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不能没有你

楼主: lavieboheme (消失在回转的路口)   2009-05-28 07:13:11
《不能没有你》
国别:台湾
导演:戴立忍
出品:2009年 (2008年底于高雄电影节首映)
图文网志版:
http://blog.roodo.com/hostsonaten/archives/9086077.html
演而优则导的戴立忍,曾以《两个夏天》获金马奖最佳短片及台北电影节百万首
奖,并后续于2002年推出商业制作规模的《台北晚九朝五》,该片描写都会年轻
男女的浮华糜烂及赤裸情欲,可惜评价及票房均不理想。2005年时,他为了筹
拍辅导金电影《射距2300米》,一度因资金调度问题而负债,不得不搁置导演梦,
专心从事影视表演,近几年以《白色巨塔》、《经过》、《停车》等作品中的精
湛表演,掳获无数观众的心。
2008年,他和纪录片工作者陈文彬合作改编一则社会新闻,将中年失业男挟女
儿在天桥割腕、作势要跳下的耸动事件,化为一则充满温情与泪水的感人故事。
(有趣的是,编剧陈文彬及监制林志儒皆在本片亲自下海担任要角,表演老手戴
立忍却反而退居幕后。)
编剧以低调的写实笔触,娓娓诉说著打零工维生、从事拆卸废轮船的潜水夫武
雄,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及亲权危机。小人物的生活样貌与感情,在不愠不火的叙
事节奏下,细致地开展出真实的质感;而稳当的剧情结构,也将工人阶级父亲周
旋于各个公权力筑起的冷漠高墙、处处碰壁后的愤恨不满,有章法地逐步累积,
使关键点时的情绪爆发能获得观众的理解。全片不采批判的道德位置,而是从悲
悯的观点与主角平起平坐,挖掘出人物的真挚情感与思维,消抹了原事件在猎奇
新闻镜头下过分张扬的煽情控诉,免流于电视剧的通俗与浮滥。
真正赋予本片独特生命的,还是在于视觉手法、及一票非职业演员优异的真情演
绎。黑白摄影的基调下,烈阳灿亮的高雄被抹成一片沉郁的墨绘,观众不再只看
到观光影像中被行销的亮丽缤纷都市,而是深入城市脏腑中被忽略的荒幽角落,
瞥见那些困顿小人物的面貌,闻得到他们身上那股燥热混著油污的黏腻气味。
片中最感人的视觉意象,应该是父亲潜入水后,望向海面上飘散如蛛网的阳光,
以及女儿模糊的身影,同时间,女儿也正用意念穿透浑浊的海水,对水下的父亲
投以深远的凝视;这个危险工作环境所隐含的生死离别和焦虑情绪,从一开始贯
串全片,并为两人日后的分离埋下伏笔,女儿被社会局强制带走后,父亲失神漫
游在空旷的废墟与船坞,天顶破洞洒下的阳光,与穿透海水的幽晃光线形成曝光
叠映,这今昔交错的魔光幻影,与父亲向上凝望的动作,动人地传达出他对女儿
的无尽思念。
海上讨生活的父亲,一直在不友善的世界漂流、浮沉,官僚体制的冷漠、政客的
善变、媒体的伪善与嗜血,终促成了父女分离的悲剧,而亲情的羁绊正如牵引他
倚港靠岸的绳索,是一股使他重回人生正轨的稳定力量,片尾那阔别后重逢的互
相凝望,激发出全片的延绵的情绪张力,在画面终止后仍余韵荡漾。(而这场戏
也令人联想到《囧男孩》中男孩与精神障碍父亲在海边的道别,两者情感上有异
曲同工之妙。)
总体来说,《不能没有你》在形式上有着过去台湾电影的低限写实风格,但叙事
上则更多了戏剧层次及感性,虽然时空迥异,却令人联想到欧陆战后同样大量描
写贫穷的新写实主义电影,本片唯一可惜的是配乐提供的情感提示稍嫌多了点,
若让画面本身说话,而非让钢琴音乐喧宾夺主,或许会更有味道些。
个人认为,本片印证了去年台片新浪潮中更亲近大众、诉诸普世情感认同的特
质,做了一次通俗与艺术间的平衡示范;但另一方面,被浪漫化后的现实人生往
往不一定能完满、安逸,即使编导已经节制地远离真实、避免消费现实人物,电
影恐怕仍无法解决原事件中的道德争议,而改编电影所掀起的媒体效应亦难以忽
略,若本片上映后大红,到时难保不会有好事的劣质媒体挖人隐私,对当事人造
成不必要的压力(讽刺的是,媒体正是本片所批判的社会乱象之一)。
这是一部充满善意的感人电影,衷心祝福现实中的那对父女也能获得人们善意的
对待。
作者: utaka (utaka)   2009-02-07 14:56:00
在观影中,我也一直想到新写实主义,对这篇深有同感
作者: girl10319 (凯莉)   0000-00-00 00:00:00
借转网志^^
作者: kenni (肯尼)   2009-04-26 04:11:00
借转至无名网志^^
作者: maplesea (Maple)   2009-07-08 19:57:00
推好片,及本文,评述得超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