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1330773
因为放了一些图讨论镜头
所以意者可以自行点阅连结~
已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讨论,
其中不乏许多很精辟的见解是我没想到过的,我想这
正是诠释最有趣的地方:去探索许多隐而未现的可能
脉络。因此我以下的文字并无意于去驳倒精辟的见解
,而只是想亲身再度进行一次探索的任务:)
(以下为正文)
原本开头想要放的剧照是另外一张更具颓美风格
的(请见 http://tinyurl.com/ybgoav3 ),但今天
将思路整理一下以后,发现这部片除了明言向Truffaut
致敬外,蔡导也一并使用了他常见的手法,即在片中
呼应一些以前已经出现过的电影段落(但故事的主轴
大致上仍保有其独立性)。因此我的理解是:蔡导在
这部片中的许多地方和Truffaut的一些作品相呼应,
例如无论是特地设计还是巧合,本片的电影海报及剧
情有许多地方都和Truffaut的"Day for Night"(中译
:日以作夜)似乎有所关连。海报请见附图,而在片
中的方式则是和"Day for Night"一样采剧中剧,并且
让该剧中同样也是饰演制片的Nathalie Baye在片中与
〈脸〉中的制片Fanny Ardant以及"Jules et Jim"(
中译:〈夏日之恋〉)的女主角Jeanne Moreau三人碰
面。
“啊,你也在这里,Francois!”
而该片似乎想透过台法两组人马的互动藉以彼此
隐喻,并且由于两组人马在年龄上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以此点出岁月的刻画,并且暗喻剧中康和母亲两人
之间情感的微妙互动。而这可以回溯到蔡导之前的作
品〈你那边几点〉,在片中同样是以〈四百击〉的Antoine
作为小康和陈湘琪两人之间唯一的联系。
在片中的许多法国演员都是Truffaut作品中的杰
出演员,但在多年以后也都成了一张张“历经风霜”
的脸(而在预告中蔡导似乎也刻意把康丢到风暴中,
开了一点玩笑XD)。因此Jean Pierre Leaud在片中继
续沿用他在〈四百击〉中的名字Antoine,而他年轻时
的剧照则被Fanny Ardant在赴台参加丧礼时在康的家
中被翻到。如果我们早已熟悉这些演员曾经在Truffaut
的电影中那一张张俊秀美丽的脸庞,那么在Jeanne Moreau
出现的那幕中,看到那么孤冷寂寥的宴会,难免会感
到岁月不饶人。在"Jules et Jim"中,饰演Catherine
的他和Jules以及Jim摩擦出多少璀璨的火花,但至今
同样是一场三人的宴会,却只有三个找不到耳环需要
服务生帮忙的老太太(但根本也没有服务生)。
此外,蔡导也用构图及场景点出康和Fanny Ardant
两人在境遇上的相近之处。从附图我们可以看到:Fanny
Ardant在赴台参加丧礼时在旅馆接电话的镜头,其构
图和该片一开始第一个镜头康到法国在店里没有遇到
Antoine的构图是很相近的,即人物在玻璃后,而玻璃
则反射出街景,并且透过玻璃制造出一种隔阂感。而
第一个镜头在预告片0:28处有带到,故一并附上预告
片供有兴趣的人参考。(尚有其他的相同的构图安排
方式,但因为找不到剧照且还没有DVD,所以无法贴出
来让大家参考,意者可以注意一下片中一开始康在母
亲床边,以及后半段康拿着香在下水道而 Laetitia
Casta趴在床垫上歌舞的这两个镜头。)
(预告片连结请见 http://tinyurl.com/l3jmax )
所以当Fanny Ardant在康家中发现〈四百击〉的
剧照并且在供桌旁吃著祭品翻阅著关于Truffaut的书
籍时,这两组人马在情感上第一次找到了共通之处,
亦即对死者的缅怀;所以Fanny Ardant在下一个镜头
选择了和康一样的行为:带着怀念之情,和康在同一
张床上沈沈地睡去。值得注意的是:在〈你那边几点
