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雷]【丹麦共居生活】同栖之家的寂寞废墟

楼主: smalldanny (守护雨季这样)   2016-08-23 19:19:56
图文版于Viewmovie同步刊载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692
小时的读物既多且杂,但有一部书总是重复往返地读著,那是杰瑞尔.杜瑞德的“希腊三
部曲”。虽然在书中用了清脆鲜明的文字叙述希腊柯孚岛的迷人生态百景,但小时的我只
记得在岛上来回搬了许多次的杰瑞一家,家人都是性格特异的奇葩。这些奇葩家人又招来
了更多的异人怪客暂住:神经质艺术家、黑人同志爱侣、高傲法国贵族、开朗迷糊的印度
少年。一边读著这些荒诞滑稽的情节我一边揣想,如果有这样的家庭该是多好的一件事情
呀。一间大房子,容纳著许许多多的充满趣味的家人,一起热闹欢快地生活着。
后来长大才发现,那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奇想而已。公社家庭、同栖生活、多元成家。选择
家族的共居生活与血缘家族的深宅大院不一样的地方是,家人是可以选择的,那就像是一
种决定好的家族游戏,每个人带着共有的认同前来,吃住在一起,哭笑在一起,相依在一
起。【丹麦共居生活】的导演凡提柏格以自身的儿时经验为背景,编写出了这一部故事。
所以这并不完全是一则虚构的臆测而已,那更多是一个怀旧的模型。
怀旧的模型
只是少了婚姻的契约,血缘的束缚,集体居是甜蜜的决定还是羁绊的束缚呢?这座富丽堂
皇的屋子里面以公社为结界,置入10个性格特异的人,让他们彼此共栖、共和、共斗、共
生。111分钟要处理10个人,其实是一项吃力的挑战,更不用说公社的时代背景与生成理
念,对观众来说其实是很陌生的。看看2016年的现在,多元成家仍然前途多难,就知道
1970年代,爱与和平的公社实际上要面对的不只是社会上的尖刻,还有自身在中产阶级的
固有成见下努力冲撞的挣扎。
电影其实并没有要处理角色自身的适应问题、时代下他人对于公社的观感;甚至也并未著
眼公社成员彼此的互动。虽然共居成员有着将近十人的阵容,但导演集中在构成公社家庭
的核心家庭身上。爸爸艾里克(Ulrich Thomsen 饰)、妈妈Anna(Trine Dyrholm 饰)与女
儿法莲(Martha Sofie Wallstrøm Hansen 饰)要入住祖传的豪宅。这是一间太过空旷的
房子,于是安娜说,那么不如我们邀请一群有趣的朋友跟我们一起同居吧。
于是喜欢喝酒,风趣却找不到工作的朋友欧乐(Lars Ranthe 饰)提着一袋衣服一袋左派读
物的轻便行李搬了进来;同为中产阶级的蒂特(Anne Gry Henningsen 饰)、史蒂芬
(Magnus Millang 饰)带着心脏有问题的6岁小儿子维拉入住;用肉体热情款待众人的莫娜
,泪腺发达的打工族阿伦,则是经由众人的投票表决,进入了这个家庭。并没有严格的审
查,甚至可以是众人随兴所至的笑闹一阵,也就接受了。
“我想要抵达”
在影片中最能够展现出这样岁随性氛围的大概是对于阿伦的面试了。众人其实都不认识阿
伦,询问阿伦想要做什么时,阿伦嗫嚅著回答:“我想抵达。”再怎么问,也都是这句话
反反复复。一直在意著现实问题,重复著房租很高的艾瑞克开始不耐烦了,却又败给了阿
伦的泪水。投票表决也像是一场儿戏一般,轻忽地开始,随意地结束。
