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2007大刽人心》-旧片重拍的必要性?

楼主: agoraphobia (agoraphobia)   2008-09-18 01:16:51
(内文当然有超大雷,没看过电影的人敬请按左键跳过)
《大刽人心》导演重拍板上映至今,可说是评价两极、毁誉参半,充斥各种不同的诠释角
度及观感。喜欢这部电影的人,认为导演操作观众、延宕观影乐趣的手法,在在凸显了“
媒体暴力”及“杀戮美学”的严肃议题,实在是发人深省、妙到巅毫;反之,讨厌这部电
影的人,则认为这部电影无聊冷感、毫无高潮,片末的“倒带”段落更是莫名其妙、做作
不堪。然而,无论从哪一方面角度来看,迄今似乎还没有人能够明确指出:麦克汉尼克为
什么这么“无聊”,会想要重拍自己十年前的作品?甚至,这位坎城名导还刻意要求好莱
坞制片商,“每个分镜都必须一模一样”,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如此,又有何“重拍”的
必要性?
我认为,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第一版《大快人心》
上映的年代,探讨这部电影在当时造成的影响及冲击,然后再从近十年来暴力电影发展的
历史脉络,做进一步的诠释与分析,这样才能稍稍揣测,麦可汉尼克这鬼才导演,同意好
莱坞重拍旧片的深意。
1997年五月,第一版《大快人心》(Funny Games)在法国上映之后,旋即以法国艺术片
的姿态,席卷了全世界电影展,成为文艺青年及雅痞人士,一时之间最热门的艺术话题。
这部电影虽然在坎城影展铩羽而归,但在其他各国的影展中,倒也掳获了不少的赞誉与奖
项。然而,这一切的加冕与桂冠,跟电影本身的戏谑及变态成分相比,可说是微不足道。
还记得当时,身边有多少文艺圈的朋友,开口闭口都是片末经典的倒带片段。而片中凶手
们“无所谓”、“无差别”的杀人动机,以及变态之至的“冷热游戏”、“城门城门鸡蛋
糕”枪杀游戏,也是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这部电影对于“暴力恐怖片”
所带来的冲击,绝不只有仅仅如此而已。
虽然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开启了“杀人血腥”与“娱乐游戏”结合的恐怖片道路,也有人
认为,这部电影塑造了“无动机理由”变态杀手典型的滥觞;但是平心而论,一般的主流
影评,并不是从这些娱乐性的角度,来评估《大快人心》的艺术价值。诚如当时众多影评
所指出,《大快人心》这部“恐怖片”有众多特殊之处,值得我们去仔细思考:其一,本
片利用大量的后设桥段,让观众一同参与杀手虐待乔治一家的过程,其间杀手还会不时看
著镜头对话,征询观众们的意见。其二,导演刻意把杀人和虐待的桥段“游戏化”、“娱
乐化”,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之中,以娱乐和"Funny Games"的角度,欣赏著整个血腥杀戮
的过程。其三,诸多典型恐怖片的必备桥段--也是许多观众引颈期盼的刺激画面,被一
再地延宕、掩饰和忽略,让嗜血的观众期待落空、失望不已,例如:凶手要求妻子脱衣的
画面、只看到头部而看不到脖子以下的重点部位;小孩被枪杀的画面用画外音处理,看不
到血腥爆头的镜头;而妻子逃亡被捉回后、夫妻被凶手毒打的段落,更是完全付之阙如。
其四,在凶手离开受害家庭的数十分钟,导演放置许多“冗长无聊”的长镜头(夫妻相对
沉默哀哭、妻子拿吹风机吹电话等等),一再折磨观众的观影耐心,甚至让观众期待凶手
赶快出现、剧情赶快往下发展。其五,在许多画面里头,导演安排了暗示性的物件,让习
惯观看恐怖片的观众,期待这些物件能尽快“发挥作用”。例如:在妻子拿吹风机吹电话
的桥段,画面正中央最显眼的东西,就是房子的大门,女主角反而被安排在画面的稍左处
。这样的安排,让熟悉摄影镜头的观众,自然而然地期待大门会被突然打开、凶手会突然
出现大开杀戒等等....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凶手始终没有出现,妻子就这么平平静静地
吹完电话,让观众的嗜血期待大幅落空....类似这样的物件,可说是不胜枚举,像掉在船
上的小刀、散落在地的高尔夫球杆等等,都是很明显的例子。
这些特殊的安排,在在凸显麦可汉尼克这部电影的“诡异企图”--相较于传统恐怖片,
把凶手塑造成冷血凶残、丑恶不堪,让观众期待主角能大发威能、惩凶除暴,《大快人心
》的两个凶手,简直是温文儒雅、彬彬有礼,而且有他们的片段都特别精彩、特别有趣,
令观众期待凶手赶快出现,好让大家共同参与杀戮的快感。然而,当血腥、暴力的镜头一
