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女权之声:无惧年代,我的小世界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5-12-31 07:47:00
说 [好雷] ,我是还蛮欣赏这片的品质,绝对不是“姐姐妹妹站起来”那种天真欢乐女权片,它有虚构一整群主角、创造一整个英国女权运动下可能发生的一段小故事、并点到为止地回应几位关键历史人物,还有当时女权战士的街头游击战、女权罪犯的监狱处境与绝食、女性劳工的悲惨都市处境,通通都用纪录片导演转战剧情片的高超写实镜头拍得栩栩如生而令人惊惧,完全可以给忽视女权与拥护“河蟹”的观众好好上一课,感同身受地理解她们选择激进对抗的不得不然。
不过我认为本片有一点耽溺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捍卫女性却敌视男性有点过了头,享受街头对抗却忘了政治折冲也有点过了头。世界的改变机制很复杂,任何社会运动者都知道第一线游击战只是一个吸睛的小部分而已,后勤、论述、媒体、推广倡议、政治游说、政党串连、甚至在政治阴谋中见缝插针... 要达成一个立法,没有一环可以忽视,当然“这是他们唯一可以听见的手段”是可以理解的绝望处境与军事动机,不过如果暗示“这就是可以让他们听见的手段”,恐怕就流于闭门造车了。
http://i.imgur.com/xNsr0s2.jpg
虚构女主角,沉默地穿针引线
女主角 Maud 是虚构人物,前段“见证历史”的任务居多,代表“一般妇女的觉醒”。一开始的女主角畏畏缩缩,安贫乐道,尤其看第一场戏 (摄政街?西区热闹的中产上流商业中心) 时,她看着橱窗里的宝宝衣物,完全就是想要成就美满家庭的小梦想,不过梦想马上被石头打碎,马上让一群 suffragettes 的投石运动打破幻梦回到现实。这手法其实相当不错,开宗明义点明本片女主角在两种世界的挣扎。
后来跟着运动姊妹 Violet (Anne-Marie Duff 饰演,我觉得是本片中比梅姨或海伦娜都表现精采的角色,甚至不输穆利根) 一起加入,从 MP 夫人(比穆利根更有灵气的 Romola Garai 饰演,有点浪费)办的小听证会、小和平抗议、坐几天牢、见到革命偶像 Davison (《夏日午后的初缠爱恋》Natalie Press 长大了!)、更见到组织领袖 Emmeline Pankhurst(梅姨的戏精身段,看久了有点想打呵欠),女性力量正在她心中一点一滴萌芽苏醒。
http://i.imgur.com/Rfu1hpA.jpg
http://i.imgur.com/OHM1OoX.jpg
不过回头则面对越来越丑恶的男性压迫。一开始只是工厂主人日复一日压迫并性侵女工,还只知道忍气吞声;再来看见劳工男人狠打老婆、官僚男警狠打女人、国会男议员则背信弃义、甚至 MP 对自己夫人说“你好好当个妻子”,和家里丈夫“你好好当个老婆”的声音不谋而合;随着自己愈发积极参与,家里丈夫居然有权把自己踢出家门,甚至有权不经过自己同意把孩子让给别人收养;男人世界也不是没有人理解女权诉求,但这警探先生明知正义何在却毫不留情为虎作伥。
本片拍了很多伦敦劳工社区的景观,都是灰暗生活的剪影,有衣服晾满天的社区小街道、道旁不知有多少一家多口挤著住的小小斗室、还有许多烟雾机械污水滴,这些都是劳工举目所及的日常景观,是他们日复一日没有新希望的小世界。主角 Maud 在一方面受到各阶层女人们的启蒙、另一面见识各阶层男人的压迫后,终于一个熨斗狠狠砸上坏老板的手臂,奋起从军去!
http://i.imgur.com/sephFIc.jpg
http://i.imgur.com/u4gf9qI.jpg
性别
本片是英国片、是历史片、是一线女星当主角配角们,本来我以为会很主旋律的,但看完令我相当惊讶,混合著惊艳与惊愕。出乎我意料的本片特色是:女人一片光明,男人一片黑暗,而且并不像一般电影会在结局来个和解或体悟,而就让光明的光明到底、黑暗的黑暗到底,甚至被狠心送走的儿子也没再回来团员!从好的角度看,这种安排很沉郁而更强烈有感,坏的角度看则是丢出了静态议题、剧情却没有动态进展与超越。
也许我对英国女权电影的印象还留在 Made in Dagenham《达格南制造》(台译《铁娘IN工厂》),这部“男女同工同酬”电影也在宣扬女权,但里面的世界就很复杂,不只女人多样连男人也很多样。当然多数的男人与丈夫一开始都很颟顸,瞧不起她们更百般阻挠,但随着女人的努力与毅力,许多男人们也渐渐觉醒而转向支持(当然还是有拍不支持的,让女人体验辛酸痛苦的代价,毕竟女人男人互相扶持才是理想),女权得到了更广大根基终于推翻(一点点)职场性别不平等!
