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爱在黎明破晓时》&《爱在日落巴黎时》

楼主: Tehran (最好的时光)   2010-05-07 18:22:40
与妳约定下一次的告别──《爱在黎明破晓时》&《爱在日落巴黎时》
网志有图好读版:http://www.wretch.cc/blog/littlefishes/24544315
以下部份评论涉及剧情,请小心进入。
浪漫爱情剧对我而言并不陌生。
当我纯粹想找部电影好好“放松”一下时,爱情片通常都能赢得我的注意与芳心。
然而,我还是不得不承认:有营养的爱情片实在少之又少。
或许是因为我早过了“只要俊男美女,其他随便”的年纪,
对于过度浪漫或不切实际的俗滥剧码,总会令我感到莫名的疲乏。
然而,身为前、后作的《爱在黎明破晓时》与《爱在日落巴黎时》却有它们的独到之处,
可以说是处处充满创意与巧思、能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精致小品。
它不脱爱情剧的浪漫风格:男、女主角在极为偶然的情况下邂逅、进而相恋。
相处不过只有短短的一天,他们却能在彼此之间找到朋友的熟悉与自然,
仿佛不需要言语就能拥有相视而笑的默契,《麦迪逊之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认识多久、迟了多久才认识并不是问题,
重点是他们总能在看似平行、没有交集的人生中找到对方,
仿佛是命中注定要爱上彼此,躲也躲不掉的相遇。
然而,《爱在黎明破晓时》系列则是少数大量使用对话的爱情电影,
这就显示出这部作品与其他爱情剧的不同。
或许偶然邂逅本质上还是浪漫的,但他们之间的吸引力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没有悬想、沉默与留白,而是透过一步步的沟通与了解才能成型。
这是个有趣的发现,也让我思考爱情究竟是如何开始与进行。
对于我们近乎陌生、甚至一无所知的人,唯有透过相处与对话的片段,
才能拼凑、组织成我们对于一个人的认识,
甚至进一步判断我们究竟是喜欢还是讨厌这样的存在。
谈恋爱时我虽然是个盲目又感性的人,
但仍旧对于“纯粹感觉”或“绝对默契”抱持一定的怀疑。
或许有可能发生,但那不会是常态。
曾经听过下列说法:《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茱丽叶》,
我个人不予茍同。
原因很简单,罗密欧与茱丽叶的爱情是一见钟情后的死心塌地,
甚至不惜抛家丧命来实现他们对于爱情的想像;
梁山伯与祝英台却是朝夕相处后的相知相惜,
他们拥有共同的话题,必要时也必须面对失和与冲突。
这也是为什么《梁祝》带给我的感动与认同远比《罗密欧与茱丽叶》来得多,
因为它让我看见爱情被实现的可能,它不是凭空发生的,
也不是不需要任何付出与经营,你就能自然而然并且无条件拥有的东西。
我相信感觉或是吸引力在爱情里占有极大的重要性,但那只是它成为爱情的因素之一。
《爱在黎明破晓时》系列借由男、女主角不断对话的过程中,
让观众看见他们在一起的可能性有多少。
只不过是火车上的异国搭讪,为什么这一天会影响未来的两个人?
只不过是全然的陌生人,
为什么能对彼此敞开心防来分享那些你或许没有意愿或勇气对亲朋诉说的话语?
这就让我想起几周前,母亲偶然向我提及的教学研习经验。
她与同组教师们借由抽取图卡来分享彼此对于这张图或字词的直觉反应,
没想到一向内敛沉静的她,
竟然能透过这项活动与其他第一次见面的组员们诉说极为私密的心事。
“或许是因为彼此都只是对方生命中短暂的过客。
 我们的生活圈毫无交集,以后也不会见面了吧!
