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首部曲》- 时光之砚部落格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2800511 (精心剪辑剧照版)
======================================================
我得承认在那之前,我真的对这部小说毫无概念;但那个镜头
却从此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某一段珍贵时光的开场。这是
《魔戒》系列,电影史上最美丽的三部曲作品。
======================================================
1998年夏天,来自新西兰的三十七岁导演彼得杰克森,正在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公司之间无
奈地奔波著。他最近的心情可真是糟透了。过去这两年里,他一直在跟麦拉梅电影公司(
MIRAMAX )合作,要把一部号称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西洋小说”搬上银幕、改编成上下
两集。但就在电影已经开拍好几个月、花掉一千五百万美金之后,麦拉梅的老板却在上个
月对他说:“这样下去,电影的预算恐怕会太高....我们还是取消原本的计画,改拍一部
两小时的电影好了!”
在彼得杰克森心底,这个计画已经酝酿整整二十年了。如今要他把原本的题材砍掉一半,
这种牺牲真是说什么都难以接受!于是他一气之下决定走人,带着刚拍好的半小时片段另
觅金主。而此时此刻,他正坐在新线电影公司(New Line)总裁罗伯特夏尔的面前,等待
又一次试片的结果。他注意到罗伯特的脸上堆满了疑惑,而这显然不是个好兆头。然后这
位大老板开口了:
“我实在搞不懂,明明是一部写成三本的小说,为什么你们要把它拍成两部电影?我比较
想拍成三部曲耶!”
于是,彼得杰克森瞬间开心得像是在作梦,且马上想到“这下子又得和编剧们大幅修改剧
本了”。但当时在场的人们都不知道,罗伯特夏尔那天所做的决定,也许是近十年来电影
史上最重要的决策之一。而光从当时的情况看来,这项计画至少包含三个极大的赌注:
其一,彼得杰克森虽然才华洋溢,但毕竟只拍过几部低成本的独立制作,且题材都偏向惊
悚类型;其二,这系列将完全在新西兰拍摄,并由导演个人的班底负责视觉特效等等核心
的技术项目;其三,这是史上首次、也是在那之后的十年里未曾再出现过的,一次同时开
拍三部电影。
把三部曲一口气拍完,得以维持叙事的连贯与风格的一致,就电影品质而言当然是好事。
但一次拍三部也就意味着:如果作品本身失败了、或者市场对第一集的反应不佳,则将是
难以煞车无从挽回、就行销而言绝对的灾难。
如此这般,新线电影公司巨大的勇气与彼得杰克森毕生的梦想合而为一,在南太平洋的阳
光照耀下静静地展开了。而时序快转到三年之后、2001年夏天的某个夜里,我在台北的家
中打开一支刚刚下载完的预告片。预告的片头,是一抹烈焰在一只金黄色的戒指上燃烧,
烧出一串字迹飘逸的古老诗文。而在预告片最后,我看到穿着灰褐色长袍的巫师、背着一
副弓箭的金色长发男子、身扛斧头的矮人与看来历尽风霜的剑士,在近景走过由巨石镇守
两侧的山顶小径。此时画面上浮现了字幕: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Christmas 2001”
“The Two Towers:Christmas 2002”
“The Return of the King:Christmas 2003”
远处的山群宏大而雄伟,且顶上覆蓋著也许终年都不会消融的白雪。我得承认在那之前,
我真的对这部小说毫无概念;但那个镜头却从此烙印在我的记忆里,伴随着心底惊呼“原
来这是三部电影!”,成为某一段珍贵时光的开场。这是《 魔戒 ( The Lord of the
Rings Trilogy)》系列,电影史上最美丽的三部曲作品。
所以接下来那三年发生的一切,想必你们都知道了。新线电影公司作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
投资,也让彼得杰克森一跃而成了商业电影界的一线大导;三部曲在观众与影评的心目中
近乎全胜,相关的商业效应不但从电影界一路延烧到出版界,甚至令人羡慕万分地带动整
个新西兰的观光产业。诞生于二十一世纪初的《魔戒三部曲》不但在某些层面上为二十世
纪的电影工业技术作了总结,更为新世纪的世界电影样貌立下标竿、开拓了版图。
在托尔金( J.R.R. Tolkien )绵密的架空历史笔下,天地间善恶的万物已在中土世界(
The Middle Earth)上时而互相争伐、时而和平共存了长达两个纪元、四千年之久。而在
第二纪元末期的十一年里,人类与精灵组成了“最后的同盟 (The Last Alliance)”,
前往讨伐在暗中铸造魔戒(The One Ring)试图统治中土世界的黑魔王索伦。
在那场战役的最后,人皇之子埃西铎击败了索伦,以圣剑斩断他的手指。失去魔戒的黑魔
王魂飞魄散,但得到魔戒的埃西铎却被它的邪恶所惑,没把它投入末日火山的烈焰之中永
远熔毁。终究魔戒背叛了埃西铎,让他在凯旋归乡的路上中伏身亡;而落入河中的魔戒从
此不知去向,静静地沈睡了三千年...