再被省略跳过,而被害者家庭的沉闷对话、无聊片段又被刻意拉长,观众的嗜血快感,就
这么一点一滴的消磨殆尽。直到最后的“倒带”片段,简直是莫名其妙、像被导演耍弄一
番,此时嗜血观众们的失望与嘘声,自然是不难想像。简单来讲,麦可汉尼克的拍片企图
,还真的只能用“诡异”来形容:先让你觉得凶手有趣,再让你参与杀手行凶,然后让你
期待每个凶手出现的画面,最后却让你发现:什么暴力血腥的东西都没有,这真是一部B
级烂片....导演故意让观众觉得电影难看,这恐怕还是影史头一遭(伍德艾德除外)。直
到走出戏院、群众嘘声四起之时,你蓦然回首、赫然发现:曾几何时,你也成了这些暴力
血腥的同谋者、支持者、爱好者?曾几何时,各种残忍不堪的暴力血腥,居然在媒体上以
猎奇趣味、“Funny Games”的角度呈现,好吸引大众的目光焦点?
如果你能体认到这些,那么或许你就能欣然谅解,《大快人心》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拍的
这么与众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片末经典的“倒带”桥段,我认为:与其把这一段解读
为凶手“逆转胜”的后设游戏,倒不如解读为:导演(or凶手)发现这部电影里面,居然
出现“一枪毙命”这么嗜血、这么“传统恐怖片”的画面,一气之下赶快倒带,然后及时
抢下妻子手中的猎枪,让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血腥的段落,以避免嗜血观众的愿望得
到满足....这样的解读方式,虽然可能过度诠释,但不也挺有意思的么?
于是,1997年的《大快人心》,与其说是一部恐怖暴力片,倒不如说是一部“刻意拍得很
难看、借此令观众反思媒体暴力”的恐怖片。其中,嗜血观众的心理转折、反省思考,自
然是导演操弄的游戏重点。然而,却也因为如此,这部电影在当时的实际影响,以及恐怖
电影、暴力媒体的后续发展,出现了些许扭曲的变化....这可能是麦可汉尼克当初拍片之
时,所始料未及的。
首先,这部电影的主要关切对象--也就是那群热爱恐怖暴力画面的嗜血观众们,真的有
去电影院买票欣赏、反思暴力了吗?还记得,1997年《大快人心》这部电影在台湾上映的
时候,是在台北电影节的场合,以“艺术电影”、“后设作品”的姿态,呈现给喜爱电影
的文艺片影痴们。“后设”、“后现代”、“读者再创造”等艰深词语,成为观影前必备
的预习功课;而片中经典的“倒带”桥段,更早被大家传得沸沸扬扬、声名大噪(十年前
好像还没有什么“雷”这种观念....)可以说,无论在台湾、在法国、或在其他欧美等国
家,《大快人心》这部电影,皆以“艺术片”的包装和宣传手法行销。这样包装的结果,
造成一般普罗大众,对这部电影兴趣缺缺,甚至可以说是“连听都没听过”。结果,这部
片当时在电影界所掀起的波澜,以及种种媒体暴力的反思与讨论,似乎也就这样仅止于“
文艺圈”而已。况且,当这群文艺人士,个个又做足功课、有备而来,影片造成的惊奇效
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其次,片中最令人感到变态的设计--也就是凶手结合“游戏”与“虐待”的桥段,理论
上,应该要刺激观众思考“暴力娱乐化”这样严肃的议题:暴力与虐待的本质是残酷的、
不悦的,不应以娱乐猎奇的包装美化,掩盖了暴力本身造成的伤害哀恸。然而,令人出乎
意料的是:这种结合游戏与暴力的变态路线,竟然在这十年以内,逐渐发展为恐怖片的一
条主流。事实上,就在1997年《大快人心》上映的同时(甚至可能稍早些),美国好莱坞
推出一部轰动一时的恐怖片,跟《大快人心》竟然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无独有偶地,这两
部片同样结合“杀戮”与“游戏”的片段,同样运用了大量的后设思维,也同样造成观影
者的高度震撼。“Sidney, I want to play a game.”想起来了吗?这部电影就是赫赫有
名的《惊声尖叫》(Scream)。不过,和《大快人心》相较之下,《惊声尖叫》系列完全
把游戏的谐拟桥段,当成重要的嗜血卖点;而恐怖片该用的玉米血浆、蜡人尸体,这部片
可是一个都没有少。1997年之后,类似的变态设计,也一再被恐怖片编剧及导演们延伸引
用,甚至还隐隐发展出“全球化”的趋势。例如,2004年在亚洲上映的《三更2》,其中
韩国名导朴赞旭的《割爱》,就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血腥喜剧”设计。把眼光看得更近一
点--现在,你只要提到“I want to play a game.”这句台词,几乎所有恐怖片的忠实
观众,都会直接联想到近年来大为卖座的《夺魂锯》系列....
