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时代、爱情与其他─评《最好的时光》

楼主: reke (当不成孩子王)   2007-05-08 05:24:03
老样子,网志版:http://rekegiga.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_08.html
这篇真的写太长了。然后,这种片子没人在意雷不雷吧?
1911、1966、2005,三段故事前后时代相差90余年,贯串其中的爱情也有着截然不同
的风貌。一口气要挑战这样的拼贴,还要拍到让观众愿意相信大言不惭的片名,不得不说
导演侯孝贤胆识过人。当然,相当艺术化的拍摄手法与缓慢的叙事节奏,可能对于很多电
影观赏者来说不是什么最好的电影经验。也许名之为“最好”的东西,就应该藏诸名山待
知音共享吧?
碰到这种多段式的结构,不能免俗地会在不同的段落之间寻找思路可以切入的角度,
好比说探究三段之间相同的、贯串的轴线在哪里?相异的、特别的表现之处又在哪里?三
段之中何者最能与我产生共鸣?为什么?把《最好的时光》放在这种叙述策略里去检视,
的确比一段一段单独的讨论来得精彩许多。
首先可以观察到的是,三个故事并没有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于是排列的逻辑是
什么,就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我所能想到的解释就是爱情所面临的问题,在三段里越来
越复杂,这点从剧情与影像两方面都可以观察。在〈恋爱梦〉的时候,张震和舒淇面临的
问题大概只是一个外在的“距离”,而解决的方式也很简单,直来直往的追下去就是了。
所以在镜头里我们看到唯一一条寛阔的省道,唯一一个北上的方向,当车程来到终点站的
时候,两个人就有了幸福快乐的结局。到了〈自由梦〉,两人之间显然有一些内在的心灵
隔阂,张震的角色拥有大时代知识份子的性格,眼里只有大格局大事务,情书与情话总是
被革命符号占据,看不见舒淇的梦。这一段的镜头从未离开那狭小、昏暗的艺旦间,空间
的封闭感明显地站在同情舒淇的阵线。最后〈青春梦〉的问题最为棘手,因为三角难题里
虽然明显感觉到三方的感情有所滞碍,但是症结在哪里却完全无法看到,更遑论找寻处理
的方法。与之对照的影像,就是杂乱的台北城市街道和私人生活空间。
〈恋爱梦〉里爱情问题迎刃而解,〈自由梦〉里爱题问题被提出质问但不了了之,到
了〈青春梦〉里连问题都无法提出。然而不管结局是圆满、无解还是无奈,侯导显然认为
它们都构成“最好”的条件。也许套用一种陈腔滥调但又中肯无比的说法,爱情让人值得
留恋的地方,不是结局,而是中间走过的路程。
回过头来说电影的问题,电影讨不讨人喜也是看过程而不是看结局。我想大多数看过
本片的人都会在心目中给三段一个喜好度的排名,当然也都各自持有一定的理由。我个人
的喜好非常巧合的,与片中三段落的排列顺序完全相同,主要原因还是每一段叙事的手法
是否能够打动人心的问题。〈恋爱梦〉在前段中已提过,用一条公路、重复出现的地名路
标来展现爱情追寻的过程,这种象征手法干净俐落,同时还带有一点有如诗歌押韵一样的
节奏感,配上当时走红的歌曲,在三段之中最能以艺术的手法表现爱情而不流于沉闷。相
较之下,〈自由梦〉的冗长、缓慢就有点让人难以忍受,或许缓慢的步调呼应女主角内心
漫长空虚的等待,但是平缓的运镜、大量的内心戏,还有字幕的不断插入干扰,已经足以
达成这个效果,在剧情上一再重复琐碎的片段实在有些太过。至于〈青春梦〉,恕我无法
将这种平缓的表现方式与戏中人强烈的情绪表达联结在一起,好比说要表达舒淇女友的占
有欲、不安全感,绝不是大力敲键盘跟扬言自杀就能具有足够张力的。即使这一段的时代
与我最接近、人物生活的方式与我最契合,但还是无法激起什么共鸣。
除了节奏的掌控外,〈青春梦〉另外一个可能的问题是缺乏一个强烈的、足以代表时
