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article_id=17091307
吴鲁芹在其幽默散文“数字人生”中,曾感叹买东西要信用卡帐号,
看病要社会安全号码(social security number),生活中充满了数字,
惟“阿拉伯”万岁,好像贱名无足轻重。名字或短或长,单音节或多音
节,地不讨喜,总能起点区别作用什么的,令人不至搞混双胞胎。
当名字失去存在价值,以数字涵括人生时,其实人生也失去了意义
。科幻小说谈到复制人时,往往喜欢把复制人称为“某某1号”、“某某
2号”,显然1号2号都是某某大爷的“后备”,他们的存在寄托在“
某某”身上,活像寄生虫。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的名字只是一段数字─“1900”,
是否也预言一篇可被遗忘的历史?抑或,“传奇”不死,只是短暂的躯
壳留不住,永恒的精神?
一场电影/音乐之旅,一次生命朝圣。
<之一>
配乐的第一首“1900’s theme”先勾勒出整部电影的基调,与场景的设
定。海上波涛汹涌,起伏难测。看似平稳,须臾变色。顺应这样的背景,
“主题”前奏乍听之下,有航行星月之下的旷怡感,如孤舟独流于天地之
间,与万物冥合。这样的安逸却持续不了多久,惊然乐音暴起,平地起高峰
,峰峦叠翠。乐音的巧妙设计,映照出了1900原本平稳的生活,遇见了两
次风浪。两次危机,却把他推向了世界的高峰,在那,即见世界尽头。
<之二>
“下船与否”,始终是本剧的命题。一次疑问,一次高潮。“the crisis
”全曲简易,借由几个音的不断旋转重复,显示出1900内心的痛苦争扎。
1900毕生从未想过下船,这样的挣扎从何而来?“playing love”交代了
这样的疑问。当1900的名声不断远播,(尤其当他打败了“号称发明爵
士的人”),资本家跟着上船,带着一张大碟的希望。1900觉得好奇,也不
真的想要赚钱,答应签约。
前几秒的乐风“大刀阔斧”,浑迈雄厚,至此,1900还只是处在他小小
的尖塔里。忽而音乐突变,清越的小调,缓而柔顺。似旅人长途跋涉,走尽
天涯,劳累不已,亟须一床安眠的角落。那里也许简陋不堪,也许只是
偶遇的狂喜,至少能提供片刻,心灵的安详。换言之,他迷上了窗幕外
的那张脸。它不知从何而来,静默间攫住1900的心。至此,1900的视野变的
开阔,至少,在他以往洋涛大海的内心,有了一涓细流,独自美丽。
<之三>
好不容易走到阶梯了,众人带着祝福挥手,1900也准备好向大地寻去。
在城市前伫足,观望片刻,却惊惶地让他往回走。这是戏剧的“反高潮法”
,观众刹那间从极高的预期跌入深壑。他们原本想着:不知1900“脚踏实地
”之后,会不会找到那位女孩?找到之后,会过著happy ever after的童话
故事吗?1900会变的更有名,开许多演奏会,举世皆能聆听
他的生命故事?
“反高潮法”的运用是正确的,1900之所以为传奇,在于他不茍同世俗
的幸福标准。这一遭下船,也许真的能够扬名立万,也许能够找到白雪公主
。但那又如何?
“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我,而是没看见的景物…绵延的城市看不到尽头,
没有尽头。困扰的是?尽头在那?”
1900对城市的广大未知感到惶恐,他害怕这这样无边无际的人潮里,
被无声地淹没(纵使他再有名)。他宁愿回船去,回到海上那片谧静,
拥抱孤独而终。
“拿钢琴来说,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音,钢琴上共有八十八个琴键。
琴键有限,琴艺无限,琴键创造出的音乐无限,我喜欢,我能接受。
我在阶梯上看到的是,上千万个琴键没有止尽,真的,没有止尽。
…若琴键无止尽,弹不出弦律…那是上帝之琴。”
回到海上去,弹著自己的琴,别人听不到,上帝也不知,只有自己欣赏,
孤独的绝美。
<之四>
我为美而死 但尚未安息在我的墓里
有一个为真理而死的人 被放在我的邻室
他悄悄地问我为何殉身
“为了美”我说
“而我是为了真理,两者实为一体,我们其实是兄弟”
于是我们就似亲人在夜间相遇
我们便隔墙聊起天来
直至青苔爬上了我们的嘴唇
将我们的名字掩去
-爱蜜莉.狄金生(Emily Dickinson)
曲末的“silent goodbye”是主题“1900’s theme”的变奏。变得
更为飘邈,短暂而哀伤,暗示著即将到来的命运。船毁了,小喇吧手只能
悲恸。但是,这时的配乐“shipsand now”却浑然不似痛苦的哀嚎,反被
柔情的拥抱,像极了一种神启,一份救赎,和与人间的最终和解。
What's in a name?
1900不是没有名字的,青苔与艾蜜莉,诗人与钢琴家,真理与美回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