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讲这是部好看还是难看的片,可以了解一下,为什么有些人
失望,觉得难看,而有些人却又觉得amazing。
许多繁复无明显节奏的多幕剪辑拼凑,不同角度的沙尘、刺眼光
线、燃烧火焰;电影声音若远似近,爆炸、呐喊、哭声、车声,
交杂在一起。这种类似纪录片的“技法”往往让一般观众无所适
从,特别当习惯于过去战争片——由强烈节奏为导引而层层编入
的声光效果——时,一般人顿时会失去一种节奏感,以致于抓不
到画面想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只是,这才是导演心目中
的战争本质:无法抓准的无节奏,使得时间显得无止尽的漫长而
需要无止尽的绷紧神经。
不只是技法。剧本塑造的主角的个性,那毫无所感的潇洒,更让
这种拍摄技法令人绷紧神经,这种前景的“无感”与背景的“混
乱”,坐在萤幕前的我们被弄得不知所措,焦躁紧张因而逐渐到
达极致。
这部片的架构是由一次次的任务串接起来,这些任务在叙事上由
James 奇特的个性(不顾一切地使小队处于危险,却又受到不了
内情的迂腐长官高度肯定)作引子,而背地里导演正透过上述那
种“让人处于无止尽的不安”的技法,带我们领略战争的“现场”。
还记得他们在沙漠里遭遇中东人,先是不清楚是敌是友,在一阵
恐一触即发的紧张检查中,因确认中东服饰外衣下的是自己人而
稍稍停歇,但当心情慢慢放松之际,一阵枪响却划过天际,子弹
从不知名的地方射了过来,所有人忙着重新武装自己并向“所有
方向”扫射。然而,在死了几个人后,在确认狙击手位置后,在
找到掩护屏障之后,战斗才真正开始。原来战争不是那几阵的慌
乱,而是在接下来不知何时是终点的无尽不安中相互对峙著,重
点不在于濒临死亡带来的紧张和恐惧,而在于不知终点在哪儿的
无穷无尽。
这种无止尽的终点其实也是美国人对于战争的梦魇本质,从越战
开始,这种不知道终点是何时的焦虑就每每于美国发动圣战时,
在无数美国人心中蔓延著焦虑,从越战到波湾战争以及这次的对
伊战争,恐惧由政客强化,而紧张焦虑在无尽头的对峙中逐渐上
升,而终究无感。那次爆发的对峙狙击,终在眼睛干涩而太阳西
沈之际, James才略带迟疑地说“结束了。”(We are done.)
说了两次。
三个队员其实各自扮演着人面对战争的典型,Eldridge怯懦而显
得恐慌,Sanborn照规矩而强作镇定,James则神经粗大到近乎疯
狂。三个人也随着一次次任务而有着不同的个性转变,Eldridge
几次濒临恐慌发作而最终开枪克服了迷乱,却又在 James下令的
胡乱行动中终于崩溃咆哮; Sanborn每每力图将战争导引自标准
程序作业(SOP)之中,试图让近乎混乱难解的炸弹现场,出
现一种可以令人掌握以致于安心的节奏,却又每每遇到 James的
疯狂作为而濒临崩溃。 James毋宁是靠着直觉在行动,这不是说
他有着天才般的敏锐,能抓住危机的一举一动,相反地,他被战
争毒品养得毫无所感,没有味觉,也因此在终得以返乡后,面对
大卖场架上那令人炫目的各牌早餐玉米片时,他反而有点慌乱了。
危机倒数是部相当成功的实验性电影,掌握了纪录片形式所能带
来感官经验,却又适度地运用剧情片塑造角色的特质,以另类的
方式结合两者,更对一向充满英雄与反英雄辩论的战争片类型,
塑造了完全不一样的主题:焦虑。说到底,焦虑不只是存在战场
之中,更是延伸到战场之外,作为战争发动的原因,对大规模武
器的焦虑。这部片对于时间∕节奏的掌握完全抓住焦虑的特质,
没有尽头的对峙,混乱的节奏氛围,甚至观众无所适从给了个负
评,希望这篇能多少带来一点观看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