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18063894
《一八九五 乙未》:那些无法以“客语”“国片”光环掩饰的缺陷
文:Tzara
相对于我在上映前两个月便著文数篇力荐,并大胆预测肯定会大卖的
《海角七号》,标榜制片预算高出《海角七号》千万,故事以1895年苗栗
客家义勇军以卵击石的抗日史实为背景的《一八九五 乙未》,我在正式
上映前的试映会看完之后,居然连一点点想执笔推荐的激情也没有,只记
得走出戏院外时,那股“期望愈大,失望愈大”的挫败感久久无法释怀,
回家路上,我不断思忖《一八九五 乙未》除了是部透过大萤幕放映、客
语对白记载那段鲜少被多数台湾观众所熟悉的客家义勇军抗日史的历史意
义外,作为一部剧情电影,一部国片,《一八九五 乙未》有什么值得我
推荐之处呢?
紧接着的一两个礼拜,旁观各大电视台关于《一八九五 乙未》的报
导,多半是围绕在“泣鬼神”的抗日史实上去行销本片,且紧扣“战争场
面”、“史诗钜作”等字汇作报导,如此的行销切入角度,看在我眼里,
不禁唏嘘,因为《一八九五 乙未》压根不是一部靠战争场面取胜的电影
,但为了吸引票房,硬是以全片最弱势的战争场面充当卖点,别说与多数
普罗观众印象中著名战史电影如《300壮士》、《末代武士》相比,就连
魏德圣导演几年前所拍摄的《赛德克巴莱》五分钟预告片中的杀戮场面,
都远较《一八九五 乙未》中“点到为止”、“意犹未尽”的抗日场面来
得更震撼、更写实、更有张力,格局也更大器许多。因此,映前片商在所
有媒体行销狂打“抗日”、“史诗”、“战争场景”,虽然能够预期首周
票房将会获得不错的成绩,但首批“普罗观众”在看完之后的口碑反应恐
怕是非常不乐观的。因为,多数人看到的将是不如他们所预期的“史诗钜
作”,而是一部描绘爱情、亲情、儿女私情关系重于战争杀戮,而仅存的
战争场面又拍的媲美电视连续剧规格,甚至连最后重要的八卦山战役还虎
头蛇尾,草草带过的《一八九五 乙未》。
因此,我完全不建议以观赏大场面战争电影的预期心理来看待《一八
九五 乙未》,反而该以两种切入点来欣赏本片:其一为电影如何作为文
献纪录史料的角度来阅读,另外则是以动乱时代下亲情与爱情,儿女私情
与国族大义间生死别离,忠孝难两全的情感面向去感受。
然而,即便我知道应当以前述两角度切入本片,实际上,当我将本片
视为清末在台客籍义勇军的抗日纪录史料来阅读时,全片无论格局、宽度
、深度或对人物事蹟的描述,均远比我曾读过的任何一本客家义勇军抗日
史文宪书籍都还来得浅薄,尤其是以动画草草带过的八卦山战役一幕,更
是愧对片尾字幕所加注引用的《1895.决战八卦山》一书。会有这样令我
失望的结果,或许与电影所本的原著李乔《情归大地》的剧情设定有关,
因为其故事重点本来就不是在纪录战争本身,而是述说乱世下吴汤兴与黄
贤妹的鹣鲽情深。因此,泰半剧情都围绕在夫妻间的互信互爱,所谓泣鬼
神的抗日战争只不过是爱情故事的背景罢了。尽管如此,本片对于史实的
有限书写,依旧能让鲜少主动了解,或从制式教科书上也无法被动认识清
末客家义勇军抗日史的多数台湾观众,获得很大的启蒙教育意义。至少,
会有更多民众认识吴汤兴、姜绍祖、徐骧三人的姓名。
可是话说回来,吴汤兴与黄贤妹这一对乱世儿女的爱情故事拍的够动
人吗?在我看来是完全否定的。如果说,电视剧能拍的像电影的质感与格
局一样,这肯定是种赞美;反观,电影拍的像电视剧一样,那就大事不妙
。更惨的是,本片的摄影、构图、运镜、剪辑不只是拍的像电视剧,而且
还比客家电视台、大爱电视台、公视等频道的戏剧节目还差,无论是说故
事的流畅程度,演员文戏、武戏的表演,剧本、对白的流畅度与寓意,样
样都很难让想看“剧情片”的“电影观众”满意,惟独美术、美工的考究
还勉强叫人激赏,而多场夜景的打灯,简直就像教科书一样完美。然而,
一旦想起演员扮装的戏服头尾都是同一套,且与桌椅道具一样永远如新,
我不禁开始嫌恶其美术设计的偷工减料,于是想通了何以今年金马影展《
一八九五 乙未》唯一有机会入围的美术设计相关奖项会锻羽而归。
若说单纯因为本片预算有限,无法将大至战争场面,小至演员服装的
更替作到尽善尽美也就算了,但一部剧情电影最基本的起承转合、剧情起
伏等节奏掌控,竟然拍的比死人的心电图还死平,全片除了李兴文所饰演
的林天霸与吴汤兴夫妇见面时的尴尬戏码很吸引人外,几乎没有什么高潮
起伏,原本以为最后一幕八卦山战役中本会是手术房内医生口中要给濒死
者加以电击以起死回生的最后高潮,结果,竟然只是做做样子,搞个动画
就马虎带过,然后本片就这样死了,就这样死了,真的,就这样结束了。
我不禁要问这是一部在大萤幕播放,偷工减料的客语电视剧吗?还是说,
只要上的了戏院,只要用客语发音,只要冠上“国片”的光环,很多电影
美学、电影阅读该有的表现,却没作到的缺点就可以被忽略呢?
虽然我个人很不满意《一八九五 乙未》,不过,本片也并没有到让
我完全不加欣赏的地步,至少,当能久亲王说“台北没有敌军,非常顺利
”,而当日军行进苗栗一带,遇到客家义勇军抵抗,惊觉高呼“这才是这
片土地真正的主人”时,那絃外之音,隐隐嘲讽当年大开台北城门的辜家
、台北士绅都并非台湾这片土地的主人。再加上全片刻意塑造讲客家话、
闽南话、原住民母语的角色为时代悲剧英雄,而那些“唐山来的”,则与
刘永福、唐景崧等人被指责为不爱这片土地的过客。这些剧情,对照当今
几件闹的沸沸扬扬的政治事件,时空交错的呼应相对,颇令人玩味导演是
否刻意如此安排而有所政治影射?
另外,《一八九五 乙未》对于日本军的形象塑造,尤其对能久亲王
的正面形容与过往国民党政府教科书中的负面评价有极大的落差,这种彻
底扭转的萤幕形象,总让我想起《帝国毁灭》对于希特勒不为人知的人性
书写。
值得一提,征露丸的发明者,同时也是日本大文豪森鸥外在本片乃以
第一人称的口吻,旁观纪录这段历史。此一设定在我看来不仅让本片凭添
文人的诗意,削弱战争的残酷无情,同时,也因为多重“史观”及相对客
观的书写,让观众同时看到正反双方如何看待这场战争。导演这种持平的
史观论点很叫我欣赏,可想而知,也会让某些观点不同的观众非议。
无论如何,站在鼓励国片的立场,我当然非常乐意欣见有更多国片导
演从这片土地中找寻灵感,拍摄属于这片土地的人事物的故事。但支持国
片,绝对不等于国片“好球带无限大”,《一八九五 乙未》虽然被我批
的体无完肤,但也真是“爱之深,责之切”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