每个人大概在入住这座房子时,都是像阿伦一样,想要抵达什么吧。可是真的要精确地追
问他们想要抵达什么,大概却也是像阿伦一样,不怎么清楚的。大家虽然欢笑地全裸戏水
,在圣诞节手拉着手唱歌,但那些愉悦的生活都透漏著某种异质感。这是一场约定好的游
戏,只是是以自己的人生为押注。那不像是生活,更像是渡过一段无休无止的欢乐假期。
这样的欢乐似乎很不真实,但在【丹麦共居生活】中,还是有着现实的一面。在平安夜,
众人欢庆的时候,有心脏病的6岁男童维拉突然昏了过去。史蒂芬与蒂特急着将维拉送去
医院,其他人只能焦躁的空自等待。虽然他们尝试拨了电话给医院,但医院冰冷回复道,
除非是直系亲属,否则病患的状况是没有办法透漏的。
这是来自现实的狠狠一击,宣告著那些欢乐的影子终将只是一场儿戏。没有法律制度能够
支援这样的共居生活,虽然乍看之下是一家人,实际上也只是因为寂寞而聚合的房客而已
主人的挑战
这些怀抱着相异心事的寂寞灵魂真的能够聚合归属吗?导演在这个大家庭中安排了两个中
产阶级家庭与三个身世各异的独身者,似乎是想要寻求关系上的连结与对应。可惜除了艾
瑞克一家,其他六位角色份量实在太过轻薄扁平,更多时候只像是个提词者或是象征物。
观众们只能从一次次导演重复提示艾瑞克在面对共居的孤绝感察觉艾瑞克的隔阂,并由此
对比出安娜对同栖的投入亲暱。其他人更多时候,则更接近环境布景而已。
在内部环境上,这样的公社模型因为人物缺乏互动而难以撼动冲突,因此电影安排了外来
者艾玛(Helene Reingaard Neumann 饰)有效地撼动了整个同栖模型。她带着敏锐的天真
掳获了艾瑞克。艾玛为了要帮暗恋的同学伸张正义出现在老师艾瑞克的研究室。但她又迷
离朦胧地对她的教授说:
“我知道你的本质。我喜欢那个人。”
这两句乍看矛盾的话在艾瑞克的耳中是一道催情的符码。他疯狂地迷恋上艾玛,那是他这
个男人唯一可以自作主张的时刻。不再感受到隔阂,不再有无力,在那一刻,他就是自己
的主人。
艾瑞克是自私的,自私意味着首先得时刻意识到自己的欲求,才能够面对整个世界。在公
社的共有生活中,艾瑞克选择了打破这样的和谐,引渡了这样一位女子进来。虽然因为女
儿法莲,两人的关系才浮现台面,但艾瑞克坦言不讳地对安娜表白自己有了另一位情人,
不也是一种对于公社信念的挑战吗?你们说大家都能够和谐共融,那我们就来看看,是不
是连外遇对象,都能够和平无事的一起生活?
这是一道源于传统思想的挑战。而家族伦常的观念,实际上也在彼此的脑中激烈冲撞。安
娜是公社的核心人物,也是大家的挚友。身为核心,她把自己的情感抽离,理性地做出了
判断。如果要的是开放式关系,那么就把她带回家里吧。安娜与艾瑞克冷静地商讨著,不
带一丝情绪的。
爱与友好的人偶之家
在公社的例会上,众人谈论起是否要让艾玛入住。在情感的天平上,众人倾向了安娜这边
,大家举手反对让艾玛入住。只是这时艾瑞克发飙了。他咆哮著:“这是我的人生,这是
我的房子。我受够了!”他的自私让众人发现,原来这儿始终都是他的国度,不是他们的
同居生活还是得继续下去。众人安稳下来,继续过著如往昔一样地牧歌式日常生活。安娜
甚至与艾玛两人友好欢笑地携手买菜。同栖仿佛又回到了惯常的频率。在那个家屋中,不
会有纷争,只有爱与友好。
但真的能不起一丝涟漪吗?女儿法莲忍受不了庞大的乖离与压抑,于是寻觅了年长的男友
,窝居爱巢,贪求肉体,借此逃离。而身为女主播的安娜在沈静地忍耐了许久之后,终于
在主播台前崩溃了。她流下泪来,说著:“不,我没有办法,我真的没有办法。”同事以
