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03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归乡

楼主: shihchenhung (......)   2006-06-02 08:18:36
2003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归乡,是由俄国导演Andrey Zvyagintsev所执导的第一部影片,
同年亦获得当年最佳新进导演奖,内容简单明了,叙述一个父亲带着两个小孩所进行的旅
程所发生的事,不过背后所引出的情绪以及衍申出的意义,却是非常的揪葛与复杂.还记得
当年第一次看本片时就被整部电影偏蓝的色调,导演执导的手法,还有背景音乐给深深吸引
故事发生在一个没有父亲的俄罗斯家庭,两兄弟从小在妈妈及祖母的抚养下长大,而父亲在
消失12年之后突然回家,紧接着带着两兄弟出外旅行,故事主要描述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这对
兄弟与父亲之间所发生的种种事件.导演运用了如同公路电影的拍摄手法来诠释这段旅程,
以平舖直叙的方法描述了亲子间的互动以及旅程中所发生的事.
在电影的一开始,导演其实便已经点出了所要表达的背后意义,对父权(极权)体制统治下的
反省与检讨.电影一开始,两兄弟与一群朋友在海边的瞭望塔上准备往海里跳,并说好不往
下跳的就是胆小鬼,在所有人都跳下海之后只剩弟弟还待在塔上不敢跳,却又不愿被叫做胆
小鬼,而独自留在塔顶,不愿爬楼梯下塔,直到妈妈到海边找他,他依旧不愿下塔却也不敢跳
入海.第二天,当两兄弟与朋友见面,所有人都不愿意与弟弟玩,而且笑他是胆小鬼,哥哥也
因为不敢反对大家的意见而加入嘲笑的行列中,两兄弟因此打了一架,并回家跟妈妈告状,
同时妈妈告诉了他们父亲回家的消息.
从一开始的这两个桥段中可以看出,哥哥带表著在极权统治下的盲从者,当朋友说自己弟弟
是胆小鬼时,他却不敢站出来保护弟弟,反而跟着大家说弟弟是胆小鬼,电影的后面,在与父
亲一起旅游的过程中,因为畏惧父亲的威权而屈服于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这样的人物,正代
表了在极权统治下多数的盲动群众,或许这些人也有怀疑,不满,正如这个哥哥在父亲不在
身边时,也会偶而表现出怀疑父亲的想法,甚至怨恨父亲的一些做法,但是在父亲面前却不
敢表达不满,而只是默默承受着,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失去了自我,以及思考的能力,将威权者
看作偶像,甚至神格化般的膜拜,这样的人物也是多数人的化身.
反之,弟弟在片中代表的是社会中的反抗者,怀疑者.在电影开始的这个事件中,不论他是否
因为胆小的关系而不敢往下跳,导演最终也并没有交代他是跳入海中还是爬下塔的,不过可
以看出他不是个什么都跟随大众脚步的人,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且不轻易妥协,甚至可以
这样的人彻彻底底是个怀疑论者.在电影后面的剧情中,当他见到了熟睡中的父亲,接着跟
哥哥拿出了父亲的相片比对,确定了这个陌生的男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妈妈也告诉两兄弟这
个男人就是他们的父亲,但是在旅途中他依旧不断的怀疑着眼前这个男人是自己父亲的真
实性.在与父亲一而再,再而三的冲突中,甚至幻想着父亲要将两兄弟害死,但是事实上在他
的内心深处早已认定这个男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因为在电影的最后,在他不断反抗父亲威权
的管教方式,产生许多冲突之后,他独自一人跑到一个瞭望塔上躲起来,父亲因为担心他的
安危来找他,却不慎失足摔下塔而死亡,两兄弟将父亲的尸体搬上小船准备想办法回家,然
而在将船划回陆地离岸边不远处,两兄弟先把行李拿上岸,此时父亲的尸体却与小船一起沉
入海底,伴随着父亲藏在小船上的一个铁盒,铁盒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成为永远的秘密.此时,
哥哥只是安静的望着海上,然而弟弟却不断喊著"爸爸,爸爸...",最终父亲随着神秘的铁盒
归于永恒的大海.两兄弟只能想办法开着父亲的车,踏上回家的路.
整部电影所围绕着"父子亲情"与"威权统治"两个主题,加上导演本身来自俄国,其历史背景
让导演的意图表现的更为明显,也正是因为经历了当年苏联的解体,让电影中对威权统治的
反省与检讨显得更为到位.此外,在父亲与小弟的互动中,还隐隐存在了对所谓"伊底帕斯情
节"的探讨.从电影的一开始,在小弟与哥哥的对话以及与母亲的互动中,看出小弟对母亲的
依恋比哥哥来的多,也因此在父亲回来之后,他产生了一种对父亲的敌视态度.
最后,导演为观众们留下许多的想像空间,包括了前面所说的铁盒,以及其代表的意义,还有
为何父亲要离开家?为何是12年?这段时间他在做什么?还有电影的标题,The Return,到底
是回归什么样的东西?以及导演在时间的切割的安排上以每一天为一个单位,总共七天,为
什么是七天?父亲最后为何安排要沉入大海?都很值得观众们想一想,下次再对这些问题打
出自己的想法.
作者: njph93m4 (火星大猫猫)   2006-02-12 13:11:00
下次是几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