在《魔戒首部曲(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开头,哈比人佛罗多继承了魔戒,却
完全不明白它的功用与由来。彼时索伦的力量已经恢复到相当程度,且笼络中土世界的巫
师长萨鲁曼投靠黑暗、建立起半兽人大军虎视眈眈。精灵们久见中土世界的纷乱与堕落,
已泰半乘帆离开前往西方净土;其余留下来的部族也都选择隐世而居、不过问世事。如今
抵御黑暗大军已千百年的人类疲态尽现,眼看中土世界又是一场浩劫将临。
直到睿智的巫师灰袍甘道夫(Gandolf The Grey)认出了魔戒、令佛罗多把它带到裂谷的
精灵领地瑞文戴尔;在艾隆王召集的会议上由巫师、矮人、精灵、人类以及哈比人组成了
“魔戒远征队”,终于中土世界的各个种族再次合作,打算深入敌窟魔多、把戒指投入末
日火山的炎流之中。但正如一切引人入胜的冒险故事一般,如此大胆而艰难的计画仍得被
意料之外的冲击打乱阵脚、陷入难以想像的失序之中。魔戒邪恶的本质与蛊惑人心的力量
,让魔戒团才出发没多久便在心理上四分五裂。终于在首部曲最后,团员们分道扬镳,为
另一场更巨大的赌注揭开序幕。
事实上整部《魔戒》探讨欲望与控制、权力与责任、生命与死亡与永生之间模糊的界线,
及力量的强弱、所处的位置、对应的使命等等,甚至包括存在的目的本身,都有值得辩证
与切入的素材。而整个故事借由九个队员各自的历险,也顺势把三部曲的格局拓展到中土
世界每一个角落,描写一整个世代面对战争的反应与作为。
但既然彼得杰克森把电影拍成了三部,我也打算把文章写成以主题划分的三篇。而在此我
想要先谈一谈在《魔戒首部曲》最能明显感受到的:中土世界场景的营造、一小部份人物
的样貌,及整个系列在美术上的用心。
在电影结束了这么多年以后,如今回想起《魔戒》、在你心中会浮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什么
?
是亚玟抱着佛罗多在平原上单骑奔驰、躲避戒灵墨黑色的身影夹击抢夺?是圣盔谷的守军
在城墙上引弓待发、听见半兽人大军在雨夜中鼓譟与怒吼?是瑞文戴尔如画一般镶嵌在山
谷里、被花园与瀑布包围着的精灵住所?还是佛罗多在末日火山的断崖边说出“The ring
is mine”,或甘道夫在卡萨督姆桥上面对炎魔、那句让所有人传诵多年至今乐此不疲的
“You Shall Not Pass!!”?
