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重新再看小津安二郎

楼主: orlandolady (欧兰朵)   2007-11-06 14:19:42
重新再看小津安二郎
侯孝贤  2003/12/13
一九八五年我拍完《童年往事》,十一月随《冬冬的假期》参加法国南特影展,却在
巴黎阿萨亚斯女友的家住了近一个月,为等迟迟未寄达的《童年往事》拷贝。当时贝
沙洛影展主席马可穆勒也在巴黎,跟我讲有一部“小律”的电影一定要看。马可说一
口道地的普通话,年轻时是意大利共产党,到中国唸书碰上文化大革命呆了七年。他
把小津说成小律。
我们看的是小津的默片《我出生了,但……》,以及一部中国三○年代的片子《乌鸦
与麻雀》,被我叫成two birds。这是我第一次看小津电影,很喜欢。看完一直模仿电
影里鬼心眼弟弟金鸡独立的顽皮动作,回台湾逢人就讲。大家看我中邪般的模仿好笑
,引起了兴趣,竟也在录影带店找到《秋刀鱼之味》,互相传看,爆发了一阵小津热
。便很快从香港友人那里录来《我出生了,但……》,大家看得入迷,就又找到《东
京物语》、《早安》,之后陆陆续续,能看到的带子都看了。最喜欢的是《晚春》,
小津四十六岁时拍的,透彻极了,厉害。
早年我常常遇到人问,有没有受到小津电影的影响,最显而易见的当然是指,小津不
移动的固定镜头,因此还被人戏称为“不动明王”。问的多了,看场合我就干脆回答
:“因为懒”,结果哄堂大笑,宾主尽欢。
如众所皆知,小津一直只使用一种镜头,摄影机离地板数十公分高,保持与角色坐在
榻榻米上的平行角度来拍摄。由于日本人在榻榻米上生活,若用高踞在脚架上的摄影
机来观察这种生活,是不真实的,而须以盘坐在榻榻米上日本人的视线水平,来观察
他们四周的人、事、物。小津镜头少移动,到了晚年几乎不动,唯一的标点符号是跳
接。这个说法,台湾似乎仅有的一本小津研究翻译书,作者唐纳‧瑞奇(Donald
Richie)说,这是一种静观的眼界,一种倾听和注视的态度﹔这和一个人在观赏能乐
,在做茶道或花道的时候,所采取的姿态是相同的。
至于以前我的不动,是因为我喜欢用非演员。而非演员,最好不要惊动他们。不能太
靠近。若架了轨道拍到他们面前,他们就不见了。所以用中景,拍得长,让他们在我
给的环境材料里活动,我尽量捕捉而已。为了捕捉真实,重组真实,以及对真实无以
名之的偏执,就变成这样不动了。
着迷于真实到偏执的地步,是我拍片最痛苦的地方。年纪愈大愈偏执,越不能让渡,
过关。我常说电影在脑中想的时候是活的,却死于剧本的纸上作业,在拍摄当下复活
了,又死于底片,然后在剪接里再次复活。而我的急性子往往等不到剧本弄好就拍,
自认角色活了,电影就成立了,至于剧情疏陋,下一部再努力吧。所以我也不试戏,
直接就拍。或者说,用底片试戏。这方面比我更走到极端不计血本的,是王家卫,他
用底片当草稿。
七○年代我做过场记、副导演、编剧,当时拍一部电影约用两万五千呎底片。(一部
九十分钟的电影是八千一百呎。)我开始执导以后,就自觉的不要被底片绑住,大概
用到四万呎,每每一卷四百呎让它一个镜头(take)跑完。这次为小津一百岁冥诞纪
念赴日本拍日语片,用了十六万呎,经常一卷一千呎一镜跑完。或譬如《海上花》开
场的饭局,铺了轨道缓慢移动推近,九分钟的戏一镜到底,完全看场面调度了。
一九九八年底,东京举办一场小津展与讨论会,系摄影师厚田雄春的后人捐赠了一批
胶卷,乃小津的默片《那夜的妻子》(1930),经过清洗整理后公开放映。同时,在
东京大学的总合研究博物馆展出厚田跟小津的文物,校长莲实重彦邀我和小说家朱天
文参加,并发言。
大家都知道,小津电影的低角度摄影,对摄影师来说是一个负担,长时间把肚皮平贴
在冰凉的地板上拍摄,茂原英雄就把身体弄坏了。据说接任的厚田雄春之所以撑了那
么久,是亏得他天生有一副强健过人的胃。
