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儿时那些执著与天真吗?得不到就哭闹打滚直到父母亲过来拍拍你
的头,说些安慰的话,我们才会从哭丧的脸漾开微笑。从《羊男的迷宫》中西班
牙的内战历史与希腊神话,转变成《灵异孤儿院》中的童话故事:彼得潘,还有
这群孩子的天真与执著,甚至是种残忍,和看与看见的界线。
那,谈谈几个重要的意象吧:哥德式童话、灯塔、生与死、与孩子的天真和
惨忍。
电影的比例应该是2.35:1,电影开始时,屋外玩耍的孩子们随着白色的蒲公
英种子们嬉闹,玩着一二三木头人,让人有温馨的感觉。不过接着画面就来到了
屋子里,窗户的光微微透著进来,由宽银幕所带来的黑暗压迫感就预示了这不会
是喜剧,屋子的外观,其实就有点类似于咆啸山庄上的大宅,独自耸立在萤幕上
,内部从罗拉醒来去找西蒙的路上时,空荡的房屋跟古老的木头装饰就给人哥德
的感觉,屋子本身并不破旧,可是导演用历史让整栋房子破旧了起来,孤儿院的
悲惨过去,嘎吱作响的铁制秋千,和电影的主题:孩子的悲惨历史,遗失与追寻
在空荡之中,给人一种可怕的感觉,但我们应该把它放在惊悚片的类型之下吗?
当西蒙坐在妈妈身旁问著为什么彼得潘不带着温蒂一起走时,罗拉并没有正
面回答这个问题,她只说彼得潘带温蒂的女儿走,而后来在对话中,罗拉也说她
已经太老,不适合去那个岛了。年龄,成为我们进入童话世界的阻碍,我们已经
太成熟,太了解这个世界没有圣诞老人、没有不会变老的彼得潘,但我们不忍心
打破孩子的梦想,戳破为孩子编织成的种种美梦,从生病到领养,真相只会带来
难堪。孩子跟童话都带着一种泡泡般的虹彩,美丽却脆弱,所以当第一个找找看
游戏到了最后,拿到了钥匙之后,孩子的生气不是没有原由的,也许就是从这里
开始,整部电影的悲剧性已然被构筑。(至于这个游戏到底是谁布的,我想就不
这么重要了,后来第二个找找看游戏其实没有给我们任何合理的解答,也不并妨
碍我们对于片子的理解。)
重点来了:这部片描写的天真与残酷是相当写实的,但却用了非常魔幻的手
法,也就是幽灵。导演先用罗拉认为西蒙太任性,打了他一巴掌的场景,带入西
蒙装成汤玛斯让罗拉受伤这样的后续,点出了小时候我们得不到,就要伤害彼此
的想法(并且,让观众觉得这是汤马斯的幽灵)。然,从灵媒片段的孩童哭喊,
被毒死的恨,甚至从床上的一个玩偶(暗示著离开的罗拉),到后来罗拉在大宅
中跟他们玩一二三木头人,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的天真想法。而这种天真带出的
是残酷。不经意或是故意。汤玛斯的死是不经意的游戏。但他们却被贝马斯的妈
妈毒杀。从这个角度看来,西蒙的死也许就是故意了,这种少一个人的恐惧,根
深蒂固于都市传说之中,有了最后一个人就会离开,我想这种传说大家听的多了
。孩子的残忍现实地刻画在这部电影之中,把罗拉也拉进了他们的故事之中,彼
得潘的永聚岛(The Neverland)。
灯塔,另外一个意象,默默守护着孤儿的灯塔,在故事一开始已经不再运转
,罗拉由时钟的折射(时间,也许跟年岁有关),重现了隐藏的灯光。乌云蔽月
之后,故事也开始走向也转变了。直到导演最后给我们的灯塔重现,故事才又回
到温馨(?)的结局。
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悲惨的现实,罗拉在找寻孩子中,不经意疏忽带来的可怕
后果。其实跟《羊男的迷宫》最后,小女孩回到了地底王国一样,我们没有办法
说这是个快乐结局,因为终局是死亡,但死亡带来了团圆。罗拉跟西蒙的愿望最
后都成真了,罗拉找到了西蒙,西蒙也加入了孤儿群,也是孤儿跟罗拉的团圆。
讲了这么多,还没有谈声音的处理。声音为这部片带来悬疑跟惊悚的感觉,
尤其是空荡大屋内的回音,不时地加强了我们的恐惧。而其中和最后配上的复杂
交响乐也让观众与这群人一同悲伤。(写这么少是因为我其实忘记认真地注意配
乐了,希望有熟悉的版友可以一起分享:))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有关电影的线索,电影中丈夫给了罗拉一个项链,上
面是圣者安东尼,安东尼出生于里斯本,在西元一二三二年封圣。是寻找与遗失
的圣者,祷词是:“圣者安东尼,圣者安东尼,请听我的祈祷。我遗失了东西,
却寻找不到。”(所以说,最后丈夫拿回了项链,是不是又代表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