在导演阔气的调度、演员卖力的演出,及许多在电影特效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图学技术
背后,是剧组与整个制作团队对中土世界无比细腻的设定。在商业电影的各个面向上,《
魔戒》系列都近乎做到了完美。而前述的几个经典场面之所以令人难忘,正因为它们一方
面天马行空、以超出经验之外的面貌让观众眼睛一亮;一方面却又如此地真实而充满存在
感,仿佛是发生在和我们同一个星球上、不同纪元的故事。
所以你当然不会忘记:哈比村的碎石子路边青草及膝,在种满小花的园圃间是一幢幢低矮
的房屋。哈比人的身材矮胖,而他们的建筑多以圆形构成:圆滚滚的大门、圆滚滚的窗户
、圆滚滚的壁炉;在圆滚滚水车转呀转的河岸边有矮胖的石桥,踏在石桥上的甘道夫马车
背后跟着好几个孩子、正急切地央求着这位老巫师放个烟火给他们瞧...
你也记得矮人们的地下宫殿“摩瑞亚矿坑”,虽然因为失去了生气而一片漆黑惨然,但在
微弱的光源照耀下仍能看出室内的轮廓。那些数百英呎高的石柱撑起殿内的空间,如今却
成了无比阴森的半兽人巢穴,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将恐惧无限地放大。
你还记得树胡在法贡森林里迟缓地跨步,记得戒灵之王的座骑在奥斯吉利亚斯的废墟间飞
升;记得咕鲁带路所走过的沼泽边弥漫着雾气,记得风云顶上四个小哈比人拔出匕首、准
备迎战手持长刃的黑暗使者们。你记得罗思洛立安的精灵居所筑在大树上,而银白色的月
光洒落并点亮了每一片叶梢。你记得金黄色的瑞文戴尔、烈红色的末日火山、粉白色的刚
铎都城“米纳斯提利斯”,当然还有翠绿色的哈比村与闇黑色的艾辛格。
这些如梦似幻的场景,是彼得杰克森要求他的美术指导们“一切以真实为前提”,将人类
史上各种设计风格巧手拼贴才得以诞生的。绿油油的哈比村,是东西方文明同样向往的田
园自然生活;而哈比人纯朴的气质、爱好美食与悠闲与和平的个性,叠加在整部《魔戒》
为他们塑造的“乐观恬淡、刻苦耐劳、毅力过人”的形象上,成了托尔金心目中最理想的
人性典范。
当然人族的建筑就相对历史感强烈:耸立在中土大地上的许多巍峨高塔都是他们的杰作,
而米纳斯提利斯的七层白墙更是威而不夸,以层层环绕又不失大方的气势衬托白塔( The
White Tower),镇守人类世界最后的堡垒。
尽管在系列一开始,托尔金便形容人类“渴望力量胜过追求其他的一切(Men, who above
all else desire power )”,并借由爱隆王所说的“人类如此脆弱,昔日努曼诺尊贵的
血统已然丢失。他们早就忘记了自己的荣耀与尊严!”,把人族放在故事里最受检验的位
置。但首部曲出现的两名人类角色亚拉冈、波罗莫虽然气质迥异、前者沧桑后者蛮勇,却
拥有同样正义感强烈、重视勇气与荣誉的光明特质。
再说系列中最美丽的精灵们,其建筑采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活跃在欧洲的“新艺术
(Art Nouveau)” 风格,以自然而繁复的曲线雕琢而成。是以姿态飞扬却不见俗气,与
峡谷中的景致、密林里的氛围贴合得宜。
当然《魔戒首部曲》的责任是交代故事起源、介绍人物背景、划分势力版图、构筑历史纵
深。这一路上不只介绍了主角一行人,更透过戒灵的压迫感刻画黑暗的气息,再以摩瑞亚
矿坑的段落悼念矮人国失落的荣光。但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篇幅中最为鲜明与耀眼的,要
算是那些散发著淡淡光芒的精灵角色们吧!
