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逆光飞翔

楼主: ssdot (银河)   2012-09-23 16:23:29
  “逆光飞翔”中串起全部主题的一颗关键镜头,应是主角裕翔在宿舍房间开
关灯的“画面”──随着日常生活中甚为熟悉的日光灯杂声响起,我们将理解这
部电影的同感并非仅建立在惯习的视觉之上:主角不仅是“演出”盲人,他自己
就是盲人。
  张荣吉这样的设问无疑是极富挑战性的,如果“明暗”令人想起杨德昌“牯
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挥舞的手电筒,相对于新电影导演在台湾社会重层景观中
聚焦与暗示的意图,乃至后新电影中“青春时代片”对意义与再现的渴望,“逆
光飞翔”层出不穷的短景深镜头并不戮力于表达(expression),反而更迹近于
角色主观感受的印象(impression)。于是乎,经由特写镜头描述而由裕翔以触
觉理解的诸多线条(宿舍的床架、自助餐餐盘、桥的扶手)都在“看”似无关的
情况下产生了可能的关联。更有甚者,在练习从宿舍走到教室的段落,相对于视
觉主导的“经过空间”被另一种“经过物”(树、柱子……)的路线所取代,存
在于裕翔脑海中的图像也取代物理图像而成为“逆光飞翔”的主旋律。
  在这样的前提下,“跳舞的模样”不仅是裕翔好奇的想像,也成为观者眼中
诗意浮现的片刻(“你喜欢的不是他的人,而是他跳舞的样子”)。在这里张荣
吉展演了另一手令人惊艳的才华:如山下敦弘般对青春校园社团生活的速写,和
剧场舞者沉缓的步调,在不同镜头距离下拉出并置的张力。在小洁第一次登上剧
场阶梯的跟镜里,先是现场音乐随着距离接近变大声(角色的主观感受),直到
小洁与观众的观看相叠合,环境音转为配乐,而本身就是杰出舞蹈家的许芳宜,
在电影里亦毋须“演出”,透过镜头的贴身描绘而非镜框舞台式的远观,记实与
虚构的疆界渐趋消弭,生产了撼人的电影真实。有趣的是,小洁在电梯中的对镜
和转头,镜位几乎和张榕容在“阳阳”的开场如出一辙,但在此迅速的剪接再一
次凸显了“表达”与“印象”两种目标的落差:前提几乎完全建立在强大主观感
受的“逆光飞翔”走在随时可能落入滥情窠臼的危险绳索上,却总是能以俐落的
剪接收束,自制力在当前台湾电影可谓少见。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剪接在“逆光飞翔”里并非仅是戏剧的节点,而更是关
联的创造者。如果仅是文心兰-舞者或捷运隧道-铁路隧道的视觉比附,在一般
电影中当然并不罕有,然而“逆光飞翔”令人击节三叹的除了触觉关联外,还有
声音元素间幽微的关联(比方饮料店的杯子冰块和裕翔在家洗的杯子)或对同时
性的穿越(裕翔自我介绍的画面-裕翔妈妈的说话声)。同样经营“声音”,“
逆光飞翔”无意像“噪反城市”般提出声音如何在文化工业中被展演的政治经济
学问题或“大音希声”的美学问题,让裕翔一干人等闯入表演厅,一则类于前述
校园社团-剧场舞者的节奏冲突,二则让交叉剪接间的相互渗透有了厚度:当我
们已习惯于电影中接合自如的关联,便不难被小洁与裕翔仿佛在同一个空间弹琴
与跳舞的设定说服──闪回同步召唤视觉与听觉,双重的蒙太奇,直到音乐停止
的静寂有如影像的不可见,不用表达希声就造成大音的印象,像裕翔的一句:“
要让别人看见我,就一定要参加比赛吗?”
  因此,面对“逆光飞翔”这样一部视觉极美却又挑战着视觉威权的电影,最
好的办法或许是“看”两次,但第二次,请闭上双眼。
作者: pippo (宁静温柔)   0000-00-00 00:00:00
没错!开灯的时候,仔细听的到电流声。
作者: trumpet (阿波罗)   2012-09-23 17:37:00
剪接的巧妙的确也是这部片的一大亮点!!
作者: ajie (和小P上课的日子)   2012-09-23 19:18:00
这篇会不会太专业了!!!这么学术几乎可以跳脱电影版了XDDD
作者: ANCEE (安西)   2012-09-23 19:35:00
看到一些片段 真的闭上双眼了 ~~
作者: AKIHISA   2012-09-23 19:57:00
好耶 我看我带我妈去看的时候我也要整场闭眼睛听
作者: nipopo (小鱼)   2012-09-23 20:25:00
刚看完回来,有欢笑有泪水,大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