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从写实及新写实主义看台湾的生育津贴问题

楼主: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1-09-08 02:22:03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36130787
从《罪与罚》到《卡拉马助夫兄弟们》
任何读过杜斯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的重要作品的人,都不
得不佩服他对恶的问题思考及刻画之深,而《卡拉马助夫兄弟们》(
The Brothers Karamazov)中〈宗教大审判官〉一节,甚至是宗教哲
学中最喜欢引用的范例之一。那么对于杜氏而言,问题究竟是否有解
?甚至对一般人而言,我们是否可能在宗教以外找到问题的解答?这
个问题对杜氏以及被他的作品所震撼到的读者而言,是活着的时候最
深刻难解却也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这个问题的张力在《罪与罚》的结局中达到最高峰。在结局中,
我们不知道杀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的主角究竟是否真的忏悔了;尽管
主角自己向女主角索取了福音书,但却放在枕头底下一次也没翻开过
。他的脑海中只有浮现过这样的想法:“难道她的信念现在就不能成
为我的信念?至少,她的感情,她的志向,......。”或许会使得主
角不愿意翻开福音书的原因是:尽管罪和罪不能抵销,因此放高利贷
的人并不代表她就死有余辜;但放高利贷压迫穷学生是真的难以让人
忍受,正如台湾的高房价一般。
但主角脑海中的念头,其实正是杜氏的思想核心之所在:既然活
著很痛苦是真的,那么爱也是真的,情况就像不同的罪行无法抵销那
样。也因此在《卡拉马助夫兄弟们》的结局里,杜氏提供了一个不是
解答的解答:他让老三和小朋友们透过参加穷男孩的丧礼聚集在一起
,让老三发表巨石旁的演说。无论是否受到圣经对小朋友的正面形象
描述影响,杜氏大抵自己也是个极热爱小朋友的人,因此他不只在〈
宗教大审判官〉一节中,引用俄国当时有地主让猎犬吃掉偷吃食物的
仆人的孩子的社会新闻,来指出如果有上帝,那么为何会有无辜的小
孩遭受不合比例的虐杀这样的罪恶存在;在结局中,他也让小朋友们
宛如天使一般聚集在老三的身旁,让老三称呼这群小朋友为小鸽子们
,而让演讲以至于整个故事在小朋友的欢呼声中结束。
从文学的写实主义到电影的新写实主义
而对于儿童意象的使用,也从文学上的写实主义一路延续到电影
的新写实主义,但是操作手法比较多都选择以负面刻画,即透过儿童
的受苦受难以凸显出生活的艰困和不公平,这大抵和巨石旁的演说这
类的桥段因为篇幅太长而不适合放在电影上有关。其中最显著的例子
为新写实的名作《自行车失窃记》其编剧Zavattini,他在这部作品中让
小男孩Bruto和爸爸一起在意大利的街道上寻找失窃的脚踏车,试着转
换成和当今社会相符的场景:爸爸只领最低薪资,但是赖以维生的机
车却被偷了,因此爸爸只能带着孩子四处寻找机车,否则根本无法工
作餬口;而在过程中肚子饿了只能勉强果腹和看着隔壁桌的大餐流口
水......情境的种种细节都让Bruto在片中喊著爸爸时让人感到心酸和
难过。
而Zavattini除了编剧以外,自己也有过同时编导的经验。《城市
爱情故事》(L'amore in citta; Love in the City)是集结数位义
大利导演们所拍摄的同一主题短片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安
东尼奥尼(Antonioni)和费里尼(Fellini)的段落,而这部新写实
主义的作品和当今的《巴黎我爱你》或是《纽约我爱你》风格大异其
趣,几乎所有作品都是在刻画都市化后现实对爱情的摧残,例如安东
尼奥尼就是以为了爱情而自杀为主题,而费里尼则是以婚友社为主题
。至于Zavattini的部分则取材当时意大利的真实社会案件:一位未婚
妈妈由于其身分导致失业而无力扶养他的儿子,因而在情急之下弃养
了他的儿子,但随即反悔主动向安置他的儿子的教会联络,也因此遭
到逮捕判刑。而这段作品不但使用了当时的报纸,甚至演员就是当事
者本人,因此尽管拟真但却极富争议。但无论如何,这部作品都刻划
出未婚妈妈往往会有的辛酸:自然未必总是公平的,例如性行为导致
怀孕,比较不负责任的男性会选择一走了之,只留下女性一个人担负
起所有的责任。而许多的社会现象正是环绕在此一两性生理差异上所
建立起来的,例如华人传统下的社会,父母对女儿的人身安全和交往
状况,往往会比对儿子有更多的要求和约束;仔细追究其原因便可发
现上述的解答。然而更叫人不堪的是:这样的悲剧其肇事者正是妻小
的父亲/伴侣本人!
新写实主义对台湾生育津贴政策的警示
可悲的是,当笔者观赏完《城市爱情故事》后,隔天便看到重复
此一悲剧的政策:“11县市生育津贴 不给未婚妈妈”(连结请见:
http://tinyurl.com/3tqr53m)。试问:这样的政策如果是一种惩罚
,那么它真的惩罚到真正因为逃避责任而该惩罚的人了吗?而且作为
一项社福政策,其目的是否在于透过社会既定而未加以反思的价值观
,而对该价值观所歧视的现象进行惩罚?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项社
会福利政策根本就不应该为了减少发放补助的数量,而对补助对象进
行未经审慎反思的价值判断。更进一步地试问:如果政府不能审慎地
反思这些社会上不经思考而约定俗成的价值观,那么间接民主和直接
民主的差别究竟在哪里?行使公权力的政府机关真的有发挥其专业以
尽其职责吗?这不是一句“地方政府自筹财源,中央无法强制统一”
就可以带过的,如果政府官员真正地体认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因为
这样的政策问题尽管和经费有关,但基于经费考量的结果却是本末倒
置,而未能帮助到有些真正也需要获得帮助的人。
当然,如果公仆不争气,人民作为公仆的主人便要发挥监督的力
量,千万不要白白浪费了给仆人的薪水以及作为一个主人所应该享有
的权利;而这也是为何笔者虽然身为男性,但仍然写了这篇文章,以
参与这项和笔者永远扯不上关系的政策的讨论和监督。但只有笔者一
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笔者也在此希望有更多看到这篇文章的人,
能够持续关注此一议题而让台湾社会变得更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