?〉最后小康也有类似的行为(即帮母亲盖上被子)
。
继〈你那边几点?〉之后的第二场丧礼
承上所述,蔡导的片常常会和其他的作品有着一
些延续性的关系,但每部作品大致上仍有相当的独立
性。为了方便讨论,笔者希望可以指出这些关系,以
方便理解并且试图建立文本之间隐含的脉络。
蔡导似乎有两个最常使用的手法和习惯:从不避
讳身体作为表达情感的媒介,也从不避讳用日常语言
以外的肢体语言铺陈出内心的情感。在〈脸〉中和〈
你那边几点?〉也举行了一场丧礼,而和丧礼有关的
人也有着相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闭锁。在
〈你那边几点?〉中,妈妈把全家可以透光的地方都
贴起来,并且对小康嚷着死去的爸爸会怕光;而同样
的屋子在〈脸〉中又再度出现,只是有着强迫症般的
妈妈已过世,而改由Laetitia Casta来执行这项象征
性的漫长工作。
但内心的闭锁仍然有开启的可能,而蔡导习惯的
开启方式或许便是透过身体做为媒介传达情感至内心
。这也是为何在〈河流〉中,父子在三温暖巧遇而在
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对方自慰过后,那间不见天日的旅
馆房间总算开了门透了光。在〈脸〉中蔡导在雪景拍
摄出一张张历经风霜布满皱纹的脸,也许会让对Truffaut
作品熟悉的观众感到不胜欷嘘;身体虽然会衰老而终
究死去,但他永远都是一个传递情感的媒介,而不曾
因为时间而抹去这样的可能。这也是为何Laetitia Casta
甚至将画面贴至全黑,而之后又为了和饰演原订班底
的施洗约翰的Norman Atun交欢而点燃火光;甚至我们
可以注意到:在这两个镜头之间,Norman Atun裸体走
近Laetitia Casta时,蔡导是从屋顶的角度俯拍,透
过梁柱将画面切开以制造隔阂感,以塑造出和下一个
镜头的对比。
也因此在剧中剧的拍摄过程一连串的脱轨时,其
中一个脱轨却开启了一个新的可能:饰演希律王的Antoine
爱上了顶替饰演希律王后的Fanny Ardant,所以才会
用口红在玻璃上写着“我不能爱上你!我走了”,之
后便从狭小的管道中爬出来。Laetita Casta在片中不
知用黑胶带贴起了多少框架内的玻璃,直至片尾才由
动了真情的Antoine破框而出重见天日。或许对蔡导而
言,施洗约翰的禁锢不止是身体上的,同时也是情感
上的;所以如此一来,被禁锢的并非只有施洗约翰本
人了。
而最后在卢森堡公园湖边的场景,有看过〈你那
边几点?〉的观众想必都不陌生,该景都是作为两部
片子的结尾,最后并将片子分别题献给蔡明亮的父亲
和母亲。在〈你那边几点?〉中,小康他已经过世的
爸爸现身在湖边,而在〈脸〉中,蔡导则自行现身,
我想或许是要呼应"Day for Night"中Truffaut的自导
自演吧?而有趣的是,"Day for Night"该片也在重拍
的雪景中结束,仿佛暗喻剧中剧拍摄过程所历经的风
风雨雨;但在蔡导的〈脸〉中,自从Laetitia Casta
点燃火光探索Norman Atun的身体后,没记错的话就再
也不曾出现下雪的场景。或许对蔡导而言,微小的火
光并不那么渺小,它总是冰释一切的开始与动力。在
这里蔡导或许用了一种很有趣的对比向Truffaut致敬
:Truffaut受到Hitchcock影响,表达手法精炼易懂然
而却依然不改其慧黠天真与忧郁;蔡导尽管也爱在他
的作品中透露出沈重而忧郁的讯息,但有时却隐然地
透露著希望。或许,那场冰雪是延续著"Day for Night"
的最后一幕,而蔡导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找到温暖与曙
光。
蔡导的片虽然隐晦,但他依然将线索放进片中,
让每一位观众自己花心思去寻找。找到的答案或许也
不尽相同,但这或许就是欣赏蔡导的作品最有趣的过
程之一;甚至我想不只是蔡导的作品而已,每一个好
的作品都会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