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有价的信仰─评《流浪神狗人》

楼主: reke (当不成孩子王)   2008-03-30 11:28:18
网志版:http://rekegiga.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30.html
是什么样的生命困境,才会让人需要以“流浪”的方式进行一场自我放逐?在陈芯宜
导演的新作《流浪神狗人》当中,成功地描绘出一幅信仰崩坏时的虚无图像,让神、人与
狗之间产生了意象上的重叠与呼应,才能在看似杂乱无章的多线故事之中,提供观众一条
进入电影的线索。
我在这里所谓的“信仰崩坏”并不是简单的“不相信任何信仰”,如果单单仅是对信
仰的反抗,整个思考就过于单向而浅薄。《流浪神狗人》之中对于信仰的态度是暧昧的,
片中的角色们基于对生命的无力,往往必须寻求信仰上的慰藉,然而信仰对于他们脱出困
境之事却没有直接正面的帮助,而且教条式的规范与仪式还常常使他们走向更进退维谷的
情况中。当意念跟随剧情的进行,夹杂在信与不信之间游移不定的同时,那种漂移失序的
不定感,正提供了这部电影牵引情感的动能。
在电影之中,宗教无疑的是各组人马信仰的核心,所以我们看到佛像的手部特写、看
到阳光下晃荡的十字架、看到不断叩跪礼佛的场面,还看到了有类神像博物馆似的奇观。
各种宗教符码泛滥在镜头之间,不免教人想到青青(苏慧伦饰)第一次完成手模工作后,大
量商品广告的蒙太奇──当任何事物在商业思维中都能被定价、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与随
手抛弃,于是宗教似乎也贬值成为另一种廉价商品。这样的说法似乎亵渎神明,但是想想
在连串广告看板拼贴之后,镜头赫然以“天国近了”这样的传教标语作结,这样的推论与
电影应该并无太大的悖离。
若要从宗教做为观察点来切入,那么黄牛角(高捷饰)这条线无疑是最好的探索指南,
他的工作就展现了宗教最风光以及最落魄的两个层面。他的神明车在庙会上扮演接受信众
膜拜的角色,甚至阴错阳差地捞过界,解救了必勇(不浪‧尤干饰)和青青两个基督徒;但
是同样的车,却也运载了被抛弃的神像,还不听使唤地将牛角困在山路上,让他存钱的计
划又要向后延。
牛角对于神明的这种两面性格十分洞悉,所以他可以很冷静的在向神像叨念完自己的
愿望之后,反过来消遣神像被遗弃的事实;也可以在抽签机做下手脚,张张都给人吉签,
反正人所要的往往只是一种激励,准不准还在其次。不过另一方面,牛角却又把所有的希
望寄托在这些神明上,在遇上仙仔(张洋洋饰)之前,有任何请求还是全部都会向神明报告
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捡拾被遗弃的神像时,剧情刻意不交代牛角得知神明所在的方法,然
后透过他的对白,不断丢出牛角是接到神谕才获悉地点的假象。相较于青青与必勇对信仰
出现尖锐的质疑与冲突,生活在夹缝深处的黄牛角却呈现一种矛盾的和谐;也因为这种和
谐,让黄牛角在全片众多的角色中,成为唯一能够轻易超脱苦闷情境的人。
然而,这种超脱其实也相对地反讽出信仰的廉价。黄牛角对于神像永无止尽的喋喋不
休,是将“祂”当成了“他”,神明的地位不再是高高在上、赐福降祸的主宰,而是普通
的人类、普通的朋友,就算成为他人倾诉心愿的对象,也仅仅是如同朋友一样的地位。人
神之间的分际不再明确的时候,我们不禁也要怀疑起片名将神、狗、人三者并列,是否也
意味着狗与人/神的分际其实也不存在,就像结局那一幕,百万冠军名犬与普通流浪狗混
迹在一起的时候,其实彼此也没有太大的分别一样。这可以算是资本主义社会造就出来另
类的新〈齐物论〉,不过带来的不是庄子的逍遥自适,而是缺乏出路的苦闷。除非模拟黄
牛角“赔钱当成买水蜜桃”这种阿Q式的自欺欺人,不然难免会出现必勇心理上“做什么
都没有用”的怨怼。
到了最后,我们才发现无论怎么样去寻找形而上的信仰依归,到头来还是跟着本能在
生活。牛角留着阿仙在身边,并与他产生相依为命似的情感,实际上阿仙永无止境、填不
饱的肚腹,就是人类生存本能的最好象征。整天在众多神佛之中打滚的牛角都向生存的基
本欲望妥协,对于其他人物展现出来种种为工作忙碌、为金钱出卖肉体的现象,电影也就
失去了严厉批判的正当性。于是整部《流浪神狗人》在针对台湾的社会现象进行讽刺时,
少了恨铁不成钢的尖酸刻薄,多得是同流合污的无奈苦笑。
幸好,我们倒也不必认为所有的信仰价值都有如泥菩萨过江一样自身难保。毕竟在醉
酒或是精神恍惚的情况下,人们还是可以透过蒙昧不清的偶像膜拜,误打误撞地找到继续
生存下去的价值。这恐怕是陈芯宜导演对剧中角色、电影观众以及创作者自身来说,所赋
予的最大同情吧!
作者: orzisme (EM)   2008-03-31 03:00:00
作者: Biscuits (不拉不拉不拉啵)   2008-04-01 17:05:00
推 借转国片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