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FI (American Film Institute)公布了一项所谓“类型片”
经典十大的排行指标。举凡帮派、史诗、西部、悬疑、奇幻、科幻、
浪漫、动画等类,皆在此列。这样的排行,有其积极意义,除了帮助
重度影痴温故知新,也让入门影迷有了按图索骥的寻访乐趣。
不过,阅读这样一份重量级的片单,总得保持这样的基本认知:
“类型经典”这样词汇,本身便承载一种矛盾的玩味;类型总有经典
之作,经典却常逸出类型的形塑框架。《魔戒现身》既可以是奇幻类
的代表,可不也是史诗片的精髓?
再者,所谓“类型片”如何定义?这样的定义是否顾此失彼?综
观“史诗”(Epic)榜单,例如《辛德勒的名单》、《西线无战事》、
《抢救雷恩大兵》等,却发觉阅读的究竟是“战争”类还是史诗?简
言之,文本之经典而弥新,在于提供多种可能的观看角度,而不囿于
一方。形式上来说,《教父》当然是“帮派”电影,描述的不也是一
种西西里家族的“史诗”篇章,同时更充满所谓“西部片”的阳性书
写(重义、抗外、寂寞英雄);处处“鸿门宴”的暗杀与斗争,生命
充满了不安全的变量,似乎也能被视为一种“悬疑片”(mystery)了?
而导演柯波拉什么都不会同意,《教父》就是《教父》。
所有榜单的存在意义就是:打破它!英文则说的更妙:“All rules
have exceptions”,凡规则必有例外。例外的不必然代表不好或最差,
有时反而是用来检视“榜单”作为一种权力象征的批判反思。
举例来说,《骇客任务》的落榜便是一项极富意义的权力解构。去年
美国娱乐周刊票选“过去25年来最好的25部科幻影视作品”,冠军并非《
银翼杀手》,也非《星际大战》(《2001太空漫游》则因超过25年的基本
限制,而不在此列),竟然就是《骇客任务》,在AFI的榜单上,却不见踪
迹,名落孙山的第十名则是《回到未来》。
发生了什么事?难道AFI的成员没看过《骇客任务》,还是这份榜单有
所年代限制,只是一份怀旧(nostalgic)的指标?如果2001年的《魔戒现身
》能够入列,自然更早的《骇客任务》也能,可见创作年代并非“经典与
否”的最终考量。时至今日,《骇客任务》早已成为cult film,一种后现
代的精神公领域,或如切格拉瓦的海军貌相片,成为过度消费的一种艺术图
像(icon)。总之,《骇客任务》的影响之大,无法量计;如果无法入列,
是否只有一种理由?无法“入列”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根本不想入列,
不愿成为榜单上的一个受困名字,纵使响亮无比,从此列于“科幻”类,
再也无法脱队/困。
如果《骇客任务》曾经试图传达什么样的讯息,我认为是对所谓“母体
”,亦即“权力”的永恒质疑。因此,《骇客任务》的落选,正好呼应这样
批判权力/AFI的生产机制。落选的意义是否比入选更值得思索?是谁的榜单
?谁的视角?谁的知识生产过程?
不入选,是否更象征了一种逸出的独立/边缘位置?逸出这几个类型片的
框架,获得却是一种反阅读、反凝视的无穷可读性。《骇客任务》是科幻,也
是奇幻,更是悬疑或特技运动(sports)片,后现代史诗,歌颂爱情……。逸出
权力的既定框架母体内,却在自己的未定义国度,成为唯一的唯一。
The One。
原文: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17373296
AFI片单参考1750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