女儿一样,正面迎战,虽然可预期的
大概仍是一片混乱。
然而生命就是如此,许多意外的巧合(如导演老婆刚好很爱演、为了撑场面而谈的防身术
刚好跟化妆师英勇杀僵尸的设定谋合)、生猛的领悟(如爱耍大牌的收音师一边大便一边
补妆一边痛哭、重视形象的男女主角被指责虚假、被吐得满身、被当头棒喝)都会出现在
你不能重来、不能停机、不能NG的人生。
片子本来就是假的,但镜头能让画面很真实。电影镜头从直播剧本身,切换到剧组工作状
况,再切换到拍摄直播剧的慌乱现场,最后呈现片尾的《一尸到底》拍摄侧录,这些切换
重复指涉戏剧的虚构性,但每一层故事中的无可奈何和荒唐脱序,却又和人生如此契合。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虽然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说法,但在此被用一种新的样貌呈现,而且
这些隐喻竟然如此有说服力。外界不见得看的见这些生命中血淋淋的真实(比方说从头到
尾都在摄影棚看直播剧的总制作人,觉得整个制作真是成功的不得了),因为他们都在片
场外。在镜头前,直面人生的自我,才能参透生命的虚实。
虽然电影和人生相隐喻的部分真实到让人咋舌,片场(也就是人生场景)中的权力位阶也
很让人心有戚戚焉,但电影的基调其实依然是喜剧,亲子关系的解锁与角色的成长都喷出
了很大的正能量。所有剧组人员互相帮忙,一起奋力坚持到最后一秒的设定,还是挺温馨
的,很让人怀念那几个令人暖心的剧组。以前常常想我到底是喜欢戏剧还是喜欢一群人一
起完成一件事的感觉,我觉得这两者大概缺一不可吧,没有一群人合作不成一出动人的戏
,反之亦然。
艺术真是人生的救赎,偶尔看到这种很疗愈人心的艺术作品,总会觉得,啊!活着真好。
好像能继续属于自己人生的那个cut,然后别忘了,在被僵尸一般的窘境缠身的时候,只要
“碰!”一声就可以脱困并继续前进了!XD
P.S. 片尾曲是不是抄袭了 The Jackson 5 的 I Want You Back啊?虽然旋律完全不同,
但编曲根本一模一样啊!不要跟我说这是致敬吧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