但在《女权之声:无惧年代》这片中,男人几乎一面倒地坏!工厂主人不用说,坏得理所当然; MP 夫人的 MP 丈夫也很坏,跟着一群男人 MP 们道貌岸然地听完女主角陈述女童工血泪史摸摸头后,转身背信弃义再刺女人一刀。这些路人型角色展现当时的男人霸权,理所当然,尤其他们都是既得利益阶级,向来欺负底层男人本就不手软,欺负女性则在阶级暴力上还更加一层性别暴力。
但是本片两位有明星脸孔担纲的男性角色,一个警探与一个工人丈夫,他们这两个同时代表中下层阶级的男人,有任何同情女权或是与女权携手的可能吗?本片在此描绘得令我相当惊讶,非常黑暗而绝望,看不见这些笨男人一丝改变的可能(好啦,毕竟还有魔药小姐的丈夫默默支持,不过他被拍得实在太路人),反而都变成了坏男人或堕落男人只有继续压迫女性的份。
http://i.imgur.com/Sdocksa.jpg
男性代言人:警探与丈夫
戏份最多的男人 - 警探 Steed,他并非不理解 Suffragettes 的诉求,只是他才懒得管这些只想拼自己业绩。他对 Maud 虽然曾经流露出一点体谅的善意也放她一马,但其实根本就只是要放长线钓大鱼换情报;他在最后 Emily Davison 壮烈牺牲后看了 Maud 一眼,仔细看看那一眼的演技所经营的态度也不是怜悯,而更像是责怪“你看看,你们激烈手段玩火自焚”。这位警官的刻画其实只要在细节上稍微改一点,就可以成为男性官僚看见女性处境尽管无奈仍感动而认同,而不必然要像本片这样道貌岸然又花言巧语。
看到这个角色的设计,我一开始想到的是经典警探 Javert,这 Javert 虽然身段比他严肃凶狠又硬派很多,但内心比他有理念有原则太多!当然啦,雨果强调大时代下每个人的美善理想与自我救赎,才会把 Javert 写得这么有魅力;本片则恐怕未必要呈现男人的良心,说不定也是有意要把这位 Steed探员拍得如此丑恶?
http://i.imgur.com/eqGMpHR.jpg
戏份第二的男人 - 丈夫 Sonny,他的面貌两样令人费解,一开始承平时期他仿佛是主角 Maud 的理想家庭之伴侣,虽然在工厂看见令 Maud 忿忿不平的性别剥削时他总是持保守态度置之不理,但至少在家和 Maud 和儿子都还算亲密和乐呀。但在 Maud 第二次被警方送回后就性情大转,仿佛恩断义绝,就算是保守男人想要拉妻子回“正轨”的夫妻之爱都丁点不剩,甚至一般就算劳工男人也有的父子之情也丁点不剩!不过看近年走暖男路线的 Ben Whishaw 来演这种烂角给观众狠狠骂,也是乐事一桩 XD
当然啦,这种平板丈夫角色,也说不定是本片有意刻画的?就是要呈现男人只把女人当妻子贡在家里当门面、只生小孩出来传宗接代养不起就丢的工具性格,而与伴侣和儿子之间没有一丁点感情?看本片处处从男人口中强调的“你就好好当个妻子”或“你的命运就是当个妻子”,对男性的处理相当极端。当然也可以说是这种狗血安排是呼应片头 Maud 期待美满家庭的幻灭,痛定思痛知道男女之间没有感情只有工具利用,要走上政治改革才是正途?
http://i.imgur.com/pdzmYOH.jpg
阶级
本片用性别划分一清二楚,你们男人 vs 我们女人。在“我们女人”这一边倒是光谱很广,不同阶级之间是可以携手合作的,包括当下层女工出人出力的 Maud & Violet、当中产知识分子教导组织的 Edith、当上层官夫人提供情报与机会的 Alice、当顶层的女性政治领袖 Emmeline Pankhurst、还有走激进街头路线的 Emily Davison。
不过同一阶级的男性和女性呢?看看本片写景写得钜细靡遗的劳工处境如此悲惨,男性劳工与女性劳工的共同命运绝对大于不同阶级男性“丈夫”的共同命运,当然也可以说奸诈的男性贵族政客与企业主利用些微高于女性的工资与各种传统男人形象塑造把他们都固桩了。斯时英国底层劳工家庭数以千万计,要说像 Sonny这种无情冷血只把女人小孩当工具的丈夫存不存在呢?一定存在而且恐怕还不少。
但另外一面与女性合作的、或愿意倾听女性声音的、或就算听不懂女性声音却仍对女性同侪心存怜悯的、甚至就算是反对女性声音但仍不放弃想把她们“拉回正轨”的,这些男性心理真的都不存在吗?当然本片并没有一番两瞪眼地说“不存在”,但这一面是本片选择不要呈现的,让本片的男性领域精准完美地被切割下来,成为对立于光明女性的黑暗世界。
本片切割出的女性光明世界,以 1913 年 Emily Davison 在镜头下出来让马撞死、然后 Suffragettes 总动员白衣大游行,作为结尾,然后就紧接着片尾字幕的“各国女性选举权年份列表”,仿佛英国的“女性选举权”就是靠本片组织 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 (WSPU) 靠军事行动打出来似地。但其实后续还有很多发展,尤其女性选举权跨出的第一大步之 1918 年法案,和回馈一次世界大战时动员工作的女性息息相关,而且也和回馈一次世界大战投身战场的下层男性不可分割。
阶级与性别,以及这时候的英国尚未谈到的族群与宗教以及其他概念,其中任何一个单一概念都难以一刀两断划分这复杂社会。这个世界的体制可能真的常常被国家靠着法律与军警一刀两断,但这个社会的人心如果也被电影拍成一刀两断,我想就把这历史题材给做小了。