爱隆王的威严与雍雅自不在话下;而亚玟这角色融合了女骑士的剽悍与精灵公主的温柔,
这两者在丽芙泰勒本人的灵气中调和得宜、为《魔戒》唯一的爱情元素谱上足够的魅力。
“木精灵”勒苟拉斯虽然和矮人金雳同属托尔金着墨较少的角色,但彼得杰克森显然相当
给他表现的机会。当团员们受困于红角峰侧、身陷及胸的积雪当中,只有身轻如燕的他能
够踏雪而行、担任大家的前锋。而在每一场战役里,更都能看到勒苟拉斯以优雅的身姿弯
弓搭箭、百步穿杨地收拾一干敌手。无怪乎电影上映之后,奥兰多布姆成了观众们询问度
最高的演员。
但在我的心目中,《魔戒首部曲》最让人拜倒的角色,是罗思洛立安的“凯兰崔尔女王”
凯特布兰琪。她在那少少的戏份中抢眼的程度,为你示范一个充满架式的演员能如何支配
一切有她存在的场景。事实上《魔戒》的特色之一,便是以复杂而深沈的气质来塑造(即
使是纯然正义如甘道夫一般)拥有相当智慧的角色。但在凯兰崔尔身上交会的,是足以征
服众生的万丈贵气、令你难以逼视的金色美貌,及让人心生畏惧的深不可测。
然在罗思洛立安的段落里,凯兰崔尔无上的霸气与压迫感,却又如此完美地和她的慈悲与
温暖融合在一起。而这便是王者的气质。如今回头看来,这角色放眼世界影坛、除了凯特
女王之外,还真没有第二个能够考虑的人选。
当然如前所述,《魔戒首部曲》在叙事上的任务是奠基与开启。贯串系列的“魔戒”主题
、及这枚戒指背后所代表的绝对的自我、绝对的沈沦、绝对的力量与绝对的难以抗拒,藉
由甘道夫、凯兰崔尔与亚拉冈先后的拒绝,及比尔博、佛罗多在纯真本性上的多少改变,
都被具体地刻画出来。
再说反面教材波罗莫,其实是个本性善良的角色。是他(对人类理性)的过度自信与不甘
心造就了自己的牺牲,然魔戒本身毕竟是个意象化的存在—放在现实世界里,也许波罗莫
的不服输与渴望承担,才是最接近我们每个人本质的心态吧。
关于人性的考验,其实还有太多值得讨论的地方。而另一个我想放在第三篇才谈、却又忍
不住要在此先提的,是让我至今回味再三的优美配乐。霍华萧尔为《魔戒》所做的音乐,
是我的收藏里最富诗意、也最有人文内涵的“器乐式”电影配乐之一。在《魔戒首部曲》
你已能听到动人的夏尔主题、及系列最醉人的笛音旋律。音线如诗、诗风如画,画中的故
事亘古流传、画外的春风煦若新生。《魔戒》的音乐并非三言两语能够说得,且待我好好
地想想这部份...
至此回顾《魔戒首部曲》,除了人物的塑造、叙事的定调之外,还能看到美术指导们以油
黑而阴暗的质感涂满艾辛格、以流泄着绿萤萤幽光的夜景搭造魔多的邪恶;加上中土各种
族在衣着与气质上的细腻讲究、及建筑的设计与遗迹的历史感,都为系列奠定了鲜明的视
觉印象。
而我们所看见的是:大男孩彼得杰克森这一路追着他的梦,搭配新西兰如人间最后净土一
般的山林风光、积雪岳顶、广阔草原、遗世河岸,终于成就了托尔金笔下那辽阔的中土世
界。因而《魔戒》也带起一连串改编奇幻小说的风潮,从草原上策马奔驰的环绕镜头、两
军交战时攻杀的惨烈场面,再到魔幻原野中的各种拟人化动物,都能在《纳尼亚》、《三
百壮士》、《星尘传奇》以及《黄金罗盘》这些电影里瞥见熟悉的身影。
但可惜的是,这些导演无一拥有彼得杰克森当年的从容笃定,以及一气呵成。既然缺乏足
够的汇积与铺陈,当然就失去了相对挥洒的力道、及最后收尾的舒畅、满足与和缓。
在一片觑黑的画面里,首先响起了凯特布兰琪的声音,娓娓道来:
“ The world is changed. I feel it in the water. I feel it in the earth.
I smell it in the air. Much that once was is lost, for none now live
who remember it... ”
这是史上最美丽的三部曲电影开头。走笔至此,我发现自己仅是稍微地碰触了《魔戒》最
令我感动的部分。但我要先歇著了。
毕竟,这只是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