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美乐蒂情缘 Melody 瓦隆尼亚又一悲歌

楼主: mysmalllamb (小羊)   2015-06-03 16:18:29
上个周日,为了法语喜剧片《贝礼一家》而来台北真善美,就顺便看了法语悲剧片《美乐蒂情缘》,虽然是很苦的故事,但疗愈作用很强!与贝礼一家的喜剧调性截然不同,但同样令人满怀信心而振奋!
瓦隆尼亚,又一首悲歌
继上个月上映的《两天一夜》后,本片给我们个机会再一次看看比利时法语区 - 瓦隆尼亚的社会写实故事。导演 Bernard Bellefroid 是有那么一点达顿兄弟的味道,两老一少都出身瓦隆尼亚首席工业城 Liège,虽然差整整一个世代,但简单写实手持镜头语言非常类似,说故事平舖直叙充满日常剪影,而所有主题与情绪几乎都在日常剪影中让观众自然感受自己震撼。
这次的瓦隆尼亚悲惨故事,比《两天一夜》还悲惨,《两天一夜》主角好歹是有车有房有家庭的技术劳工, 《美乐蒂情缘》主角则恐怕是个无家可归的弃子!当然这个身分导演不会很狗血地说破,而要靠电影前十分钟左右的侧写。我们知道女主角 Melody 穿着便宜俐落背着大包小包游走城市,到处找人剪头发打零工,还梦想着要贷款租间店面一圆理发师美梦,浑然就是一个年轻创业家的励志故事。
不过镜头一转,这个创业家实在过得太穷苦,有公共汽车她不搭只要走路,每天晚上住在家徒四壁的空屋空床,每天洗澡刷牙去体育馆的公共淋浴间,甚至大包小包家当还要藏在桥下函洞...
天哪!这次的瓦隆尼亚主角 Melody 居然还是个无家可归的女游民!游民居然还肖想着要开间自己的理发厅?拍个餐风露宿的游民故事,恐怕没多少观众看得下去,本片找 Lucie Debay 这个漂亮女演员来当女主角,有那么一点点脱离丑陋现实。这时我回想起达顿兄弟上一部电影《骑自行车的男孩》的发姐女主角,那才比较有点沧桑与俗气的真实感,不过本片找个气质出众的美女主角来演发姐、演游民,也算是有点作弊地巩固了观众的注意力与同情心,这也可以肯定。
我们慢慢又会发现,“游民”与“自己的”理发厅都是一些意象,都在呼应 Melody 生命的缺憾。这缺憾是什么?其实破题第一幕就拍出来了。第一幕是几乎全裸的 Melody,蜷曲著身体侧卧在一张红色大床上,从每个角度看都是宁静而安详。这第一幕和接下去的所有现实描写都大相迳庭,甚至我们知道现实中主角不但不敢这样裸睡甚至还得穿着运动夹克睡觉,包得紧紧才有安全感,这马上就可让我们联想到:第一幕只是个得不到的梦想,而这梦想,就是子宫里安详的婴儿。


核心主题:母亲
本片巧妙处就在于,往往很快速地用生活情节和意象暗示了主题,但要真正点破主题还有得等。等到真正的主题“代理孕母”终于被女主角拿上台面、拍照上网贴了广告也找到了委托人后,我们才确认前面处处暗示的“母亲”真的不是我们猜猜而已。主角自幼就是被母亲遗弃的孤儿,一直很渴望找到母亲却不可得,也一直很渴望有人愿意领养她这个弃子。那后来有没有人抚养她长大呢?本片提都没提,但不管有没有都不曾填补过她的缺口。而她长到这么大了怎么面对这缺口?非常冷酷而倔强:反正没人要我,连容身的地方都没有,我要努力得到自己的理发厅,我要独立。
毅然独立的 Melody,面对自己已经鄙弃的亲情最能冷酷,用这个方法赚钱最云淡风轻了,因此当了代理孕母企图一次赚足所有资金成立理发厅。要代理的人是谁呢?是第二女主角 Emily,一切都与 Melody 天差地远,一个年轻一个年老、一个国际企业主管一个流浪发姐、一个家财万贯一个身无分文、一个住山坡豪宅一个餐风露宿… 怎么看,这两人都大不相同,只会是公事公办的委托关系,却没想到接下来两人像是互补的缺角一拍即合。
当然,两人的合作关系也是从不信任到信任一步步卸除壁垒的,彼此一开始都拿出最光鲜美好的一面,说难听是哄骗,说好听则是希望对方不要多想、行礼如仪把这合约顺利走完就好。Melody 杜撰了个养女儿的励志故事引得 Emily 同情与信任,很快破功,还好 Emily 硬是成熟地包容下来了,让 Melody 住进自己家里也许是大方、也许只是工具化地豢养管束,但有一天居然心血来潮为 Melody 买了把高品质的剪刀回来(还好不是东方孕妇 XD),第一次把 Melody 当个有独立感情的朋友来看待,才是两人破冰互释善意的开始。
而本片设定 Melody 为理发师的特质,也就在此精采发挥。如果头发是人最光鲜亮丽的表面,那么最有本事精准洞察真实、修饰表面的就是发姐了,如同婴儿时照料 Melody 的社工所加注的“对愿意倾听她的人毫无保留”,Melody 马上投桃报李回以赤裸真诚,一眼看穿并温柔抚慰女强人 Emily 的真面目:一拿掉假发,突然间就苍老了十岁!所有企业主管的容光焕发与威风凛凛全部消失,假发底下的只是一具脆弱又带着悲惨故事的苍老躯体。第二女主角 Rachael Blake 把这两面演得天差地远,非常精采!