 所以才能毫无顾忌地把各自的生活经验表达出来,不需要担心应该透露或隐瞒多少。”
就是因为彼此的关系是没有压力与羁绊的,
有时我们在陌生人面前反而比自己人还要自在。
我们需要的是倾听、同理和了解,而不是评论、建议或批评。
你只要给我一个眼神或拍肩就好,你只要让我知道你在听──认真专注地,听。
然后在短暂的相聚之后,又是无感的告别。
道别不再是略感压力或为难的事,你无须悲伤、期待或酝酿着其他,
你发现自己只会在异常平静的状态下,掺和著些许笑意目送对方的离开直到消失,
亦或是自己的被告别──
你或许好奇他是否盯着你的后脑杓直瞧,也或许你根本不关心不在意。
但不论如何你们都知道──这也是某种形式的认知与默契:
这次的告别大概是真正的不见
(虽然你们或许会说掰掰、再见、有空联络喔之类的客套话),
你知道你们曾在某个时间点相互陪伴,
然而却不曾计较彼此之间是否有“明天”或“未来”的问题。
其实我还满向往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它的本质是单纯美好而且别无所求的。
你可以在这个时刻,放心地把自己完全交付给对方。
你不必担心你的“秘密”是否曝光露馅、搞得众所皆知,
你不必揣测身边的这个人会不会是那个笑里藏刀、暗中放冷箭又见不得你比他好的叛徒。
你们真心对待彼此,就像呵护自己一样地小心翼翼并且毫无保留。
当然,这是我对友谊的部份期待,但不会是《爱在黎明破晓时》系列的实现。
它毕竟还是爱情剧,
男、女主角依旧会为了他们早已预见的分离而感到怅然若失又充满期待。
“六个月后的今天,我们在此相遇。”
互诉真心的承诺是美丽无瑕的。
它不应该被怀疑,却也经不起充满戏谑意味的测试或恶作剧──
甚至说不上是多么严苛与残酷的考验,从此分道扬镳、形同陌路。
我也曾经做过
“以后如果我们分隔两地,每年我们生日的中间生日那天,一定要回到故乡见面好吗?”
的约定,不只嘴巴上说说而已,那时我们还白纸黑字地写下来,立了誓言。
分手五年多来,我们不曾见面。
每年的生日短信变成了确认彼此还活着的唯一证据,
而曾经烦恼过究竟是13号还是14号是彼此的中间生日的对话,
应证了想像永远比现实来得美好,虽然它是有那么一丝丝的不切实际。
但是谁在乎?我们乐在其中于当下,
除了分手后不再联络是真的,其他曾经说过的做过的事,好像都变得模糊了起来。
如果《爱在黎明破晓时》是专属年轻人的浪漫,
《爱在日落巴黎时》就是随着年岁渐增而变得成熟世故的众生缩影。
在决定性的那一刻错过彼此,或许就是真正错过了,时间不会重来──
但难道这样一定就是不好吗?
没人知道,但我们时常在不那么顺遂的时候,回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选择:
“如果当初我把XX系填在前面,也许我现在就不至于失业了吧。”
“如果当初没跟他分手,也许我们现在已经结婚了。”
“如果当初能跟她说声对不起,并且努力弥补我们的关系,或许还能成为朋友呢。”
这可能不是后悔,因为你意识到不论让时间重来几次,依照你对自己的了解──
你还是会做相同的反应与选择,八九不离十。
然而,多少有些遗憾,所以你才会无意识地想起过去,
想起那些“或许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或不至于那么糟”的其他可能。
这也是我为何能对Jesse(Ethan Hawke 饰演)提出的质疑和喟叹感同身受。
在他的心里始终留有疙瘩,
如果Celine(Julie Delpy 饰演)能够在约定那天如期出现,或许他的人生从此不同。
不那么幸福、不那么快乐的现在,使我们只能借由遥想其他人生岔路的不同选择,
来让自己好过一些──因为情况不会再更糟了,
我们已经走到了深不见底、又没有后路可退的死胡同。
就我看来,《爱在黎明破晓时》与《爱在日落巴黎时》在爱情电影里是独树一格的存在。
它让我们看见浪漫与现实得以并存;令人沮丧的是,现实通常居于上风。
《爱在黎明破晓时》系列不至于过度浪漫、甚至适时与现实妥协的电影调性,
证明了这两部前、后作的高度与深度皆远胜于多数爱情喜剧。
它或许不够完美甘醇,但是那带着些许无可奈何的残缺,
才能让它拥有接近人性的真实以及感动人心的力量。
作者: risereborn (risereborn)   2010-04-10 12:08:00
今年七月要出第三部了 超期待!!
作者: kizuki0315 (C.诺斯)   2010-05-07 18:26:00
女主角后来有演美国狼人在巴黎...
作者: andan (Everything)   2010-05-07 18:46:00
这两片真的很经典...推~~
作者: a7526746 (阿猫)   2010-05-07 19:36:00
经典
作者: slippera (slipper)   2010-05-07 21:24:00
超喜欢这两部,推!!
作者: andersontom (鬼娃恰吉)   2010-05-07 21:25:00
男女主角还演一部巴黎二日情吧,有兴趣可以去看
作者: soliloquist (soliloquist)   2010-05-07 22:42:00
巴黎二日情男主角是Adam Goldberg,不是Ethan Hawke
作者: xholmes (Jedi Knight)   2010-05-08 00:19:00
这篇感想写得真好。
作者: ginshop (照镜子找去,看的到吗?)   2010-05-08 01:15:00
巴黎二日情的续集似乎也正在拍,“纽约二日情”
作者: Angela0213 (用流浪的心情去旅行)   2010-05-08 02:06:00
感想写的真的很棒!这两部也是我最爱的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