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影评] 人性啊人性《黑金企业》...

楼主: kkaicd1 (夏天的热浪)   2008-03-21 06:04:42
人性啊人性《黑金企业》There Will Be Blood
文∕小智
(本文内含部分剧情,请谨慎观看)
对于片名,与其叫它作《黑金企业》(There Will Be Blood),其实我更喜欢对岸《血色将至》这个译名。我并非指射前者翻得不好,只不过相互比较之下,前者虽然翻得直白,但却少了后者那般诗意与臆测的美感。
“血”,究竟呈现何种“色”泽,不消问其实大家都会知道。
“红色”?看来似乎是这样。一刀划破皮肤,浓稠血液自伤口流出。只不过大家看到血都太心急,亟欲把刚流出的艳红色鲜血给拭去、止血、再包扎。殊不知方才不小心滴落于地面的几滴血液,在风干之后,色泽便由红色转变为黑色。
“黑色”?这是血液风干之后的颜色,腐败、污秽、腥臭;而这同时也是“石油”的颜色,由生物遗骸牺牲、沉积、掩埋数百万年所得来的成果。对应在这部电影之中,仿佛每一滴石油,都变成了血腥的象征,也谕示了悲剧的降临与发生。
“悲剧”?是的!虽然《黑金企业》在表面上看来很像是部个人的奋斗成功史,但它确实是悲剧,而且还是个由家庭、人性、贪婪、宗教、斗争所交杂出来的“个人悲剧史”。如果要再用更为深远的面向来看,它更像是美国从西部拓荒到建国时期的缩影。
“美国”,让千千万万人疯狂追逐美国梦的美国?它有什么好被拿来说嘴的?难道是他们自以为傲的“资本主义”?如果是这样,那本片或许就拿了“资本主义”来大力讽刺。资本主义者的目的便在压榨穷人,剥削穷人,吸干他们的血,进而垄断他们的资源。也因为资本主义所挟带的可怕嗜血性,于是成就了人们口中“伟大”的美国。于是,资本主义它在滴血,就像是片中滴滴挖凿出来的石油。石油,似乎成了美国的原罪,它创造了未来,却也有可能摧毁未来。
说了这么多,看似跟电影越扯越远,而且整个就像在批判资本主义(这当然并非我本意),于是还不如赶紧将话题转回电影之上,也好得个六根清净。只不过,观赏本片老是让我槌心肝,心中不断默念“唉呀…人性啊人性…”也或许,“极其黑暗”就是这部电影的基调与氛围,仿佛没有出口一般的黑暗,且片中没有一个正派角色,存在的只有人性的阴暗。而其中丑陋的利益斗争,虚假的伪善皮相,种种不正不洁也在片中不断地被放大、衍伸。
人性的绵密着墨,是这部电影真正的好看之处,但除此之外,也有许多有趣的“观点”,帮助全片更加精采,以下分段描述之…
一、开放与留白:
电影是视觉的艺术,不靠言语,单靠画面镜头来营造主体叙事,以增加观者无限的想像空间,这是本片聪明的作法。导演保罗汤玛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的镜头叙事功力了得,光在片头就给了观众下马威,让主角于沉默之中工作,过了好些时候才让角色开口说出第一句话。沉默之中,只见主角灰头土脸,不断地敲击、碎石。此时,无名小卒的心酸、困苦与奋斗,便透过画面在短时间内建立了出来。接着场景一转,那根不慎掉落的尖锐物直直刺入地面,犹如一把利刃刺入人体之内,伴随而来的是石油(血液)涌现,更也是贪婪与欲望的萌发。短短几分钟,导演便透过一连串无对白的动作,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堪称巧妙。
二、摄影:
关于第一点所提到的镜头叙事,除了导演功力之外,这更也考验了摄影技巧。本片的摄影观点,与其说它“老派”,还不如说它“大器”会更实在。老派的原因在于本片特写画面极少,几乎都呈中景、全景,甚至是大全景。这类画面的拣选,似乎都像在取法经典西部片,但也因为片中的大全景,让全片展现出苍凉的的荒原空寂之感,大器卓然。
三、无神论:
影片或许带有“无神论”的观点,这不仅明显反映在丹尼尔普兰攸(丹尼尔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饰演)这角色上面,更也反映在他与神父伊莱(保罗迪诺Paul Dano饰演,眼尖的观者会发现他一人分是两角)两人的对峙上面。伊莱无疑是全片“伪善”的代言人,金钱与名声蒙蔽了他虔诚的双眼。他口口声声说信奉上帝,却在他所建立的教堂里面,进行一连串诡异、可笑,像是“邪教”一般的仪式(保罗迪诺于这段的演出真是喜感十足,不禁又让我回想起《小太阳的愿望》(Little Miss
Sunshine)里,那位沉默的诡异大哥),就连普兰攸都当着他面说虚伪,因为普兰攸早就知道他俩是同一类的人,只不过普兰攸他不信上帝,大胆挑衅神权,剧情后段甚至还叫伊莱放声大吼“我是假先知,上帝是迷信”之类的无神论调,终至最后他击毙了伊莱,击毙了神权,也击毙了伪善。
四、音效配乐:
本片配乐是由电台司令(Radiohead)吉他手强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所作。不得不说,本片别具风格的配乐,绝对帮影片加分再加分!成功让影片该要有情绪的地方,呈现出十足饱满的戏剧张力;也让人物的情感状态,随着跳跃的音符而跟着抑扬顿挫。尤其片中那场油井起火段落,配乐以尖锐不安的小提琴音,夹杂激亢旋律的打击乐音,强烈的听觉震撼,更是使人印象深刻。而那几近于“空袭警报”的音效,以其混乱、突兀与不规则的风格,听来虽嫌尖锐刺耳,但却诡异地与影片调性合而为一,独树一格。
五、丹尼尔戴路易斯:
最后将这位演员拿出来谈谈。我相信有眼睛的人,都会知道他在片中的演技有多写实、多逼真、多惊人。不仅是他在表演上的融入与专注,更也看到了他身为“演员”所该要具备的诚恳与态度,完全展现了角色的各种面向。尤其他最后那段“爆炸式”的演技,情绪的爆发、能量的高涨,却又不显做作与夸张,令观者完全买帐,甚至可说是瞠目结舌,让人敬佩不已。
《黑金企业》以丰富层次的故事,见证了一位小人物,从风姿英发到苟延残喘的过程。全片最后一个镜头确实耐人寻味,“I am finished”(以英文台词表现会有更多解读空间),这是黑色幽默?抑或小人物在大时代之下的悲情终局?每个人的解读当然各自不同,但影片主要呈现给观者的黑暗与悲剧之情,却是放诸四海都皆同的。
更多影评请见【小智的电‧瘾‧强迫症】
http://www.wretch.cc/blog/kkaicd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