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候鸟来的季节

楼主: roofwalker (各有因缘莫羡人)   2012-10-05 23:21:51
读中文系的人会知道,文学批评有“索隐”一派,即解读诗文可从君臣关系着手。另一方
面,马克思主义在解释历史时则偏重经济结构与生产关系的脉络。我对两者都不熟、甚至
不特别喜爱;另外,我也未曾学习外文系或文化研究中电影诠释的进路。不过,以下我想
试着对《候鸟来的季节》这部电影作一点类似以上取径的曲解。我并不是非常认真看待自
己的“曲解”,所以希望读者也不必因为这样的曲解而过于激动。
以下会透露剧情,所以请考量清楚后再往下读。
《候鸟来的季节》讲述一对兄弟的故事。林家两兄弟出身云林渔村,兄A从小成绩优异,
弟B成绩也不差,但不如其兄耀眼。兄A成长后,进入大学就读;弟B则只有国中毕业。由
于林家经济困难,所以弟B未能升学,工作赚钱支持兄A读大学的费用。最后,兄A大学毕
业、退伍后,北上台北担任候乌保育的工作,并与妻C结婚;弟B则留在云林,沦为底层工
人,经济困难,酗酒患病,常仰赖兄A接济,并娶了一位越南新娘D,最后产下一女。兄A
与妻C的婚姻问题在于不孕、求子。妻C(外省人)原本坚持要有自己“亲生”的小孩,最
后发现备受宠爱的自己原来是父母领养的孩子。当妻C省悟,不是“亲生”也有真情之后
,才从求孕的执著中释放。最后弟B夫妇离婚,弟B病亡,其妻返回越南,女儿由兄A夫妇
收养。
全片舞台设定在台北与云林两地,正反映台湾的城乡关系。与其说这是两兄弟的故事,不
如说它是“台北”与台湾其他地方县市乡镇的故事。台北的繁荣与成就,正是吸纳地方菁
英以及牺牲地方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基于愧疚,台北也必须反馈资源给地方。(如同
兄A掏钱接济弟B。)最有趣的是故事的结局。执著于“亲生”的(外省人)妻C,在发现
自己的身份后,最后接纳了“新台湾之子”。这是否反映了台北其实是个“混种”、“不
纯”与“交杂”的都市。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繁忙、生活压力、以致几乎不孕的台北夫妇
,最后抚养了一位越南新娘所生的混血儿。这岂不正是台湾目前的缩影?
其实,这部电影中还有各式各样的“隐喻”:比如两兄弟即意味台北和云林(或台湾其他
地方)“本是同根生”;比如“候乌”定居下来成为“留鸟”,即意味从移民社会转化为
本土社会的台湾。但不需要再找更多了。
以上是有心的诠释,但它并不一定是导演(即编剧)有意的安排。即便不是有意,但这是
隐藏在台湾社会中的“结构”。从这个整体结构中浮现的个别故事,不免折射结构中的关
系。我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它反映了台湾的城乡、社会与族群。它足以成为一部“教材
”,一部在十年后、二十年后,让人得以一窥台湾历史片断与社会光影的经典。
作者: power7 (泡七)   0000-00-00 00:00:00
是鸟 不是乌
作者: l5 (La La Means I Love You)   0000-00-00 00:00:00
XD
作者: taikertaiker (掰咖岳台绑丝巾)   0000-00-00 00:00:00
楼上是仙剑电视的15吗
作者: huangkai (Kai)   0000-00-00 00:00:00
现在哪来的"外省人"
作者: tub (呼)   0000-00-00 00:00:00
现在哪没有自以为外省人的外省人
作者: tub (呼)   0000-00-00 00:00:00
不过原PO用外省人大概也只是白白台语讲得破破的而已
作者: crona (暖流)   0000-00-00 00:00:00
原PO说的全部都是导演有意安排的 没有"即便不是" X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