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野心过大而流于表面《颐和园》....

楼主: kkaicd1 (夏天的热浪)   2008-08-13 03:33:39
野心过大而流于表面《颐和园》
文∕小智
最美的爱情,不是距离,而是回忆。-而又怎样的爱情,能够如此激昂强烈?
中国第六代导演娄烨,继2003年的《紫蝴蝶》之后,睽违三年再度推出新作《颐和园》,一推出果然话题不断,不仅因为片中敏感的六四议题以及激烈性爱场面,又因为在没获得中国电检通过的情况之下参加坎城影展,而让导演遭到五年内“禁拍电影”的悲惨命运。确实,北京电影学院近年来急于培养出一批“大导”,期望他们所拍出的影片能在国际各大影展当中崭露头角,替中国争光,而在这“第六代”导演们之中,娄烨就是其中一人。也的确,《颐和园》不论是在叙事手法或是影像风格上,都是一部十分“欧式”风格的“艺术电影”,而这也对了咱们外国人的看片口味
。再者,不论是影片中十三年的时间跨度,又或是惊人的跨国拍摄,这些都是近几年来独立电影中所少见。种种原因造就本片成为2006年坎城影展当中,唯一入围竞赛片的华语片。但也因为本片偏向非主流式的“艺术电影”,对于已经看惯平铺直述的中国电影观众来说,会有些许不习惯。
就如导演所说,这是一部探讨“爱情”本质的电影。从一开头余红的日记字幕中,导演就明确地破题,让观众清楚这是部爱情电影。原以为这是个好的开始,但是越看就越觉得本片各方面都刻划得过于“表面”, 甚至流于一种“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悲哀窠臼,原因以下一一说明…
一、性爱场面无力替剧情加分:
首先,导演似乎有意将人物其中的爱恨纠缠与性欲横流摆在全片的最中心位置(光看电影海报就知道了)。并不是说这样的呈现方式失当,笔者承认在那性爱压抑的保守年代,初遇或是偶遇的男男女女,总是会在那矜持的眼神交错之中,隐藏着无限不安的肉欲渴望。但全片性爱场面之多,着实出乎笔者意料之外。可以看出导演野心过大,拍出了青春期男女性焦虑的盲目与冲动,但却没有刻划出角色背后那份理由与孤寂,感觉角色“只”是为了发泄其内在欲望而进行交媾。大胆的全裸镜头以及过多的性爱场面,都好像是导演不舍把这些镜头删去,又或是为了将就观众,而剪辑进
影片当中,不但感受不到太多意义,反而使得这些性爱在全片过于累赘。
二、人物刻划过于表面:
看完影片,笔者竟然对人物形象感到十分表面且模糊,感觉每个角色都只是性爱动物,缺乏了人物那种“立体感”。女主角余红可以说是全片的叙事主线,影片也透过她日记里的口白,来让观众了解现在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但女主角这种“喃喃自语”式的唸白,并也没有让笔者更加贴近这角色的内心。好吧!顶多我们可以从剧情中得知,她是一位敢爱敢恨的新时代女性,但在这之后呢?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她为什么会爱上这些男人?这些男人对她来说又代表些什么?剧中对这些问题的解答都只是透过她的日记“浅尝则止”,少了一份更细腻的内在情绪。比起刻划已经颇浅
的余红,更别说是男主角周伟了,在片中除了他英俊的外表之外,笔者已经想不起来他有何特别之处了。在这边笔者必须澄清,并不是说演员表现不好,感觉得出来演员在片中已经十分尽力且敬业。全片演员其实是可以表现得更好的,但却又因为过多性爱场面而模糊掉焦点,实在可惜。
三、以政治事件来标记年代的虚无意义:
有人说这是一部“政治电影”,但请别忘了导演的初衷,他是要在影片中探讨“爱情”的本质。配合著片中时代,导演在影片里穿插了许多记录片画面,例如六四天安门事件、柏林围墙倒塌、苏联瓦解以及香港回归。这样的呈现手法确实让观众可以清楚理解片中目前的时代,但既然影片一开始都已经用字幕来提报年代了,又何必再多此一举使用政治事件来标记年代呢?我们可以说导演他曾历经以上种种事件,算是想藉著这些影片来勾起观众的“历史记忆”。可是种种时代变迁对这些角色来说,究竟又意味着什么?影片藉着重现历史事件,却又无法将叙事主线与这些历史事件
成功串连,成为本片最为尴尬的问题所在。
四、影片后半节奏过于托沓:
从以上三点,可以印证笔者所说导演的极大“野心”。感觉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但却又浅尝则止而抓不到重点。而过多性爱场面,也显得十分累赘,以致于影片后半段,虽然“爱情”的主题依然存在,但剧情却过于隐晦,造成节奏缓慢;角色之间大量的沉默以对,虽然刻划出人性真实,但还是不免让人有些坐立难安。
在以上种种缺点之后,笔者要对本片的摄影风格与音乐使用大力称赞。就如笔者第二段所说,本片不同于中国以往的写实拍摄,而采取较为“欧式”的风格,让片中某些画面拍得诗意十足;而摇晃的手持摄影质感,也成功带出了角色内心的不安与迷离。再来片中的音乐使用,不论是罗大佑的《青春舞曲》,又或是经典英文老歌《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相信观众都耳熟能详,不失为观赏影片的另一乐趣。
最后让笔者引用一段章子怡与娄烨合作《紫蝴蝶》时,面对记者访谈所说过的话:“年轻导演在拍摄电影追求自我个性的同时,如果再能将大众观看影片的普遍口味溶入其中,让大家更容易接受的话,我想那样将更为理想。”章子怡在这边说得好(虽然笔者有时候认为她说话很不经大脑),身为一位导演,如果他的作品长期不能与自己的观众对话,那必定会很难持续下去。而要如何在“主流”与“非主流”之间,还能保有其自身的坚持,相信这对每位导演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小智的电‧瘾‧强迫症】
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
作者: mete (米堤)   2008-01-12 23:06:00
不认同
作者: jefftae7 (德岚)   2008-01-16 00:52:00
不是很认同+1
作者: goovin   2008-02-10 01:50:00
我觉得干涸的游泳池满屌的
作者: sycshen (ZERO。TIMEQUAKE。2014)   2008-08-13 10:40:00
颐和园的电影的配乐用了大陆'90知名摇滚乐"黑豹乐队"的经
作者: sycshen (ZERO。TIMEQUAKE。2014)   2008-08-13 10:42:00
典曲目:Don't break my heart -好像不是用"窦唯"唱的版本
作者: afficionado (暴牙!)   2008-08-14 01:02:00
感觉这篇评论的老师 成见很深 对爱情也很有成见
作者: alex76cyn (念桑)   2008-08-17 20:20:00
同意楼上
作者: sycshen (ZERO。TIMEQUAKE。2014)   2008-08-19 00:48:00
我看8/16"真善美"-16:40那场summer palace,配乐用窦唯版
作者: sycshen (ZERO。TIMEQUAKE。2014)   2008-08-19 00:50:00
导演'07访台于受访时曾回答关于电影结构不够缜密的问题,
作者: sycshen (ZERO。TIMEQUAKE。2014)   2008-08-19 00:52:00
中国第六代导演仍值得期待,尤其是"贾樟柯/张元/娄烨"三人
作者: egg001 (egg)   2008-08-24 01:28:00
音乐太赞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