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olution
乐种起源:庞克精神
安全别针与砸烂吉他的反骨姿态
(原刊于Look DVD杂志、金马抢鲜报)
1976年底,一群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在英国电视现场节目上跟喝醉酒的主
持人爆发冲突,公然大爆粗口的桀骜态度引起当时社会上一场轩然大波
,观众不停打电话至电视台抗议,各大报章杂志更以头版大篇幅报导这
起意外事件,连带地让这个作风强悍大胆的性手枪乐团随之恶名远播。
他们在唱片封套上对英国女皇极尽嘲讽之能事,被唱片公司解约、遭反
对人士行刺、更砸毁下榻饭店,人们对其层出不穷的挑衅行径深恶痛绝
,却又忍不住想瞧瞧他们葫芦里究竟卖些什么药,在纷纷扰扰之间也就
此揭开了庞克运动的序幕。
重金属与庞克乐是摇滚乐发展五十余年来众多分支中最硬颈也最旗帜鲜
明、最具姿态与反叛精神、诉求亦最趋极端的两大乐种;然而两者对乐
器技巧的要求则天差地远。重金属强调炫技飙速的独奏乐句与精心雕琢
的乐段编排,初期的庞克乐团却则是只要搞定了三个和弦便能上台演奏
,简洁俐落、直指人心,一首歌往往不到两、三分钟便结束,把三件式
摇滚乐还原至最原始不矫饰的姿态。这群年轻人们从不是技法高明的乐
师工匠,掌中的吉他鼓棒只是一个宣泄的管道,对当时长达十年的越战
泥沼现状、种族歧视问题与药物文化作出属于青年世代的反扑,敢于挺
身而出对社会上所有的不公不义竖起中指,而非别过头去装作视而不见
。在那疯狂的自我毁灭欲与虚无失控之下,归类庞克与否的从不只是乐
风,更是那勇于反叛的DIY态度。
继早前于台北电影节播映的《重金属之旅》以学科研究精神探索重金属
的各个面向之后,此番金马“音乐无界限”中的纪录片《庞克精神》更
以编年史循序渐进的论述手法来带领观众一游三十年来庞克乐如何面貌
数变,历经派蒂史密斯、地下丝绒等的启蒙萌芽,美国原生庞克的发源
、英伦庞克的再勃发,八○年代转入地下小众后、九○年代投入主流唱
片市场怀抱的演进沿革。片中以访谈结合历史片段与演唱画面,邀来性
手枪、冲击乐团、雷蒙斯乐团、地下丝绒、音速青春等历代庞克宗师现
身说法,向来与伊吉帕普等音乐人交好并多次合作的美国独立导演贾木
许亦以时代见证者的身份对当时的庞克运动洪流侃侃而谈。
庞克从不只是场音乐元素的变种反叛,更是一场时尚引导的文化革命;
早在庞克这个字眼出现定形前,纽约娃娃乐团便以大红皮衣、浓妆艳抹
的女装造型,撩拨挑衅当时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恐共产党情结。英国经
纪人麦坎.麦克罗伦从纽约娃娃经验中师法,偷渡此概念回大西洋彼岸
的故乡,与日后跻身顶尖设计师的女友薇薇安‧魏斯伍德一同经营伦敦
国王路上的服饰店,并一手将旗下的性手枪推至颠峰。他们将黑色衣服
撕裂再以安全别针扣起来,以拼贴、不对称与再创造为基本精神,加上
苏格兰条纹与金属钉饰、绑带设计,抹上深色眼影、染出五颜六色的头
发、梳成一头冲天怒发,让年轻人趋之若鹜、争相模仿。
《庞克精神》导演唐莱兹曾亲身参与七○庞克运动的兴起,并曾在 The
Roxy担任DJ、影响了冲击乐团等庞克先驱,日后他转往电影发展,拍摄
出数部以庞克音乐为主题的纪录片。片中除镜头对准美国曼哈顿的CBGB
与英国伦敦的The Roxy两大庞克发源圣地,捕捉了庞克乐派从盛起至衰
落的分分合合,介绍庞克音乐如何与雷鬼、嘻哈数度混种结合并分裂衍
生,且深深影响了超脱等后世Grunge乐团;更深入一探庞克运动的周边
次文化现象,精准道出英伦庞克如何与当时英国社会上不景气、罢工等
败坏景象一拍即合,爆发出偌大愤怒与不满。
直至三十年后的今日,庞克乐团纷纷为主流唱片工业收编,操控着人工
合成的虚无愤怒,庞克子民依然本着 DIY原创精神,以简单的电脑排版
软件作出一本又一本内容包罗万象的自制杂志“Zine”,更在网络上互
相串连,对全球化、跨国企业、美帝侵略与资本主义等宰制压迫发出不
平之鸣。即使不会演奏乐器也无妨,这群庞克子孙依然如同七○年代那
群奇装异服的前辈们一样,无畏举起反叛的中指。庞克音乐也许不再轰
隆耳际,庞克精神则永远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