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 配乐心得

楼主: Yoshikia (无言的小狗)   2009-05-24 19:50:07
不知道写在这个版对不对,但我也想分享一下心得。
这一阵子一直狂替作品配乐,我曾试图采用好几次室内乐的风格或是欧美管絃乐的风格,
希望能提升台湾配乐的品质,可是管弦乐应用于台湾的配乐是有定难度的(即使用虚拟音
色亦同)。
我们说配乐配乐,其实说穿了它是要跟影像结合为一体的,不能单独分开(经典作品当然
可以),而配乐在许多层次上甚至救了许多影像把它导向一个方向(如“无间道”里黄警司
被丢下楼下那一幕)。如果今天把这段配乐换掉换成紧张音乐,那又给观众不同的方向。
然而,台湾年轻一代电影导演似乎很容易吸收洒狗血的画面、或是张力很大、反差很大
的画面,不知道是不是受道台湾霹雳火的影响,常常把电视剧那一幕搬到电影上面来,兹
就以目前所见来略述管絃乐配乐的困难度︰
一、剧情不够紧凑,且几乎为“剧情片”︰
要让配乐发挥到淋漓尽致,不但影片精采,连配乐都在摇旗助阵故步悬疑,让观众叫好
又叫座,在影像上的剪接功力要加强。
台湾在“导演作者论”的影响之下,并没有办法充分和配乐师密切合作(如宫琦骏和久石
让两者相辅相成),加上导演对于节奏感并没有太明确的概念,所以剪片出来上院线过没
多久就下档了。
剧情片就有很多的内心戏,内心戏的呈现手法并不是透过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就可以引
起观众共鸣。就像是“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里面的人并没有哭天抢地、而是透过淡淡
的哭泣声,让室内乐来主导整个气氛,这就很好。
其实美国也有很多剧情片(光是从早期“春风化雨”开始就有不少好配乐),剧情片照道
理来说应该是非常适合入乐的。可是会造成配乐出现难度,往往在于演员太多洒狗血的反
应、拖戏的镜头,对于镜头运用掌握失败(如平行剪接、交错剪接的手法不对)。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配乐就要扮演起后制导演,努力去统合这些镜头,把这些零碎的镜
头透过音乐德方法结合成为一个段落。另外台湾配乐必须要扮演“海绵”,把一些过于洒
狗血的情绪吸收回来(演员往往误将“电影”当成“舞台剧”),比如在这段演员情绪反应
过度时就不要加配乐、在空镜头太多时透过大提琴或是钢琴的手法将情绪吸收掉,这样才
不会变成电视剧。
而相反过来说,管弦乐的地位却会因为片子拍的糟,而变的非常廉价,似乎用电子音乐
来做或是罐头音乐反而还比较好一般。在这种情况之下,短期之内就算使用虚拟管絃乐其
实并无法助长台湾电影品质。
二、内容不够内敛
这些其实都是导演的大忌,拍电影不是在拍霹雳火,电影是要呈现最精华的部份,并且
你想要告诉观众什么?比如就以“天使与魔鬼”来说,如将小提琴换掉变成电子乐,那么
恐怕会破坏对教宗以及教会的诠释。
每项乐器都有灵性,所以你用什么样的乐器来配乐,就会把观众导向那个时代的氛围,
就以天使与魔鬼来说,小提琴和背后的大键琴、大合唱就会将观众导向于教堂里面(就算
独立听也是)。这不但是乐器用的好,也是旋律够内敛。
日剧里面内内敛的片比比皆是,光就我看的“梦想起飞”、“女王的教室”、“野猪大
改造”、“交响情人梦”、“一公升的眼泪”…等等来说,其实剧情可以再更夸张点,配
乐可以再更洒狗血点,可是日本的配乐却又习于将一些很情绪化的镜头透过清淡的配乐中
和掉,让观众不是只停留在这一个洒狗血的点而已。
而在台湾,其实很多年轻导演拍出来的片让演员任意咆哮、歇斯底里,结果应该呈现内
心最深处以及想表达的反省却被演员的情绪破坏殆尽。你可以想像在“梦想起飞”里面香
田机长变成一个大老粗,对着所有的副机长鬼吼鬼叫,这时候背景音乐也非常悬疑,日本
的导演绝对会跳出来说︰“这不是我们日本人的电影!”
