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练习曲

楼主: NakedApe ( 精進と寬和 )   2007-05-08 01:32:15
一开始是朋友的魔术师朋友轧上一脚,所以找我一起去观礼,
而我对这种小成本制作的电影一向格外感兴趣,
加上自行车环岛这个主题也颇吸引我,于是买了戏票。
严格说来,这是仿纪录片的剧情片;
不能说很细致,但很有味道。
若要用一个词儿来说这部片,我会说:百态,台湾百态。
说“风情”与“人情”都太纯粹乐观,而且也不尽然表达了电影的意图,
我想,这部电影想讲的,比单纯地呈现还多一点儿。
从演员演技说起,无论好坏或角色设定与表演方式,
我看见的是演员在戏中所呈现的戏剧效果,
愈是老牌的演员或艺人,反而令人意外地不自然,
无论是许效舜、杨丽音、邓安宁或张惠春,
不是演技夸张就是显然在表演,不是那么自然;
也许熟面孔在戏剧中注定要吃这份亏吧,
尤其是仿纪录片,甚至穿插纪录片手法时。
但主角的演技相当自然,令人心折。
再论取景,显然,除了主角的家,高雄市以外,
避过了所有的大都会区,从台北市、台中市到新竹等等;
也许是反映了主角的性格与电影基调,这趟路线与人际互动都还算单纯。
再者,绕着这个海岛,也就一直有海景可看,
多山又多海的台湾岛,尤其在东海岸,景色之开阔也是一种说服意图吧,
要让观众看见台湾的清爽开阔,看见美好的自然条件,
提醒都市化后进戏院的观众,这个岛一直有这样壮美宏阔的一面。
取景之外的取材,以个别场景与事件来看,
能够很真诚地反映导演的意图,至少,想从各个角度切入台湾文化。
从日据到宗教,传统家庭与建筑、现代小家庭与工厂欧巴桑和运将,
稍微反社会的青年与中坚的竹科工程师,
以至于家乡的地理条件与台湾相去甚远的外籍人士,
这一段一段的呈现都同时是映衬,所以回顾起来格外有味。
拍摄手法和取镜是敝人相当不熟悉的部分,也许不该评论太多:p
但人物特质慢慢带出的步调设定相当好,
日记的注脚也常常令人莞尔。
至于取镜,我只想问,全用第一人称的拍摄法不知道会不会更有趣一点儿?
最后,电影中理当会被最多人讨论的那句话: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再做了。”
因为早已是我的座右铭,故没有冲击或震撼,只是会心微笑而已。
不过电影的确激发了我今夏自行车环岛的兴趣,本来正盘算要登山去的。
作者: rina (失题。)   2007-05-08 15:08:00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