表面议题:代理孕母
当然两位主角还有很多难关要克服,她们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有时惺惺相惜可以手牵手,有时却又板起脸孔把门关得紧紧地。本片诠释这段关系的手法是充满惊讶的不连续叙事,让人这一场戏情同家人、下一场戏马上竖起自私壁垒,这壁垒只要随便一个小征兆小言语就可以启动,翻脸如翻书,非常现实。
虽然以一般英美语系的剧情片惯例来看这样有点跳跃而缺乏铺陈,不过本片镜头非常精简而且充分信任观众脑补空缺的能力。毕竟,本来暗潮汹涌的家庭关系或任何人际关系就是这个样子,大家表面上都很愿意付出自己关怀对方,但内里压抑的自我意识仍时时涌上心头,来就来了完全无法控制。
本片表面上最吸引全球知识分子注目的议题,当然是“代理孕母”的道德议题,这东西在英国不能碰、在比利时不能碰、只有在欧洲边陲带点欧盟法外性格的乌克兰可以提、更可以做。代理孕母议题,不外是种两难:到底拥有基因血缘的算是真母亲、还是在肚子里一面养育一面共生九个月的是真母亲?本片很聪明也很仁慈,完全避开这个尖锐的辩论,对两边的考量都付出设身处地的关怀,却不以任何法律或伦理学论述来批判。
代理孕母问题只是表象,而在这表象的撮合下,两位主角生命中的梦想与缺憾才渐渐浮出:一个因为癌症失去过孩子才这么想要孩子,另一个因为不曾拥有母亲才这么想要当个尽职母亲死不放弃。我们对两边都能付出关怀,但这两者却如此彻底地冲突,这时我们观众理想中的预期心理很快就会浮出来了:你们两个在一起吧,两位母亲结婚一起抚养孩子也不错;或是老 Emily 你收养小 Melody 为女儿吧,可以照顾养女也可以把亲生女儿当孙女照顾,岂不皆大欢喜?此时虽然剧情充满苦涩与冲突,我心里却一直嚷着“在一起、在一起”的声音 XD


结局:苦涩与升华
丢出了“在一起”的预期心理后,本片又很巧妙地满足一部分预期心理,却又超出观众想像走出另类结局。满足预期心理的那部分,是 Melody 终于向 Emily 提出“收养我好不好”的无壁垒感情,任何人只要愿意与她互相关心都可以是妈妈;可惜世俗包袱沈重的 Emily 并没有答应得那么爽快,她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我们观众都可以侧面感受到:她的心理已经和 Melody 如同母女一样互相关心了。
在向律师咨询收养的可行性,也让律师放两位主角自己思考之后,她们真的执行了“收养”而成为圆满一家吗?本片很恶劣地保留模糊空间,不正面告诉我们,只让 Melody 在 Emily 睡梦中欣喜地称她一声“妈妈”而已,不管法律怎么判定,对 Melody 来说这个亲情的美梦已然成真;而对 Emily 来说,根本不需要任何言语确认,没听到 Melody 这一声“妈妈”也罢、没能眼见亲生女儿出生也罢,光是自己愿意把 Melody 接纳进同一屋簷下当一家人关心照顾,她就已经成为“妈妈”,生不生得出亲生女儿已经是次要的枝微末节。
但本片也没说破,仍然不让我们确切知道到底她们是否完成了收养程序,不过我认为这个留白更增韵味,因为有没有名分都不重要,Emily 考量各种现实问题后有没有决定收养 Melody 都不重要,只要她曾经认真地考量、愿意想方设法留给 Melody 各种生活所需,对 Melody 来说就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妈妈”。


最后,尽管悲剧收场,Emily 终于不敌病魔,在小宝宝出生前就黯然离世,只剩孤身一人的 Melody 捧著大肚子还背个重背包继续辛苦地走下去,仿佛完全没继承到任何遗产而回归一文不名的孑然之身,但这悲惨到最后仍是升华:
两人共同的小女儿终于出生了,圆满了 Melody 的女儿梦、也圆满了 Emily 的妈妈梦,就算未来含辛茹苦养育女儿的奋战仍然艰险,但只要这个亲情的缺憾被填满了,带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也一定能破涕为笑,母女连心,永远没有过不了的难关。


《美乐蒂情缘》Melody 非常精采而震撼人心,但现在才第二周已经全台只剩台北双厅三个时段,我很肯定下一周应该就要下档了。至少在本周还有周四三场,我在此强力推荐,敬请有兴趣的影迷们把握明天买票入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