同样,欧美在许多强档好片,他们的“洒狗血”是透过剧情来表现,但是在演员本身他
们会将情绪吸收回去,让整部片子的节奏维持在一定的控制之下。如果在黑暗骑士下的小
丑恐吓方式老是用鬼吼鬼叫、或是蝙蝠侠习惯破口大骂,那么这样的片子要反应的重点就
很容易被模糊掉。
拉回主题,配乐的重点就是在于此,我发现管弦乐要入台湾电影的最大困难度就是除了
要扮演撑起剧情的角色外,你还要尝试用音乐去导引观众“这是电影,不是电视剧”,又
很可惜台湾并没有如此优秀的配乐家,只有学会跟着剧情走的配乐师,所以当镜头在脱线
时,配乐也跟着开始搞笑。
如果我们请Hans Zimmer来诠释一段台湾的影像,依他的功力他会先去把一些脱线的镜头
用配乐拉回来,并且用大小调的改变来轻微带过这些镜头。
我们可以假设一“剧情片”镜头是这样的︰
镜头 开场 洒狗血的画面 平淡无奇的过程(内心戏) 即将步入结尾
那配乐该怎么做呢?当下你要看的是“洒狗血”、“平淡无奇”这两个剧情是否到位,
是否已经很明确的告诉观众︰“我是‘电影’,而且我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假设这导演的镜头都不太对,交给一个配乐家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交错方式︰
镜头 开场 洒狗血的画面 内心戏 即将步入结尾
配乐 主题旋律出现 大调的旋律或是小调 节奏趋于紧凑 主题再现
但是轻微的旋律 不要让镜头散掉 并且将过去的旋律
交错统合
那在台湾某部份电影来说,由于作品还不够成熟,所以用管弦乐虽然或多或少都有加分
,然而他的地位会随着影片的好坏而增加或降低他的价值,而就以目前来看,似乎加分比
较少(甚至有点到达“有和没有是一样”的地步)。
三、导演人文素养要加强
许多台湾电影界毕业的都想当导演,这是好事,然而在普遍缺乏人文素养之下(比如对于
某项事物历史的了解、对于人群深刻的体会、或是对于领悟到的哲学概念),拍出来的戏
大部分就清一色是爱情戏、同志戏,就算想要借由拍片介来绍台湾美景,仍然脱离不了这
样的框框之下。
当然这种爱情戏跟内心戏在美日影片大举侵入台湾电影院之下绝对是会被封杀的,因为
好或坏对观众是现实的,不会因为“我们同情国片”之下让国片身价上涨,这样其实国片
工业要起步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日本对于内心戏描写的非常深刻,甚至近达严苛的地步,配乐也必须有一定的水准,然
后将影像和配乐结合后是否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甚至配乐本身就是在讲故事,这是
非常重要的。久石让可以、Hans Zimmer可以、莫利柯纳可以,但就台湾来说?
适当的配乐可以导引故事,然而台湾我目前还没看到“配乐家”,充其量是“配乐师”
,这会随着电影的问题而产生不了“配乐家”。比如台湾的导演对于严肃的题材并不感兴
趣、对于人文素养感到陌生、知识不够丰厚、历练不够多之下,你很难去拍出像“贫民百
万富翁”这样的片子,更遑论一些历史电影或是观众想买帐的电影。
为什么TDK可以让蝙蝠侠复活、为什么Star Trek可以让观众再度回忆毕凯舰长的时代,
为什么天使与魔鬼可以让观众评价两极、为什么大家要期待变型金刚二的上映?这些不是
过去的老梗吗?
因为这些院线片用新的诠释方法来诠释旧的片子,这是台湾的导演要去历练的,先拍出三
十分钟的短片,用新的方法来诠释台湾现在国片没有说过的,多做一点功课,去深刻体会
人群、历史、现代的纠葛,就算用这样来诠释爱情片,他的品质相信也会比较好。
而最后如我刚说的,每项乐器都有灵性,所以小提琴可以用的非常有古典意涵、也可以
非常爵士化,甚至你用一项乐器就可以代表一栋古老的建筑,所以配乐在精细的细节就显
得非常重要。以目前来说,不只是导演本身的人文素养,配乐本身的人文素养都该提升。
这就是我看完“天使与魔鬼”之后最大的感触,希望台湾有一天能出现像Hans Zimmer这
样的人。
作者: ericjc ( )   2009-05-24 20:01:00
专业文必推~
作者: berlinch2000 (蠹酸齋齋主-子迂)   2009-05-24 20:01:00
一定推
作者: smaljohn (平平)   2009-05-24 20:46:00
这边应该可以po 不过也有配乐版 movie-score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