代的意象。〈恋爱梦〉里有弹子房、有披头四;〈自由梦〉里有清代装束、有最古早电影
特有的默片加字幕的表演方式。〈青春梦〉里固然有手机、电脑、夜店等意象,却没有半
样占到这一段里特殊的地位,甚至2005年的张震骑了一台像是1980年代在流行的机车,这
种奇怪的画面特别在首尾各剪一遍,叫人想忘也忘不掉。我必须承认在这个复杂、多变、
小众当道的时代里,找寻一种可以“以一贯之”的代表是不可能也不正确的想法。但这也
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拼贴,然后躲在去中心的保护伞下面。不知道是因为我对这个世代的生
活模式太过了解,所以导致错误容易被放大,而对过去时代有一些想像的误解,反而造成
距离的美感;还是侯导对于七、八年级的生活模式已经难以掌握,以致误将后现代的虚无
感当成这个年代的全部。总而言之,对于〈青春梦〉的处理方式难以苟同。
尽管我不认为每一个世代的处理都相当成功,但值得肯定的是,短暂的“时光”与相
对较为漫长的“时代”在镜头里产生了对话,而这过程是相当有趣的。因为严格说起来,
三段剧本都不算是具有完整的开头和结尾,然而这也暗示了故事无限延伸的可能,以及强
化记忆中剪出“片段”的效果。导演自称他想要拍出的是“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
构成什么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的时光,但是从三段故事时代刻意的
拉大、时代文化代表符号的出现,很明显其野心绝不仅止于个人心头意念的再现,应该还
另有建构时代集体记忆的壮志。
细想起来,整部电影因为对话出奇的少,所以影像语言的应用是非常丰厚的。对于影
痴级的观众来说,看《最好的时光》应该很享受这种可以发挥想像、自由解读的感觉。然
而由于我对三段之间的喜好是每下遇况,在影片结束的当时并没有很好的感受,首段带起
来的兴致在中间就差不多被消磨殆尽,后半段总嫌它虎头蛇尾。直到开始试图以文字剖析
爬梳观影心得之后,慢慢才又挖掘到更多值得品味的吉光片羽,电影的后劲似乎不弱。只
不过这种需要反刍、思考的片子,对于习惯一般电影短暂、强烈的情绪刺激的观众来讲,
消化不良的症候是难以避免的吧!回过头来说,每个人记忆之中“最好的时光”,又岂能
只是一时的感动或刺激呢?
作者: zztopman (开三百匹老爷车的老骨头)   2007-05-08 08:09:00
http://0rz.pixnet.tw/8d2Du 个人的纪录,1985与侯导合影
作者: orzisme (EM)   2007-05-08 09:37:00
一楼是第二张照片里站着拿麦克风那位吗?
作者: reverse (沿岸流)   2007-05-08 17:20:00
我也最喜欢第一部分
作者: reverse (沿岸流)   2007-05-08 17:23:00
根据爬文结果第二段用字幕是因为张震跟舒淇不会说那种话
作者: reverse (沿岸流)   2007-05-08 17:24:00
所以用字幕卡来变通
楼主: reke (当不成孩子王)   2007-05-08 18:28:00
我是觉得这理由不到位啦,单纯是口调问题用配音就好啦
楼主: reke (当不成孩子王)   2007-05-08 18:29:00
而且舒淇讲台语的语调都可以被接受了 XD
作者: zztopman (开三百匹老爷车的老骨头)   2007-05-08 18:51:00
回二楼:是的 :)
作者: reverse (沿岸流)   2007-05-08 23:04:00
好像不是要台语 是民国初年的上海话然后这样理由好像是侯孝贤自己说的
楼主: reke (当不成孩子王)   2007-05-09 02:09:00
well,那是我多想了 (回头找“作者已死”的金牌)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