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放映周报林育贤导演访谈(上)

楼主: flowbelow (浮动的人群)   2009-01-11 13:34:18
※ [本文转录自 Ourmovies 看板]
作者: flowbelow (浮动的人群) 看板: Ourmovies
标题: 【专访】放映周报林育贤导演访谈(上)
时间: Sun Jan 11 13:16:35 2009
爱在港都天气晴──专访
《对不起,我爱你》林育贤导演
报导 / 曾芷筠
看过纪录片《翻滚吧!男孩》的观众,想必还记得当年这部电影如何
唤起了大众对台湾电影的期待,以及那波纪录片风潮如何既延续著又
不同于台湾新电影传统,温情地注视著各地的风景、挖掘身边小人物
的故事。非常巧合地,就在2008年的国片奇蹟之中,这部由日本新人
演员田中千绘主演的电影《对不起,我爱你》,也顺着《海角七号》
因而成功地被人看见,其成绩令人期待。
同时,这部电影也是由高雄市政府策划的“城市影像计划”征案选出
的剧本;然而,这并不表示这只是一部为高雄风景宣传的观光电影。
包括台中、台北等大城市,纷纷以主办影展、奖励当地取景的电影来
争取能见度或发展观光,不禁让人怀疑其政策对电影本身的帮助到底
有多大?而林育贤在谈及相关问题时表示,市政府人员一开始就说过
他们不要一部观光宣传片。这不仅出人意料,也使我们能够相信这样
的政府政策对于电影的正面帮助,显示出各地政府已经认识到电影所
建立起的地方影像对于大众的影响力 (可以联想起《海角七号》带起
的屏东观光风潮)。
继2007年《六号出口》的青春幻想、虚构故事与华丽镜头之后,
《对不起,我爱你》回归到真实的人物和随性自然的拍摄方式,全片
充满自由移动的摄影镜头、过度曝光或失焦的大特写。故事内容描述
因主演电影而窜红的女演员千绘,因为承受不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压力、
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决定离开台北、到高雄晃游放自己一天假,却意
外地遇上了一位生长于打铁街的男孩吴怀中。透过在都市中漫游的过
程,千绘找到了某种继续下去的勇气与力量,怀中也拥有了看待这个
从小生长之处的全新方式,除了浪漫暧昧的爱情故事之外,也纳入了
对高雄城市变迁的深刻思考。
就在高雄首映会热闹落幕之际,本期【放映头条】单元,为您专访林
育贤导演,畅谈这部电影的创作拍摄历程,及对于目前电影现象的看法。
请导演先谈一下整部片最初的构想和故事的来源?
林育贤(以下简称林):十年前,我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爱在黎明破晓时》,
当时非常喜欢,因为两个人在异地相遇、整个下午一直交谈,这样也可以
拍成一部电影,真是太屌了。所以,我对异国恋情这件事情蛮有兴趣的,
于是想要尝试。而田中千绘两年前刚来到台湾的时候,她的经纪公司在
我们公司楼下,那时候我就认识她了。我觉得她跟传统的日本女生不太
一样,除了拘谨之外,又有极爽朗的笑声,她又很爱讲中文,讲话颠三
倒四的,不太像日本人。我问过她对台湾哪一个城市比较有印象,她提到
高雄,因为她曾经去过,她觉得高雄爱河、傍晚的海风让她想起她十八岁
东京湾的初恋,于是有了故事和角色。
刚好,去年高雄市政府在推行“城市影像记事”,我想在高雄这个城市发
生的异国恋情应该会是一个充满浪漫爱情、但不会有结局的故事。因为高
雄是一个港口城市,总是有太多悲欢离合,我为此找了很多在高雄拍的爱
情电影,发现一个结果:它们都是没有结局的,常常是因为男主角要北上
去奋斗之类的原因而分开。这个城市的爱情绝对浪漫,但是绝对没有结局,
港口总是暗示著离开,所以我想在高雄拍这个故事。
这部电影当初在拍摄的时候就打算上映吗?
林:其实没有。自从《六号出口》的票房没有找到出口后就重伤了,因为
它花了三千万,换来了很爽的美术、摄影,但是市场撑不起来,实际的回
收让公司跟我背负很大的压力。所以,当有机会拍《对不起,我爱你》的
时候,我们很清楚它是一个没有什么大规模预算、限定成只是小品的电影。
我发现在有限制的范围内,反而会找到更大的自由,拍这部电影的过程中
我蛮开心的,因为它不像《六号出口》是每天拍摄、六十几个人的团队。
这个电影规模非常小,工作人员大概十几位,非常自由,因为想太多也没
有用,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们必须改变拍摄模式,而不能用过去拍摄
剧情片的想法,因为一定拍不完、也没办法做摄影机运动。于是,最后跟
摄影师讨论出一种方式,它既非日系也非欧系,反而是这两种的混合,日
系指的是纯爱风格、欧系就是街头手持摄影。这么做有几个效果:它可以
增加电影的写实感,因为我希望它有一点纪录片的风格;另外,你会发现
片中除了这两个演员外,其余的全部都是在地人,他们以自己原本的身分
演出角色,我们营造了一个氛围之后把演员放进去,让他们创造真实的行
动,这大概是拍摄的策略。对我来讲,这部电影回到创作最原始的模样,
不用去顾虑票房、卡司,在有限的资金下去发挥你觉得最有趣的作法,
所以过程非常开心。
现在这部电影做院线上映,不可否认地跟田中千绘有很大的关系,但当时
的企图并没有那么大,主要是想实验纪录式剧情片的拍摄方法。从
《翻滚吧!男孩》到《六号出口》,我发现镜头前的表演真假很模糊,这
次有点在试探那个边界和结合的可能性,刚好也因为不用承担太多的票房
压力,所以才有那个空间去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