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没看过原著,通篇心得来自电影。
“爱与不爱之间,我们做爱。”稍微在PTT有点站龄的人可能曾经在SEX版读过这篇板友创
作的小说。那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但经过几年生活、恋爱、工作,在今天进到戏院观赏村
上春树映像化的这部作品,内心也随着画面浮现出一幕幕如画面色调般,淡淡地、浅浅地
,关于爱的反思。
“什么是爱?”
这个问题如果有答案,坊间那么多关于恋爱的小说与著作也许早就不需要任何新作,我们
只要买一本《恋爱大全》回家像查字典一样的找出我们的疑难就好。然而,恋爱真的没有
答案吗?毋宁说,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空用文字来表达,也不能光用眼睛去看。
戏中的每个角色,似乎他们都在问这个问题,却也都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人已经找
到,有人还没找到。然而,其中有个人似乎根本没有用心寻找,那就是男主角彻。
无论是与直子或绿在一起,男主角百依百顺的,用“当然”、“好”、“喜欢”等文字表
达他对女性企求通盘接受的个性。然而,还记得绿曾经很明白的说出对她而言爱是什么,
并且用买蛋糕的描述来形容。可是彻呢?他从头到尾什么都没说,对于爱就是一味的接受
。一度他也以为只要他坚持,总有一天可以永远跟直子在一起。
有些人觉得这部电影有太多的裸露与床戏,但那背后导演要表达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我们
总觉得不好意思,不敢去面对这个在我们人生中绝对真实且必须面对的生之欲,我们可能
会错过其中值得我们省思的部份。
直子一生只有做过一次,证明他不是生理的问题,而是心理的问题,她溼润了自己的阴道
,好让彻能够顺利的进入自己的身体,满足性的欢愉。但为什么只有那一次?
“爱与理解爱”
爱不是“say yes”就能通往幸福的旅程,彻像是一个空心的瓶子,刚开始总会让人感到
满足,好像自己可以倾注内心的痛苦与欲念,但久了便会发现,空瓶子只能用来装东西─
─包括自己要的跟不要的──却没有办法倒出属于这个瓶子的喜乐与悲愁。或许如同
Kizuki的自杀,对直子来说她始终无法里为什么所爱的人会死,而更让她受伤的可能是自
己所爱的人宁愿选择结束生命,也不愿意选择和她在一起,更很可能什么都没对她说。这
一刻,直子从三岁开始与Kizuki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坠入形同“陌生人”的疏离之中。
我相信她刚开始相信彻不会跟Kizuki一样,但当她潜意识发现空瓶子的真相,她再也排不
出任何滋润的爱“液”。
所以最后直子没能踏出那片森林,因为她在森林内外都已经失去对于爱的信赖。
直子对彻说了那么多,连自己最赤裸的部份也展现在他面前,可是彻的回应,就像直子要
他再也不要说“当然”那般,显现出他以为爱就是无条件的接受与付出,却不懂也没有真
的去试图去“理解”所爱的对象。
“我知道我爱;我知道我不爱”
与彻相对,剧中的其他配角更加凸显了彻看似伟大的包容,其实来自对于爱与所爱之人没
有真心付出理解的黑暗面。永泽在感情上从现实的道德观来看是一个彻底的浪子,不值得
托付终身的对象,可是正如他在宿舍外头对彻所说的,“他将终生不婚”,当一辈子的阿
飞。尽管这个选择荒谬,但呈现出永泽对自己关于爱的观念有多笃定。
绿和永泽相反,她很清楚自己的感情,可以很清楚的加以形容。知道自己要什么,之到自
己不要什么。更重要地,绿对于爱应该要有什么样的分寸拿捏,她很忠实的展现自己的观
念。在爱与不爱之间,她不会服从于性爱的肉体冲动。有男朋友的时候,尽管她知道自己
喜欢上了彻,但她从来没有越轨。直到上一段关系结束,她才给予彻和自己在一起的机会
。
这让我想起史蒂芬‧金的《迷雾惊魂》,主角充满英雄主义的作风导致身边的人一个接一
个的发生不幸,大大讽刺了对英雄主义的迷思。而在《挪威的森林》影片中,我们则是从
彻身上见到某些对于爱看似伟大的付出,实际上却是十足伪善的表现。
最讽刺的一幕,就是在直子死后,石田前往彻的住所找他。当石田提出和彻上床的要求,
我们发现从开头直到最后,彻还是那个样子,不懂得拒绝,不懂得思考,不尝试去了解自
己真正要什么,而爱又是什么。永泽带他去找女人,他就去;直子想做就跟她做,直子不
想做就不做,但爱有时候就是需要冲撞,需要其中一方不理性的展现出理性之外,同样属
于人性肉欲、感性、自私的一面。
不然人和机器有何差异?但彻还是老样子,和石田发生了关系。这一刻,也为主角的命运
下了注脚。当他打电话给绿,他再次口口声声说喜欢,作为旁观者我已经无法相信彻口中
的喜欢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喜欢。
“谁活在过去?”
最终,彻说:“Kizuki永远活在十七岁,直子永远活在二十一岁。”那彻呢?我想他根本
没有真正活过,因为他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在人生永不间断的旅程中,彻困在回忆的森
林中走不出去,只因在爱与不爱之间,他没有真正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