为她不能工作,实际上她在对着电视,对着疏离的旧爱说,她再也没有办法接受这一切了
。而在孤单的安娜面对布景流泪时,众人正亲暱而讽刺性十足的拥抱在一起。
问题还是得解决,众人再度围着餐桌坐下,讨论著家族的困境该如何处理。安娜钜细靡遗
地陈述,她如何不再被触摸,不再被拥抱,得日夜聆听爱人与他人的做爱声。而稍早才彼
此拥抱的同居者们怯懦地说:“这该是你们两个彼此的问题,我们不能投票表决赶走我们
爱的人。”为了完整的共居关系,每个人都不愿意说出那句残酷的话。
但法莲带着绝望的坚定,鼓足了勇气,对着母亲安娜说:
“妈,妳应该搬走,我真的这样认为。妳办得到的。”
安娜不可置信地看着法莲,扭头离去,半夜声嘶力竭地哭喊著,要烧掉艾玛的所有东西。
但法莲抱着她,安抚着她。慰藉著这一个虽然居住在十人之家,却仍感受到寂寞的母亲。
一夜过去,安娜平静了下来。她对着法莲说:“法莲,我要跟妳道歉,我知道你救了我。
”她终于下了决定,整理好行李,如同娜拉一样,坚决地离开了这人偶之家。
同栖之家的寂寞废墟
大概在这一段三角恋情的结束后,剩下的那些残余才能够见识到导演的威力。让人觉得惊
心动魄的不是冲突,不是争执,而是在这一连串事情发生之后,那机械的完整和谐氛围。
那像是一座完整的废墟。乍看之下一切如昨,但是内里早已空洞难平。艾瑞克始终都没有
要扮演家族游戏。在这栋房子里,他只是为了要取回自己的主权,而容忍了环境;安娜最
后终于也察觉了,要维持这样的和谐系统,就必须绝情弃念,只为了完整而运作自己。
而陷身在这个和平喜乐机制中的其他成员,大概是再也逃不脱了吧。在自己的挚友被狠狠
伤害时,他们无能为力。在面对所爱的人离去时,他们也束手无策,再多的歌曲与笑语都
没有办法让众人心中的阴影消散。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理解,这只是一场庞大的,无休无止
的家家酒罢了。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游戏本身,重要的是团体组织本身。那就是一座
拥有完好结构,却早已空洞虚无的废墟本体。
于是导演在最后安排了有心脏病的6岁男童维拉死去。维拉的母亲蒂特这样说:“爱越来
越少,所以维拉才离开。维拉只能活在一个有爱的时代。”这是导演对于观众的一则无奈
旁白。公社的生活很理想,但那也是一个理型罢了。再怎么样地追逐,人在与人相处时的
伤害与受伤,是没有办法被这样的人偶之家所消解的。终究这样的公社生活,只能在疏离
的距离下才能达成,一靠近彼此的心,就会是灾厄。不如就像一阵风吹去,这想像的家人
,也就散了罢。
但我还是很难忘掉,在影片开头,艾瑞克、安娜与法莲来到这栋大房子时,在遥远的楼上
房间。法莲吹出一阵如同小鸟一般的哨声。那悠远的哨音轻巧地垂降下来,屋外正是午后
的温柔阳光透过窗櫺照射进来,在光之脉流中,浮尘闪动如糖粒一样晶莹透亮。那仿佛是
一则不确定的许诺,许诺在这栋房子里,纵使终将是孤独的总和,寂寞的废墟。
但紧紧依偎的快乐,曾经回来过。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6-08-24 13:43:00
这片希望开始绝望结尾,你以希望作为文章终结,令人看了倒是欣慰许多。
楼主: smalldanny (守护雨季这样)   2016-08-25 01:39:00
总是要在黑暗中发现一点光亮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