英国女性选举权运动
本片让我不太舒服的地方是:仿佛所有功劳都要归到 WPSU,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英文字眼 Suffragette 就是从这派运动出来的。史实中,WSPU 这群 Suffragettes 并不是英国女性选举权的最初倡议者,最初的行动可上溯到 1865 Kensington Group,后来类似团体雨后春笋到 1887 整合为 National Union of Women’s Suffrage Societies (NUWSS),在那个时候虽然名称是 Suffragist,不过后世史家追溯 Suffragette 时也一样会把这些先驱纳进来。
史实的 WSPU 是个 Pankhurst 家庭于 1903 年创办的女性倡议团体无误,但一开始的诉求并不是排他的,只是由女性组织出声出力,搭配当时工党旗下的“独立工党”诉求广泛的政治改革,而 WSPU 诉求中最高调也最有力的就是女性选举权罢了。不过在早期说服一位 MP 召开听证会倡议(不知道是不是本片开头听证会想要描摹的?)但被搓汤圆后,才走向基进、才与“独立工党”等其他男性党派画清界线。
这的确也是 WSPU 后期的争议之一,那就是本来和其他男性党派分进合击,但在新的 Pankhurst 大女儿 Christabel 掌权后改走很多基进路线,除了基进反对男性、反对一切政党、全面军事行动之外,更受争议的是其诉求的妇女选举权仅限于上层与中产阶级(这还叫“基进”吗?本片的工厂女主角们哭哭呀),相较之下当时工党推的“全民普选”所倡议的女权还比它广多了... 也因此 Pankhurst 家两位妹妹毅然出走,其中 Sylvia Pankhurst还自立门户,不过这都是在本片之后的 1914 后续发展了。
http://i.imgur.com/CPxHTGX.jpg
电影,有的可以放大看大局,有的只是聚焦在一小块切片,本片的女性选举权主题就仅聚焦在 WSPU、只聚焦在 1913 年前这一小阶段、只聚焦在一位小女工的街头战争心路历程。精准聚焦是好事,往往专心说小故事的电影会比雄心壮志想描绘大局的电影更精采而深入,不过我个人认为最理想的方式是从小故事由小见大,而非就关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看不见外面。
在本片这 1913 年之前的几年,各种延伸选举权的倡议风起云涌,光倡议女权甚至光在 WSPU 里就有其他路线,还不只是如本片女工 Violet “放弃恐怖攻击”而还有更多理念与路线之辩,与男性政党的“普选”诉求更是有分有合,如果本片能有多种意识型态的对立交锋可能更精采。当然,欣赏一部电影还是欣赏 what it is 就好,说不定本片的立场就是采取 Christabel 的基进立场,同时间风起云涌的相关事件与思潮一概不见?如果真是这样,那本片还拍得真是忠实而精准,令人佩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56FI2Pq9RY
英国选举权,法案历史回顾
当然本片不管选择什么切片,都有它的目的与诉求,我们跟着欣赏就好;而本片没说的事情,也许未必是应该要求本片要拍,而是应该由我们自己开始多阅读认识。以下简单回顾一下英国历代的选举权发展立法,详细的,我们大家再各自慢慢咀嚼吧:
1432 亨利四世“有地产价值四十先令以上的男人”有投票权,凤毛麟角
1832 延伸到“租有一定价值以上地产的成年男性”,约当时英国男人的 1/7
1867 延伸到“城市区域有一定收入以上的家户男主人”,约当时英国男人的 2/7
1884 延伸到“乡村地区有一定收入以上的家户男主人”,约当时英国男人的 4/7
1918 延伸到“21 岁以上男性不限财产”与“30 岁以上女性拥有一定价值以上财产”,约当时英国女人的 40%
1928 延伸到“21 岁以上女性不限财产”,终于男女平等
1948 取消少数“一人多票”的特权,变成一人一票
1969 延伸到“18 岁以上”
作者: subwayvivi (雪莉)   2015-12-31 12:22:00
喜欢这个女主角,放入口袋电影清单
作者: orzisme (EM)   2015-12-31 12:41:00
我倒不太喜欢这部片 不至于差 但很浪费这个真实历史所拥有的动人力量 里面的角色除了女主都是功能式的存在 甚至包括那个去撞马的殉道者 更别说纸板男性....女主也不是写得很饱满 非常依赖穆里根零星场次的表演去挡 但并不够 而且看得出她相当于编导的化身 她们一直用她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而越不像这人物初始设定的"蓝领"角度这一直让我想到莎莉霍金斯演过的Made in Dagenham,虽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