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ovie.yatta.com.tw/topic_talk.php?id=3386
抛开皇冠、王位或陛下公爵等尊贵称号,《王者之声》其实也就是一部
成长电影。
正如片中所言,没有人是自一呱呱坠地便口吃的;心魔、童年创伤、自
身缺陷、害羞内向的性格、威权强势的父亲,这些大多出现在青春成长
电影中的剧情元素,到了《王者之声:宣战时刻》里则安置到了一名年
届不惑的中年男子身上,只是他刚好身处在一个极度不寻常的生活环境
之下──英国皇室。
当然影史上也不乏以心魔与压抑亲情为主题的电影,诸如《钢琴教师》
、《黑天鹅》,乃至于1996年为本片演员杰佛瑞罗许摘下奥斯卡影帝的
《钢琴师》等片中,都可隐约窥见相似主题脉络;但若论及父权威严,
这世上恐怕也找不出比皇室来得更显赫的家世了。
不仅食衣住行处处均得受历史悠久的皇室繁文缛节所束缚,自幼的一举
一动都遭世人以放大镜检视,历历代代先祖事蹟也无不钜细靡遗地刻划
在史书的字里行间,让后世子孙牢记心中引以为鉴。生长在皇室之中,
从墙上画像雕塑、婚丧喜庆的教堂、日常起居的住家行宫乃至于登基时
的座椅,举目所及的一切事物均有其传承千年的历史渊源典故,无时无
刻均提醒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格外留心自身行事作风应当不辱门
楣。
于是片中这名自幼身体虚弱且说起话来结结巴巴的男子,一旦遇上压力
与异样目光,只能用咆哮与冷漠来武装自己,更加闭紧双唇、拒绝一切
对话沟通,好掩饰他生在皇室之家而始终难以承受的宿命与重担。
电影绝非在歌颂王者之伟大。倒不如说,片中始终在试图剥除身为皇族
与王者的神圣性,将二战中带领全国人民奋勇抵抗纳粹铁蹄的英王乔治
六世,还原为一个从小在长兄阴影下长大、为自身口吃宿疾所困扰的平
凡人,而非一味歌功颂德地将他捏塑为英明王者。而他那位不爱江山只
爱美人、交际手腕与才智均远胜其弟的长兄爱德华八世,也是沉溺一己
私情而枉顾国家社稷,电影处处解开了英国皇室的神秘面纱,显示出他
们身而为人所具备的七情六欲。
正如柯林佛斯在片中所说的,“我们不是一家人,而是一间企业。”这
句取自英王乔治六世的真实发言(一如杰佛瑞罗许在片中的许多绝妙台
词,都是实际取自于语言治疗师莱诺罗格的治疗笔记),生动描绘出皇
室较为写实、而非高不可攀的一面。
片中选择以电台演说广播为核心,顺应了电台广播在世间一般家庭逐渐
普及的三零年代时空背景,除借由向来以生动演说技巧蛊惑人心而著称
的希特勒,来与不擅言词的英王乔治六世作强烈对比之外,片中更透过
电台广播的时代潮流,将原本高高在上、只能远观而遥不可及的皇室贵
族,降尊纡贵地透过电台喇叭而走进家家户户的客厅,向庶民百姓对话
发声;或套句片中台词,皇室顿时降级成了需要讨好人民的演员。
在君权神授一说早于十七世纪光荣革命便遭到推翻,实行虚位元首制的
二战时期英国,当时的英王乔治六世正如片中柯林佛斯亲口所述,毫无
实质王者权力可言。既无法组织政府、解散国会,一切国事行政也交由
内阁、国会代行,身为英国国王充其量只是人民的精神象征,不过是一
具被众人扛在肩上卖力吆喝的神轿;而王位自然也成了乔治六世避之唯
恐不及的重担,而非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一手独揽大权。
对外吃力不讨好,对内又有难以克服的隐疾,《王者之声》是将一名外
表看似风光、实则有苦说不出的平凡人,安置在一个原本不应当轮到他
头上的不平凡位置与不平凡时刻之中,看这名骨子里与你我无异的凡人
如何克服来自外界的沉重压力与内在潜伏的长年心疾。
电影虽是根据史实改编,却也借由一介平民出身、毫无来历背景,甚至
动辄被他人贬抑为来自于蛮荒殖民地澳洲,大隐于市井之间的无名语言
治疗师,来帮助贵为公爵王储的主角克服口吃宿疾。这名平民不仅要求
眼前的皇室贵人以平辈互称,既不畏惧对方的显赫身世、粗口国骂也毫
不忌讳修饰;而平时口齿不清的一国之君也只有在平民治疗师的面前才
能真正卸下防备,抛开了公众社交场合时不自禁浮现的焦虑不安,顿时
能言善道、侃侃而谈了起来。
两人终究跨越了彼此天差地远的身份隔阂而结成莫逆之交,那份真挚友
情在令人动容之余,片中更透过平民与皇室两者之间从互不理解、冲突
矛盾到相知相惜,显示出导演编剧试图剥除皇室神圣性的企图心。语言
治疗师莱诺罗格真正治愈的并非乔治六世的结巴毛病,而是透过那“非
正统”的治疗方式来帮助主角跳脱礼俗规范与历史包袱的束缚,进而真
正解开缠绕他多年不去的心魔。
编剧大卫席德勒与片中主角一样自童年时期便开始口吃,源自于其祖父
母在二战大屠杀期间遭纳粹毒手身亡而发病,因此他不仅自幼便对同样
有口吃宿疾的英王乔治六世特别感同身受,甚至他日后还发现亲生叔叔
过去也曾因口吃而接受过同一名语言治疗师莱诺罗格的医助。同样身为
口吃患者,大卫席德勒深知结巴病源之苦,须从心灵面着手才能对症下
药。
正如同一场鼓舞人心的出色演说得要仰赖语气的抑扬顿挫,《王者之声》
也禀持了英国电影一贯的简洁俐落,适量佐之以自嘲诙谐的英式幽默。
电影虽横跨了1925年至1939年的十五年光阴,却丝毫不显得冗长繁琐,
适时省略了传纪励志电影中常见的群众夹道相迎等大场面,不会贪心地
想将一切细节都交待得一清二楚,适度的留白中余韵不绝。大量广角特
写与中景镜头交错并用,镜头运动虽不复杂却在出入镜与构图镜位上别
具巧思,节奏感沉稳中自见律动。
或是因拍摄预算有限的考量,在巧妙跳过了加冕典礼等现身于公众之前
的华丽场面,片中反而得以由小中见大、由私中见公,引领观众随着镜
头一同走入了一家父女共处、和乐融融的居家客厅,穿过夫妻不安相拥
而泣的书房、英王与语言治疗师相望打气的阴暗广播室,以及当着万人
发言正式上场前独自来回徘徊、口中喃喃自语的狭窄楼梯间,显露出英
国皇室不亲易示人、较为私密亲暱的一面。
电影虽甘冒大不韪地将贵为九五之尊的英王摘去了皇冠与勋章,还原成
会退缩恐惧、会迟疑不安的凡人,却绝无贬低皇室或不敬之意,反倒是
因此而更显得有血有肉,而在认清自身的渺小平凡与挫折伤痛的同时,
从中体现了真正的大无畏勇气。
【文/Qu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