那次展出,我看到厚田跟小津的笔记,一概整齐没废字。尤其小津,巴掌大的手册,
密密爬满了铅笔蚂蚁字,干干净净,叫人咋舌。小津的分镜剧本,每个镜头都附注著
镜头几秒钟,底片多少,总长多少,共需底片多少,清楚到不能再清楚。我记得是用
底片两万呎,这有点吓人。最近我才知道,当时是片厂制度,厂里的公布栏表格公布
公司所属导演每个人的底片使用量,可见压力多大。
不过我想,就算没有这个压力,小津也是习惯于像工程师的计算精确。他的分镜表如
此慎密、经济。他的电影形式是用来激发感情的同时,节制感情,节制到几乎不露感
情。他拍片现场奇异的安静,听说只有一次怒斥过一名太过火的演员:“高兴就又跑
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猴子干的事。流行歌词,笑在脸上,哭在心
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言语,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才叫人哪。”
小津生于一九○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一九六三年同日辞世,今年冥诞一百周年,全世
界都在办小津展。他一生拍了包括短片共五十四部电影,当时在日本,他的剧情片部
部卖座,有几部还是年度十大卖座前几名。然而世界并不太知道他,直到八○年代法
国发现了他,大力推介才广为人知。这回台湾电影文化协会策划,把小津现存所有三
十五厘米拷贝的作品,三十六部,一口气全弄来台湾放映,如此大手笔,连几个大影
展都不见得能办,令我们真感到骄傲。因为难得,我希望不但是电影人口能看到这些
片子,非电影人口,特别是我上一代的老公公老婆婆也能看到,会让他们想起自己的
年少岁月罢。
小津曾说:“我拍不出来的电影只有两部,那是沟口的《祇园姊妹》,和成濑的《浮
云》。”这次策展,就一起放映了沟口健二的两部片子,以及成濑巳喜男的五部片子。
说老实话,有时候我好像喜欢成濑更胜过小津。而成濑的被世界所知,比小津,又更
晚了十年。朱天文曾写过两人的不同。她说小津简洁的风格,独创的景框(frame)是
数学的,几何的,在垂直线和平行线里梭织著感情。她说小津静观,思省﹔成濑却自
己参予在内,偕运命同流转,多了颜色,更无痕迹。我曾看到杂志上登列导演们心目
中的第一名,王家卫的是成濑的《浮云》。
这次还放映温德斯的纪录片《寻找小津》。近几年大家都着迷温德斯的《乐士浮生录》
,记录了那批华丽又差不多快绝种的古巴老艺人。昔日,温德斯也采访到厚田雄春。
厚田说:“小津去了,我的心也跟他去了……我把人生的黄金岁月都给了他。我很高
兴也许全世界没有一个摄影师能够像我这样,小津得到了我的最好的……”访问在厚
田动容起来,不断抱歉,哽咽不成声中结束。
■本文转载自‘寻找小津—一位映画名匠的生命之旅’(台湾电影文化协会编)
作者: Waitingchen (Rejoyce )   2006-01-06 14:23:00
好文!可以借我转到个板吗?先谢过~
楼主: orlandolady (欧兰朵)   2006-01-06 14:24:00
侯导的好文请大家告诉大家
作者: ElPelele   2006-01-06 15:34:00
哪里可以买到侯导说的“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美学”这本书?
作者: willkill (这牙齿死掉啦!!!)   2006-01-06 21:58:00
作者: xujoqu   2007-03-04 20:12:00
话说 秋刀鱼的味我看到哭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