结果,原本希望观众反思“暴力娱乐化、猎奇化”的严肃剧情设计,竟然摇身一变,转为
近年恐怖片叫好叫座的变态卖点....这样的转变,对那些大声疾呼正视媒体暴力的忧心艺
术家们,简直是情何以堪。对他们来说,很显然的:这群嗜血的现代观众们,需要一些冲
击、一些刺激,重新点醒他们对恐怖娱乐的认知与态度。所以,当我听说:麦可汉尼克把
十年前自己的旧作《大快人心》重新翻拍,保留所有的分镜、台词与剧情设计,唯一不同
之处在于,这次的行销策略,全面改用好莱坞“恐怖血腥片”的宣传包装....我不禁想像
,在麦可汉尼克心里,可能不想重蹈十年前的覆辙:拍出一部艺术片,吸引一群雅痞来,
斤斤计较后设的段落在电影的几分几秒出现....不,这次不要。这一次,就让好莱坞搞得
彻底一点,把这部电影包装成传统恐怖片吧!看看这次吸引来的观众,会不会是那些嗜血
、嗜变态、嗜暴力的大众族群....
如果说,麦可汉尼克的内心想法,真的如我所揣测,那么下一个必须要正视的问题,就变
成:这次重新包装的《2007大刽人心》,是否达到了原先设定的目的?而这样重拍旧作的
行为,是否具备其正当性及必要性?这个问题,可能对导演、对制片、对观众、对其他恐
怖片的制造者们,都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但是对我来说,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
,早就藏在板上众多的观影感想里头:只要有观众,继续觉得这部电影无聊沉闷、难以满
足期望;只要有观众,看完这部电影后嘘声连连,扬言下次要看其他血腥片来补偿自己
....那么我认为,《2007大刽人心》这部电影,就永远有重拍的必要。
更重要的是:观众们,请永远要有反思暴力议题的必要。
作者: WORLD29 (坚强 才能战胜!)   0000-00-00 00:00:00
看了原PO这篇文才发现原来我也有被其他电影影响太深
作者: WORLD29 (坚强 才能战胜!)   0000-00-00 00:00:00
吹电话那个场景.我一直觉得他的角度设计就是默认好让观众
作者: WORLD29 (坚强 才能战胜!)   0000-00-00 00:00:00
害怕(期待?)坏蛋从某个地方杀出来.结果没有 被耍了...
作者: ttttt12 (Wide Awake)   0000-00-00 00:00:00
写得超好
作者: popo33 (popo33)   2008-01-07 17:09:00
原po是帅哥,高帅有才华文笔好又爱吃花生。
作者: sorahsiao   2008-02-09 01:09:00
原来如此!!
作者: hotblood1030   2008-02-09 21:07:00
不推对不起自己
作者: nakoda (小风)   2008-02-17 23:39:00
在借鸡蛋的时候就有感觉导演想整观众了 没想到真的是这样
作者: wuenshiyien (maryann)   2008-03-11 16:52:00
2014再推!
作者: ranmax   2008-03-21 18:00:00
写的好多= =|||
作者: songyyy (银河怪人)   2008-04-26 21:50:00
一年多后看完补推
作者: eu3 (^^)   2008-05-07 23:34:00
2012 5/7 朝圣推 这部我看了3次 麦导系列的电影很独特!
作者: bluebarley (麦来乱)   2008-05-14 16:04:00
写的超好,2013大推!
作者: dogtree   2008-06-21 14:16:00
好文推啊
作者: suppichu (>K< 风速狗)   2008-08-22 23:32:00
cool,的确是,但也许该把省思结合在片尾不然大众永远不懂
作者: CBosh (希波许)   2008-09-11 03:40:00
精辟分析
作者: comedymania   2008-09-24 21:04:00
我果然要有影评才看得懂电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